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美食》發現新鮮味

北埔美食》請你來做客

北埔美食》傳統客家菜 就在泥磚屋

北埔美食》吃不膩的古早味

 

北埔美食》發現新鮮味

 
   
 
有柚子、檸檬優點的新品種「甜檸檬」,在這裡才買得到喔!
記者 彭素娟/攝影
 
 
 

 
   
 
傅媽媽粄條壽司,是客家人的創意美食。
記者 彭素娟/攝影
 
 
【記者 彭素娟/專題報導】

甜檸檬

看起來像大一點的萊姆黃檸檬,又有點像小一點的柚子,聞起來有檸檬香,吃起來卻有柚子味與柳丁的多汁甘甜…這個水果到底是啥米東東?原來它有個很美的名字,叫做「甜檸檬」。

這是新竹芎林鄉農會輔導,農民劉邦造歷經多時研發出來的水果,利用柚子的樹幹接檸檬枝配出新品種,保有檸檬與柚子的香味與甜度,卻去除了檸檬酸澀、柚子要費力切剝的缺點,不只果肉甜美多汁,含檸檬精油的果皮,拿來泡水果茶風味絕佳。劉邦造的女婿龍紹文說:「我岳父花了很多心血在研發,試種出來,不好就再試,終於才種出這個賣相好、果肉又甜美的甜檸檬,不過我們只種500多棵,一年只產一次,就在12月到2月,數量有限所以不做批發,只在北埔老街上零售,有緣人才吃得到喔!」

雖說物以稀為貴,但甜檸檬價格還算實在,每台斤賣50元,10斤禮盒算400元。不過建議消費者,挑選甜檸檬,不要貪大顆的,樣貌雖然好看,但皮厚肉少;倒是建議挑小顆的,皮薄肉汁多。

粄條壽司

壽司不都是用米做的?NO NO,在北埔老街上,記者發現了粄條做的壽司,屬於客家創意的壽司美味。

這個板條壽司,據說是出自一位傅媽媽的創意,用客家人的主食—粄條取代米飯,包裹海苔、小黃瓜、花生粉、美乃滋等配料捲成壽司,有別於米飯的口感,QQ的粄條與餡料搭在一起,越嚼越香,越吃越ㄙㄨㄚˋ嘴。

粄條壽司也有黑白兩種選擇,粄條捲在外圈,灑上芝麻,就是白壽司;粄條在內圈、外包海苔,就是黑壽司,一盒均賣50元,值得嘗鮮。

【2005/02/20 星報】
 

 

 

 

 

 

北埔美食》請你來做客
 
   
 
客家傳統建築,在這裡保存完整。
記者 彭素娟/攝影
 
 
【記者 彭素娟/專題報導】

周休二日上哪去?想要走到哪、玩到哪都不離美食,那麼新竹北埔就是一個絕佳去處,不僅吃得到傳統客家菜,還會發現不少創意美味。

以三級古蹟慈天宮為中心的北埔老街,不僅看得到著名的古蹟,包括金廣福(一級古蹟)、天水堂(一級古蹟)、姜阿新宅(縣定古蹟)、忠恕堂等。懷古尋幽的同時,周邊圍繞的都是客家傳統風味餐廳與攤位,你所能想到的客家擂茶、客家手工楡糬、現烤鹹豬肉、東方美人茶(又名膨風茶)、客家菜包、柿餅、鹹菜、紅糟肉、粄條、高粱香腸…外加著名的客家料理,如薑絲炒大腸、客家小炒等道地菜色,統統吃得到,也因此,北埔老街近來成為周休二日出遊的熱門景點,來這裡走一趟,不僅寓教於樂,還吃得很滿足。

北埔怎麼去?

南下:於北二高90K下竹東交流道,往竹東方向接台三線往南,北埔位於台三線81K處。

北上:於中山高110K頭份下交流道,走三灣匝道左轉,經珊珠瑚接台三線93.5K往北走。

【2005/02/20 星報】
 

 

北埔美食》傳統客家菜 就在泥磚屋

 
   
 
泥磚屋的九層塔蛋。
記者 彭素娟/攝影
 
 
 

 
   
 
泥磚屋的鹹豬肉。
記者 彭素娟/攝影
 
 
【記者 彭素娟/專題報導】

在大都會地區長大的小孩,恐怕不知道什麼叫「泥磚屋」,近幾年吹起懷舊風,這間擁有百年歷史、保存完美的客家三合院餐廳,因此大受歡迎。

所謂泥磚屋,就是以磚塊砌成的住宅,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是很熟悉的成長回憶,只是保存下來的不多。這間名為泥磚屋的餐廳,花了200多個工作天以泥土磚修復而成,餐廳外觀是傳統的三合院,店內裝設則刻意保留最樸實、最鄉下的原味,走進這間餐廳,彷彿走入歷史記憶,吃著傳統客家菜,只見每一位客人都在分享著說不完的故事。

也因為別具特色、菜色樸實中見美味,即使可同時容納500多人用餐,但不論何時來,都是高朋滿座。不過價位也算公道,炒青菜100元,快炒類150~250元,魚蝦類250~300元,茶水免費供應,地瓜飯免費吃到飽。記者特別推薦「泥磚嫩豆腐」,豆腐口感柔嫩,非常好吃。但要提醒的是,每道菜的份量都不少,適合4人以上一起享用,若兩個人一起點菜,恐怕會吃不完,外帶也是不錯的選擇。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埔尾村長春街113號(台三線82公里處)

電話:(03)580-2299

【2005/02/20 星報】
 

 

 

 

 

 

 

 

 

 

 

北埔美食》吃不膩的古早味

 
   
 
石柿餅,每盒100元。
記者 彭素娟/攝影
 
 
 

 
   
 
艾草菜包,有媽媽的味道。
記者 彭素娟/攝影
 
 
【記者 彭素娟/專題報導】

艾草菜包

想到客家風味小吃,就會聯想到菜包,或許有些年輕人聽到就搖頭,但對許多長輩來說,這可是料好實在的超級美味。蘿蔔更是菜包內不可或缺的材料,外Q、內餡多層次的口感,一顆15元,就可飽足一餐,現在不僅有原味可選,還多了添加艾草的綠色菜包。走在北埔老街上,隨處都看得到菜包攤,一群婆婆媽媽們圍在攤位上接續不斷地包著,供應遊客需求,因為遊客一買都是10個、20個,當正餐或點心都很不錯。

石柿餅

柿餅,也是客家庄常見的風味美食,臺灣最主要的柿子大致分為:富有柿、次郎柿、四周柿、牛心柿與石柿,而北埔所栽種的品種叫「石柿」,雖然石柿子的外型較小、賣相差了點,但甜度高、纖維多、口感佳、肉質細緻,內行人就會挑石柿子製成的柿餅。

在這些柿餅攤位上,可看到有白色粉末和沒有白色粉末兩種柿餅,不知情的人還以為白色柿乾是發霉?其實那叫「柿霜」,是柿餅於低溫保存時,由內往外釋出的葡萄糖,附著表皮所產生的「葡萄糖結晶」,屬於自然現象。有的人喜歡直接當零食吃,北埔風味餐裡也看得到用柿乾製作的「柿子雞湯」,別具風味。石柿餅每盒100元。

【2005/02/20 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