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頂端
我要掛號
看診進度
COVID-19疫苗接種
月子中心 護理之家 中華聖母基金會 健康管理中心 旅遊醫學門診 好厝邊健康網 民權院區 圖書館

別再當大腹翁、小腹婆,遠離代謝症候群吧!

別再當大腹翁、小腹婆,遠離代謝症候群吧!

家庭醫學科 / 蔡宜穎 醫師


陳先生,今年58歲,是機車行老闆,於今年健檢發現空腹血糖141mg/dl、三酸甘油酯233mg/dl,他身高168公分、體重88公斤、血壓138/90mmHg,中年發福後已是一副啤酒肚身材。因健檢告知空腹血糖偏高及血脂肪代謝異常,建議至醫院進一步診治;陳先生起初絲毫不以為意,但陳太太因為長年照顧有糖尿病及因中風而臥床的公公,知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問題不容小覷,苦勸之下終於將陳先生帶到門診。

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台灣近年來經濟發達,飲食逐漸西化,食物來源已不再單純,民眾常攝取過多熱量與精緻食品,而運動量又太少,導致腹部脂肪增加,腰圍變粗,使得體內胰島素產生阻抗,造成血糖偏高、血壓上升、血脂不正常。更可怕的是,代謝症候群早已成為台灣民眾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發生的原因有50%是因不良的生活型態而造成。有研究顯示,習慣吸菸的人得到代謝症候群機率是從未吸菸者的1.5 倍;而活動量低的人得到代謝症候群機率是活動量高的 1.7~2 倍;20%則是遺傳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人,其有代謝症候群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

代謝症候群所代表的概念其實就是「疾病前期」、「身體健康出現警訊」,有這個問題的人,是將來發生糖尿病、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它的核心概念可用「三高一低+肥胖」的口訣來記憶,五項符合三項以上,便是代謝症候群。

危險因子 異常值
腹圍 男性≧90cm(35吋)、女性≧80cm(31吋)
血壓 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
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高血壓治療藥物
空腹血糖 ≧100mg/dL
或是服用醫師處方糖尿病治療藥物
空腹三酸甘油酯 ≧150mg/dL
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降三酸甘油酯藥物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除了以上的條件,代謝症候群的患者也常合併脂肪肝和尿酸過高,這些都是因為肥胖而導致腹部與內臟脂肪過多,讓身體的代謝指數出現異常,可說是起因於現代生活型態不良的疾病。然而,代謝症候群幾乎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飲食治療與運動訓練。

飲食: 口訣為「一高三低」, 即高纖、低油、低糖、低鹽

高纖:
  • 食物中的纖維素能減慢糖份的吸收,因此,如果在攝入澱粉或糖份時,搭配纖維一起吃,方能達到減慢吸收的效果。另外,纖維也會吸附食物中的油脂和膽固醇,然後從大便中排出,尤以水溶性纖維效果更明顯,這類食物吃起來會有黏黏的感覺,如燕麥、菇類、木耳、 海帶、山藥、秋葵等。
  • 全榖雜糧或青菜亦含有較多的鉀、鈣、鎂等元素,是降血壓「得舒飲食」的重要成分。每天的主食澱粉,建議至少1/3是全穀雜糧類,如糙米、五穀雜糧、燕麥、薏仁、地瓜、山藥、紅豆等,這些澱粉本身就帶有較多纖維,再和2/3白米混合;或是一日三餐中,有一餐是全榖雜糧,另外兩餐為白米的方式也可達到相同效果。

低油:食物中的油,就是脂肪。
  • 使用植物油烹煮,如苦茶油、橄欖油等,應避免椰子油、棕櫚油、奶油等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脂類,且用少油低溫的方式烹調,如清蒸、涼拌、燉、油水拌菜等。也可以堅果種子類如腰果、杏仁、核桃、花生等入菜,或每天吃一湯匙原味堅果。
  • 減少「反式脂肪」的攝取,能降低LDL(壞的膽固醇)與升高HDL(好的膽固醇),反式脂肪常出現在烘焙物中,如麵包、土司、糕餅類;另外,植物油經高溫油炸後會變成反式脂肪,故油炸物如炸雞、薯條應減少攝取。
  • 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應注意蛋白質來源的品質,且應以植物性蛋白優先攝取,順序如下:豆類→魚類/海鮮→蛋→禽肉→畜肉,在攝取禽畜肉時,應避免食用含動物油脂的肥肉及皮。

低糖:能降低血糖與三酸甘油酯
  • 醣類的攝取應該來自於天然的食物, 如五穀雜糧或水果,但仍應注意不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
  • 減少攝取添加高果糖糖漿的市售茶飲、包裝飲料、汽水及蛋糕、甜點(富含精緻澱粉與精緻糖份),也應限制攝取額外的純糖,包括咖啡的糖包。葡萄糖會根據體內能量的需要,控制分解速度,但果糖代謝沒有這樣的煞車器,容易合成過多能量,易使血糖快速升高,身體用不到便轉換成脂肪儲存,且在其分解過程中,也會合成尿酸造成血中尿酸升高。
  • 如想吃甜食者,可用少量蜂蜜、果乾(葡萄乾)或少量代糖,如阿斯巴甜、赤藻糖、甜菊糖等取代果糖。

低鹽:
多攝取天然新鮮食物,越接近食物的原型越好,例如雞腿、排骨就比香腸、醃肉、肉燥、貢丸、魚餃類等加工食品要好,也要減少麵線、醃漬食物、調味醬料等的食用,以及用不含鈉的調味料取代鹽、醬油等。

飲食一高三低

運動

運動的意義,並不在於體重數字的減少,而是減少體脂肪,提高體適能,進而改善血壓、血糖和血脂,對代謝症候群的治療實不可或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從事150 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應至少達到中度身體活動60 分鐘以上,每週累積420分鐘以上。

建議肌力、有氧與伸展運動互相搭配,以一次1小時的運動為例:前後10分鐘以伸展運動分別做熱身與收操,中間40分鐘則是肌力訓練與有氧運動混搭。以下運動建議時間為以保持身體健康為目的,若是運動一陣子後,體能變好,想要增加運動難度,建議先增加時間,再來是天數,最後才增加強度。
  • 肌力訓練:可增強肌力,減少肌肉疲勞及背部疼痛,提升身體代謝率。各肌群2天一次,每回合反覆3次,每回合中間休息3分鐘,做3回合。建議的運動有:上下樓梯、握啞鈴半蹲、仰臥起坐、坐抬小腿、側躺抬腿、俯臥抬腿、伏地挺身。
  • 有氧運動:可增強血液循環及心肺功能。一週至少5天,每天累積30分鐘,建議的運動有:快走、慢跑、游泳、騎單車、舞蹈、跳繩、球類運動。
  • 伸展運動:增強肌肉及關節柔軟度。拉伸每個大關節共60秒,可分次完成。建議的運動有:伸展操、太極拳、外丹功、瑜珈等。

如何判斷自己的運動強度夠不夠呢?可以根據自己運動時的身體感覺去決定運動效果,做中等強度運動時,可平順說話但唱歌會喘;做高強度運動時,說話會喘。若是沒辦法有完整運動時間的人,建議可少量多次的累積日常身體活動 。研究指出,在飲食控制介入的情況下,單單是將生活型態由開車改為走路,坐電梯改為爬樓梯,就能得到和有氧運動同等的效果唷!!國健署建議的活動如下:
  • 上下樓儘量走樓梯。
  • 在公車和捷運上站著時,可夾緊大腿、縮小腹,鍛鍊腹部和大腿肌肉。
  • 多喝水,每次上完廁所做伸展操。
  • 坐著看電視、打電腦、開會的時候,可以多做下肢伸展運動。
  • 看電視時,拿起啞鈴或小瓶礦泉水, 身體半蹲,然後舉上、舉下、鍛鍊手臂肌力。
  • 洗碗時,可以練習蹲馬步,鍛鍊大腿肌肉。

養成少吃多動的生活習慣

代謝症候群剛開始幾乎沒有症狀,可能只是像陳先生這樣,在健檢時意外發現血糖、血壓、血脂肪有點高,或身材有點走樣,但在未來十年內,這些人罹患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7倍,而死於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機率更是一般人的3~4倍!現今台灣物質豐富,容易讓人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若再像陳先生的家族史有糖尿病或中風等疾病,更是不能輕忽未來可能罹病的風險。因此,一旦發現有代謝症候群這種慢性病的前兆,應立即改變生活習慣,少吃多動,以期減少伴隨這個症候群而來的併發症。

回上一頁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logo 天主教中華聖母修女會醫療財團法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地址:60069 嘉義市大雅路二段565號
電話:05-2756000 掛號預約專線:05-2756555
St. Martin De Porres Hospital
ADD:No. 565, Sec. 2, Daya RD., ChiayiTel:886-5-2756000
追蹤聖馬

無菸無檳醫院圖標 SNQ國家品質圖標

本院為無菸無檳醫院,所有院區全面禁止吸菸(含電子煙)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本網站建議以IE10以上、Firefox或Google Chrome等瀏覽器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