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關古道 橫越台灣東西兩地

 
   
 
八通關古道是橫越中央山脈的山徑。
記者黃德雄/攝影
 
 
 

 
   
 
在北回歸線附近的阿里山鐵道,沿途可以經過不同的氣候帶環境。
記者黃德雄/攝影
 
 
【記者黃德雄/報導】

以現有的路徑來看,最接近北回歸線的橫越台灣東西兩岸的旅遊路線,西起嘉義縣東石鄉的東石漁港,往東走168號縣道,經朴子鎮到水上鄉,途中還可以順遊台糖鐵路舊線的風光。在水上接到台1線省公路,轉往北走不遠到下寮村就是北回歸線標誌所在地,然後繼續前往嘉義市,轉乘通往阿里山的森林鐵路,這是已經聞名國內外的高山森林鐵路,就是以沿途可以觀賞阿里山脈不同的氣候帶環境為特色。

從阿里山有台18線的新中橫公路,原本是要橫越玉山脈與中央山脈通到花東縱谷的玉里鎮,後來因故未能建成,但是從阿里山到上東埔塔塔加的道路已完成可通行車輛。從塔塔加進入玉山國家公園的園區,沿著登往玉山的登山步道,登上台灣最高峰後,繼續越嶺下往八通關,接上八通關古道,這就是著名的橫越台灣東西兩地的古道了。八通關古道在大水窟池附近翻越中央山脈,在大水窟山屋附近再度回到北迴歸線的緯度,然後沿著中央山脈東側下坡往瓦拉米步道的山風,這些路段都是在玉山國家公園內的步道路線。

八通關古道在瓦拉米步道的山風再度接上台18線公路,經過玉山國家公園南安遊客中心,通往八通關古道出口的玉里鎮,進入花東縱谷。

花東縱谷的北回歸線標誌,設在玉里鎮北方的舞鶴台地,沿著台9線公路北上約十餘公里,過了這個地標再走5公里就可以到瑞穗,這裡有花蓮縣64道路瑞港公路沿著秀姑巒溪,穿過海岸山脈通往東海岸的大港口。早年為了發展瑞穗的溫泉鄉旅遊,曾經以北緯23.5度的地理座標在瑞穗設有北回歸線標誌,後來經過重新設計後,才往南移到舞鶴台地去。

從大港口接上台11線公路往南到靜浦,就可以看到緊臨太平洋位於東海岸的北回歸線標誌,不過這裡也是比石梯港的北緯23.5度還偏南的地方。

【2004/12/22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