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鄒族八大部落 各擁特色

 
   
 
特富野庫巴建築物,在木雕裝飾下更顯壯麗。
記者邱淑玲/攝影
 
 
 

 
   
 
里佳村鄒族家宅和涼亭極具原風特色。
記者邱淑玲/攝影
 
 
【記者邱淑玲/報導】

鮮麗的紅色服飾、披著獸皮、穿戴獸皮帽和獸皮鞋,生活在嘉義縣阿里山區的鄒族原住民,對都會遊客充滿神秘的吸引力。

生長在阿里山綠色山林中,鄒族原住民保有獨特的傳統部落文化和建築,祭典儀式更是特殊,讓造訪阿里山的都會遊客為之目眩神迷。近年阿里山區的鄒族原住民,以原風藝術手法美化部落,使得鄒族各部落在傳統與現代交織中呈現令人驚艷的人文采風。

早年逐獵物而居的鄒族原住民,定居在阿里山區後,在達邦和特富野兩大社築建部落最重要的庫巴(男子集會所)建築,部落族人隨後並移居來吉、新美、山美、茶山、里佳和樂野,形成阿里山區的鄒族八大部落。經多年發展,各部落人文風貌殊異,成為遊客尋訪阿里山原鄉部落文化最佳去處。

保有鄒族古老傳統的達邦和特富野,部落最醒目的建築物,便是位於村落中心位置的庫巴,這種無壁面、茅草為頂的涼亭式建築,為鄒族舉行戰祭、團結祭和成年禮地點,也是天神降臨之地,神聖不可侵擾,具有凝聚族人情感作用,部落住宅層層環庫巴而建。在鄒族八大部落中,僅達邦、特富野兩大社建有庫巴。

鄒族八大部落各擁特色,走訪達邦部落,可自村中心的庫巴展開參觀行程,祭屋、民宿和公路旁的鄒族彩繪竹牆,都是不容錯過的景點。一水之隔的特富野部落,重建後的庫巴建築更雄偉,周遭道路並以木雕裝飾,將庫巴襯托得更有藝術味道。兩大社間有特富時步道連接,步道沿線經梅園、竹林,並闢有眺望涼亭。

涼亭文化在茶山部落發揮到極致,每戶家屋門前都建有座迷你涼亭,每座涼亭造型有別,每年11月舉行有涼亭節;以達娜伊谷生態公園知名的山美村部落,為鄒族遊人最多的部落;緊鄰山美的新美部落,達谷布努雅溪步道最具特色,部落工藝也精采。

今年以紅色山豬建立部落意象的來吉村,以社區施工完成的村莊美化工程,將迷你山村妝點得更典雅,斯比斯比大石壁和天水瀑布景點建有步道和觀景設施;原為楓香美地的樂野部落,福山古道和祈雨瀑布為主要景點,咖啡、茶等產業蓬勃發展。

【2005/10/26 民生報】

 

阿里山》達德安溪獵徑 大自然寶庫

 
   
 
達邦村的達德安生態步道,宛如美麗的綠色寶庫。
記者邱淑玲/攝影
 
 
【記者邱淑玲/報導】

長年生活在綠色山林中的鄒族原住民,早年食物和醫藥均取材於山林,鄒族人對於自然山林中的動植物有著深厚情感。儘管現代鄒族人生活隨時空改變,卻極重視部落生態維護,部落更常推出小小勇士營,帶領部落青少年認識祖先利用森林的生活智慧。

生命豆祭,是鄒族人觀察自然後衍生出來的部族繁衍祭典。現實生活中的鄒族人,依然記得族人利用植物的智慧,並將這些學自大自然的知識,結合傳統部落古道和獵徑,發展出屬於鄒族人特有的部落生態旅遊,歡迎都會遊客走進鄒族傳統生活中。

雖是達邦大社所在,但在遊客心目中,達邦部落面貌並不若特富野、來吉或茶山村優美,等待蛻變部落景觀的達邦,以生態古道自豪,並與村落民宿搭配串成部落生態遊程。位於達邦和里佳村間的達德安溪,沿溪有條充滿綠意的部落獵徑,這條步道可是達邦的寶貝,蘭科和蕨類植物密密生長在榕屬植物上,遊客走進步道,就像走進綠色寶庫,林中溪流、鳥鳴、蟲叫,植物更豐富。

阿里山公路旁的樂野部落,利用村落中的福山古道,發展出生態人文之旅,帶領遊客認識古道生態和人文歷史,尤其是族人利用葛藤葉止血的祖傳偏方,最教遊客稱奇。

深處於山谷間的里佳村,利用部落自然生態闢設多條步道,村落遊程以嚼嚼斯古道、賞楓親水步道為主軸,引領遊客走進里佳美麗的星空、綠林和溪流,並以春夏季節的螢火蟲生態最受歡迎。

【2005/10/26 民生報】

阿里山》創意工藝家 為部落寫傳奇

 
   
 
鄒族各部落原住民發揮創意,創作出令人驚艷的工藝品。
記者邱淑玲/攝影
 
 
【記者邱淑玲/報導】

鄒族部落祭典特殊,族人極具藝術創意,阿里山區的八大部落展現教人驚嘆的工藝才華,這些雕刻、彩繪、音樂、編織藝術結合部落人文、地景,使每一個部落呈現特色殊異的工藝之美。

阿里山區的八大鄒族部落藝術家,發揮個人藝術創意,並以創意作品美化部落,爭奇鬥艷的部落藝術,塑造了山村小鎮獨特面貌。

來吉村的匡祖鳳,從夢中得到創作紅色山豬靈感,進而寫下部落紅色山豬傳奇,遊客不僅可在她的不舞工作室見到山豬作品,部落道路也常見紅山豬迎面而來;鄭靜雄牧師一家都是來吉藝術家,牧師擅長竹編,妻子也加入編竹行列,女兒白紫以彩繪妝點部落和工作坊,並創作音樂、陶藝、木雕和織布,才華洋溢。

以麻線編製的球形麻線燈,展現出里佳村石素珍的藝術創意,昏黃的燈光與淺褐色的麻線絕妙搭配,溫暖了部落人家,她也是部落少見的女工藝師,立體木雕和浮雕均以鄒族文化取材。

茶山村的楊榮勝,將石雕創作用來美化家宅,不論是掛在家門木柱的石頭臉、設計成圍籬的人面,均充滿部落藝術生命力。

走過達邦村的遊客,對部落長竹牆上的繪畫必然印象深刻,莊暉明以獨到的創意和筆觸,將鄒族神話、生活和祭典故事透過繪畫呈現,是最生動的部落文化教材,也美化了部落景觀。陳明利則是以充滿想像與張力的木雕,妝點特富野部落街頭景致,他的木雕人物奇異變形,帶有神秘氣息。樂野的汪啟聖,也是牧師木雕家,他擅長以木雕來說鄒族的故事。

【2005/10/26 民生報】
 

 

阿里山》生命豆 象徵堅韌生命力

 
   
 
鄒族人稱「生命豆」的扁豆,現正進入開花期。
記者邱淑玲/攝影
 
 
【記者邱淑玲/報導】

正在阿里山熱鬧登場的2005「鄒族生命豆祭」,以傳統鄒族婚禮為活動主軸,鄒族原住民期許子孫能像生命豆一樣擁有堅韌的生命力,族群能世代延續下去。生命豆祭,每年選在生命豆花開季節,即每年的10到11月間舉行,具有深遠的生命繁衍意義。

什麼是「生命豆」?這種常見於鄒族部落周遭的豆科植物,鄒族語話稱「fona」,每年10到11月開花,為台灣鄉下常見的扁豆植物,長出的豆莢可口美味,成為鄒族人傳統食物。因扁豆生命力堅強,鄒族人乃稱它「生命豆」。

早年醫學不發達,鄒族人常遭瘟疫、天花和傳染病侵襲,族中長老擔心部落有滅絕危機,乃提出婚配人口成長計畫,效法生命豆堅強生命力,因而選在每年11月間生命豆花開季節舉辦生命豆祭,祭典主題即是鄒族婚禮。今年的鄒族生命豆祭,將延續到10月30日止,29、30日兩天安排具嘻哈風的「愛情高山青」活動。

【2005/10/26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