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肥胖密不可分 控制體重成治療要點

慢性病防治中心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花士哲醫師
近年來肥胖的人口越來越多,根據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發現,每七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是肥胖的,但以往只會在中老年人發現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代謝性疾病,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據統計,台灣的青少年有1/3~1/4 體重過重,這會導致三高的代謝性疾病更早發生,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發生率也會隨之升高。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引起死亡風險的疾病中,超重和肥胖排名第六。肥胖引發糖尿病
肥胖為什麼會導致糖尿病呢?當我們吃過餐點後,食物消化所產生的能量可提供身體代謝與活動所需,多餘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細胞中,脂肪細胞可說是身體的能量倉庫。在以前,食物不易取得,所以大部分人脂肪的堆積不會超過身體脂肪細胞的容量上限。此外,以前的交通不比現代方便,加上活動的空間大,所儲存的脂肪很快會在勞動與活動中消耗掉,因此,以前的人很少有肥胖與糖尿病的問題。然而,在台灣現代社會中,由於食物的取得非常容易,加上工作繁忙吃飯不規律,許多人常吃方便又可以快速裹腹的食物,殊不知這些食物往往屬於高澱粉或高油脂等高熱量食物,加上不習慣喝開水而喜歡含糖的手搖杯飲料,這些高熱量食物都會導致能量攝取過剩;現代人繁忙的工作也排擠了自我運動休閒的時間,這些多餘的能量,很快就會塞滿我們的脂肪細胞。多出來的脂肪沒有倉庫可以堆,就會到處跑,如果堆積在胰臟就會造成讓控制血糖的胰島素分泌異常;堆積在肌肉就會造成胰島素的作用不好,血糖降不下來,這些因素就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堆積在肝臟,還會造成脂肪肝的問題。
控制血糖反使體重上升
當糖尿病人使用藥物把血糖控制下來時,往往會有體重上升的現象,這又是為什麼呢?當人體血糖升高時,過高的血糖會由尿液中排出,導致能量的浪費,然而因為糖分都在血液中,並沒有送到細胞內使用,這會使身體的能量不足,所以糖尿病人往往食量會增加,但是在此同時,體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會減輕。當醫師使用藥物把血糖控制下來時,糖分不會由尿液排出,而是會進到細胞內供身體利用,如果這時糖尿病人的食量沒有減少,還是很容易變胖的。血糖維持良好的控制能避免併發症的發生,體重控制亦是糖尿病病患的長期控制目標,且能減少「三高」的藥物負擔及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減少過度的飲食攝取和規律的運動,是糖尿病病患體重控制的基石,同時配合可避免增加體重的副作用,或有降低體重潛力的降血糖藥物,尤其針對併有過重肥胖問題的糖尿病病患,應是很好的治療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