分享

養成運動習慣 減重不復胖

家庭醫學科主任 / 陳志誠 醫師

醫師:「這次的健康檢查報告,算是輕度肥胖,如果可以減重,對健康有正面幫助喔!」
民眾:「我也很想瘦下來,只要少吃點就可以了嗎?」
醫師:「少吃、多動雙管齊下,效果會比較好。」
民眾:「可是我不太想去運動耶!」
醫師:「如果只是要減重,的確少吃就會有效果,不過加上運動的話,對體態跟之後維持體重,效果會更好。」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19歲以上成人在106~109年的調查中,肥胖(BMI≧27) 的比率達到23.9%,相當於每4~5名成年人就有1位是肥胖的情形,而且肥胖是心血管及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險因子,因此減重也成了台灣社會的熱門議題。

減重更要減體脂

  一個體脂率很高但肌肉量不足,和另一個體脂率正常但是肌肉量很高的人,這兩位就算身高及體重相同,他們的健康及體態也不會是一樣的。因此不只是減重,更重要的是要減去多餘的體脂,運動便能達成這項目的,而與減重相關的運動型態,主要是「有氧運動」及「阻力訓練」(或稱為重量訓練)。

  在有氧運動的部份,不論是快走、跑步、游泳、騎腳踏車、負重行走等,只要能達到「中等」強度,也就是在運動時覺得有點喘,還可以說話聊天,但沒辦法唱歌的程度,並且維持一段時間,都會有所幫助。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運動時消耗的熱量愈多,減脂率也會愈高;美國運動醫學會的運動處方就指出,建議每週5天、每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之後再逐漸增加到每週250~300分鐘的有氧運動,會讓減重效果更好。

有氧運動可助減去多餘體脂


重量訓練減肥不減肌

  但是在減重的過程中,往往減去的不只是脂肪,還有非脂體重。研究指出,通常減去的體重裡面有25%是非脂體重,其他的是脂肪,而如果要減少非脂體重的下降,就要加入重量訓練。當我們的肌肉量保有愈多,對於基礎代謝率的維持就愈有幫助,也愈能在日常生活中幫忙燃燒熱量。

  也許是受健美選手的印象影響,有人以為重量訓練要有效,得整天待在健身房,實際上,可以從1星期2次的訓練開始就好。建議使用的動作分為:推(上推、臥推… )、拉(引體向上、硬舉…)、蹲與舉(深蹲、後腳抬高蹲…),開始時選這3種動作,每種作3組,每一組作8~12下,而每一組中間休息3分鐘。整個訓練時間大概每次花1個小時,在這1個小時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休息,這樣累積幾個星期,就能有不錯的成果。

運動才能維持減重成果

  有人說,不運動只靠飲食,還是有成功的例子啊!沒錯,減重成功最重要的在於能量的負平衡,只要進來的熱量比出去的熱量少,一樣可能讓體重逐步下降。但是這樣的方式得面對2個重要的問題,第1個是在減重的過中,如果不增加活動的消耗而只想靠少吃來達成,飲食的控制上要更加嚴格才能達到足夠的負平衡。第2個問題則是在減重達標後的維持,如果能建立運動的習慣,在後續維持減重成果上,比只靠飲食來得有用。

減少「坐式」生活

  如果就是不想運動呢?那麼至少增加日常的活動,減少坐式生活。我們的日常能量消耗分成3大類:基礎代謝 (靜躺在床上時的耗能)、活動產熱(運動及一般活動)、食物熱效應(因進食而額外消耗的熱量)。在減重的時候,身體會試著降低能量消耗來對抗,不論是基礎代謝或是活動產熱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增加日常生活中一般活動的能量消耗,也是一種有用的方式。例如:移動距離如果沒有很遠,可以用走路取代騎車;如果能爬樓梯就不要坐電梯;能站著就不要一直坐著;多做些家事…,可以想想自己的生活型態,找出適合自己的調整模式。

  運動不只能增強體能及肌力,也能讓減重的成果維持更久,當然還是要有適當的飲食控制及良好的睡眠,才能達到減重的目標。如果願意投入運動的行列,合理安排有氧及重量訓練,相信只要幾週,就能看見體重及體能的改變。如果原本沒有運動的習慣,即使1週只有1天,或者增加平時走路的時間,只要比原來的習慣多動一些,也能朝著希望的目標更進一步。

現在就跟著陳志誠醫師一起來動一動吧!


陳志誠 醫師

家庭醫學科

主治項目:健康諮詢、健康檢查、感冒、咳嗽、老年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