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老街不老 廟口點心城將開幕

 
   
 
碗粿是麻豆香傳遐邇的小吃。
記者陳慧明/攝影
 
 
【記者陳慧明/專題報導】

雖然已是「古稀之年」,其間也曾市況蕭條,然而,近年來在麻豆形象商圈營造下,以及兩所大學相繼設校後,麻豆老街不老,正展現無限商機,美食店如雨後春筍,一個多月後,廟口點心城也將開幕營業,人潮強強滾。

麻豆老街長年以來盛名不墜,買氣也相當熱絡的地方美食,當推碗粿最得口碑。下高速公路麻豆交流道之後,碗粿店家林立,大大小小不下十餘家,其中以舊麻豆圓環的蘭仔碗粿及三民路上的炎山碗粿與中央市場口的助仔碗粿最受青睞。此外,新生北路上的麻豆鎮農會美食館,更是匯聚麻豆鄉土小吃美食於一堂,價廉物美,交通方便,一次就可吃個夠,是大飽口福的好去處。

在老街中段的興國路上,有林文敏廣場,是小吃業者的集中地,整天營業,冷、熱飲都有,吸引消費者前往嘗鮮。近幾年來,由於真理大學及致遠管理學院相繼到麻豆設校,學生人數激增,成為麻豆街面最大的消費族群。商家看準此一商機,美食業者紛紛崛起,在興中路、中山路老街上以及興南路旁,簡餐店、火鍋店、滷味、麻辣店櫛次麟比,泡沫紅茶店、冰店更是不可勝數。

在下街媽祖宮前,由媽祖宮投資一千三百萬元興建的媽祖廟口點心城,一、兩個月後也要開始營運,總共六百餘坪的空間,將有四十二家小吃業者進駐,涵蓋披薩、鍋貼、水餃、牛肉麵等美食,冷、熱飲都有。點心城建築外觀古典藝術,供應小吃傳統鄉土,必將成為學生族群另一個熱門的消費去處,並為麻豆老街帶來滾滾的商機與人潮。

【2005/05/14 民生報】

 

麻豆》老街 巴洛克式街屋具特色

 
   
 
麻豆老街保有巴洛克式風格建築。
記者陳慧明/攝影
 
 
【記者陳慧明/專題報導】

麻豆開發歷史悠久,遠在明朝時代,舟楫可以由外海航行至麻豆港,商務繁榮,在周遭地區形成了新店街。清朝中葉,麻豆港航道淤積,街市逐漸沒落,乃向西南角發展,在頂街、下街都有兩條古街道──復興街與振興街,街市開始呈S形發展。日據時代,下街中山路出現巴洛克式建築店舖,街道轉成一字形,昭和年間,形成熱鬧的麻豆街。至今,街道兩旁仍保存不少七十年以上的老街屋。

麻豆老街屋雖不及新化老街的連續性與完整性,卻也是台南縣境內重要的老街之一,兩旁仿巴洛克建築的街屋依然深具特色,較富代表性的包括下街中山路上的電姬戲院、日新家具、永發商行、三商百貨以及頂街興中路段的統一超商、成記行、龍光乾洗店、振興家具行等。

歇業已久的電姬戲院,不僅是麻豆地區最早的戲院,風光時期更是台南縣境內有名的戲園,當初是由麻豆望族陳福德所興建,昭和十二年(民國二十六年)落成,老一輩人士習慣稱為電姬館。曾先後上演過默片與黑白電影,後來也曾作為布袋戲、歌仔戲及歌舞團的演出場所,目前屋身還保存相當完好,正立面上端兩邊各有七個造型優美的人物圖飾,洋溢迷人的藝術風采。

由富商陳善在麻豆中山路段興建,長達十四間的店面,是麻豆地區最具規模的連棟街屋,巴洛克式的立面,成為中山路商家建築的範例,正立面擁有優美的裝飾,其中以居中的原日新家具行及其東邊,坐落中華街16號舊喜樂酒家的建築最為出色。前者立面上頭有兩幼童相對橫臥著,精美細膩,一如可愛的小天使。後者則在正立面頂端塑有團狀花草圖案,旁邊圍繞兩隻小松鼠,山牆尖頂上原立有一隻老鷹,展現振翅鷹揚氣勢,施作精采。

麻豆老街兩旁的街屋,由於店家統一樹立的招牌太過巨大,將優美的正立面遮去大半,難以一覽無遺,是廣告招牌美化的一大敗筆,想要觀賞其建築之美,最好徒步走訪。

【2005/05/14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