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春台灣天氣變化莫測,暖寒不定,晴雨交錯,不僅人類難以適應,因應四時節氣運作的植物都亂了調。原該花謝入土的南澳杜鵑(又稱埔里杜鵑),4月春暖以後卻在奧萬大森林園區恣意粉妝艷抹起來,開滿花枝的淡紫花朵,讓特意造訪的山友林文智也為之驚艷,花期估計可維持十天左右。
南澳杜鵑和埔里杜鵑,原被歸列為兩種台灣原生杜鵑,幾年前經國內植物學者研究訂正,將兩種杜鵑合併成一種,因此,叫它埔里杜鵑或南澳杜鵑都沒錯。南澳杜鵑原多於2到3月間開花,3月底以後幾難覓花蹤,今春天氣時暖時涼,花期也錯亂,惠蓀林場的南澳杜鵑2月已開花,太魯閣國家公園3月綻放,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卻是4月盛放,讓常跑野外的山友林文智也大感驚訝。
花柱被毛為埔里杜鵑植物特徵,因而博得毛柱杜鵑之名,開淡紫紅色花朵,使埔里杜鵑有如杜鵑世界中的清秀佳人,卻常出現陡坡和崩塌地等瘠瘦林地。尋訪奧萬大森林園區埔里杜鵑不難,草皮休憩區通往楓林大道的木棧步道兩旁,埔里杜鵑現已進入盛開期。喜愛山林健行遊客,也可在楓林區到松林區步道見到秀麗迷人的杜鵑花,雜在二葉松和五葉松林中格外惹眼。
埔里杜鵑為台灣17種原生杜鵑之一,主要生長於陡坡、新開闢的道路、崩塌地和低海拔的二葉松、五葉松林中,非常適應貧瘠土壤環境,這也是埔里杜鵑常出現林緣或步道邊坡原因,而且看起來弱質娉婷。
由於今年南澳杜鵑晚開,使遊客得以在4月一睹花容,並可搭配奧萬大森林園區內正登場的螢火蟲季,日賞杜鵑夜觀流螢。除了到奧萬大追尋埔里杜鵑,太魯閣國家公園洛韶沿線步道,也有大片埔里杜鵑分布,均可安排前往賞花。隨著地區和單株花期差異,直到5月間皆可見到它開花。
【2006/04/06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