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白了頭 芒花隨風搖曳 | ||||||
2006/10/17 | ||||||
【民生報/記者朱家瑩/報導】
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的芒花主要分布在大屯主峰、西峰、七星山、擎天崗、小油坑、金包里大路等迎風面,這些地區的芒花在每年中秋過後,感受到季節變換的氣息,紛紛抽出紅色的花穗,滿山芒花在秋風的吹拂下很快地變成白茫茫一片,在金色的陽光中隨風搖曳,讓秋日的郊山健行增添不少浪漫氣氛。 這段時間走走區內各步道,不但神清氣爽,還能欣賞到陽明山典型的秋日景觀。 如果要單純欣賞芒花景觀,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建議,可以選擇小油坑和擎天崗。擎天崗草原的環形步道是欣賞芒花的理想地點,或者從土地公廟附近的城門下行,走一小段金包里大路再折回,都可以看到一叢叢芒花在風中搖曳的美麗景觀。 陽管處解說課表示,今年芒花沒有受到颱風的影響,所以開得比去年還要美,非常值得探訪。不過他們也提醒遊客,目前東北季風已吹起,要到區內各登山步道欣賞芒花,最好穿著防風衣服、戴上帽子,以免著涼。 芒草還是蘆葦?別霧煞煞
其實要搞清楚芒草、蘆葦,先看它們的生長地點及開花時間就可略見端倪。 先說芒草,早年曾任職於陽管處的植物專家李瑞宗把台灣芒草區分為一種及三個變種。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五節芒,因為開花時間在春末夏初,接近農曆的「五月節」,也就是端午節前後,所以叫做「五節芒」;其他三種變種芒草都在秋季開花,但依其海拔分布,由低至高分別為白背芒、台灣芒和高山芒。所以我們一般秋季所謂的「賞芒」,賞的應該是在低海拔山區分布最廣的白背芒,它的特徵是葉子背面為白粉狀綠色。 至於蘆葦,一般喜歡生長在淡鹹水交會的河口沼澤、沙洲或河堤,花穗比較偏黃褐色,這和另一種也是喜歡生長在河床、沙洲的甜根子草明顯不同;甜根子草花色潔白,葉片比較狹窄,和蘆葦偏黃的花穗相較,遠遠看就能分辨出不同。 古道秋芒之旅 報名中 中秋過後,北台灣的秋意更濃了。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讓民眾體驗陽明山的秋季大自然之美,11日起一連舉辦五個梯次的「古道秋芒之旅」,由解說員帶領民眾從古道秋芒間去認識陽明山的秋天。 這五個梯次的「古道秋芒之旅」舉辦的日期分別是11、14、18、21及28日,每梯次40人,即日起接受報名,額滿為止。報名可洽專線:(02)2861-3601轉286。 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的擎天崗、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一帶,是北台灣著名的賞芒去處之一,每到東北季吹起之際,這裡的白背芒滿山遍野盛開,形成令人難忘的蒼茫景觀。 陽管處為民眾規畫的賞芒之旅,涵蓋了區內主要的賞芒精華區域,同時結合了古道的人文歷史和芒花的自然景觀,全程約八小時(古道健行約四小時)。遊客從台北捷運劍潭站由專車接運至陽金公路的上磺溪停車場後,即由解說員開始帶領沿金包里大路往上徐行,中途並於古厝休息享用午餐(自備),然後上行到擎天崗,由專車送往劍潭站解散。 【民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