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台南縣七股鹽山的台灣鹽博物館將於20日起試營運,全票價100元,最近到台南七股賞黑面琵鷺的人,將多一處人文意味濃厚的知性旅遊點。
七股鹽山旁一棟閃耀在陽光下的金字塔典雅建築就是台灣鹽博物館,與七股鹽山遙遙相望,有如埃及金字塔的縮影。
催生鹽博館的推手、前台鹽處長、現任鹽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亞孫說,台鹽館幾乎都是靠台鹽老員工及一群熱愛鹽業文化的年輕人發揮創意,將台灣曬鹽的338年歷史濃縮在館內。
展場共分三樓,一樓擺著骨董級的載鹽小火車,同時設計「海海人生」表演劇場,用台語對白搭配聲光,展現鹽田人家的生活,讓人彷彿走入五0年代的時光隧道。台鹽老字號內展示台鹽員工昔日的生活用品,多由台鹽員工捐出。
二樓展場介紹台灣鹽的種類、用途等,遊客可以動手查詢鹽的古往今來,也可以帶上耳機、上網查詢。三樓安排各式小小科學體驗活動。
林亞孫說,七0年代只有50多隻黑面琵鷺在七股度冬,現在七股鹽田成了世界保育鳥類黑面琵鷺度冬的天堂,目前全世界有1,200多隻黑琵,其中800多隻在七股。台灣鹽博物館陪伴著黑琵豐富了七股的旅遊資源。台鹽館(06)2156245、0800678123。
到七股可住溪南村民宿(06)7874365、藍色招潮謝0953069847。
【2005/01/17 聯合報】
鹽博館 21日起試營運
|
台灣鹽業博物館本月21日起試營運,農曆春節前免費邀請在地七股鄉民入園,正式開幕後再酌收30元清潔費;但七股鄉公所、代表會均堅持鄉民應可免費入場,未來博物館如何與地方互動,恐要費一番心思。
「台灣鹽博物館」位於七股鄉鹽埕村,4年多前由前經濟部長林信義主持動土典禮,民國92年完工,樓地板面積6180平方公尺,擁有二萬多件鹽業文物,初期先展示近萬件鹽業文物,號稱是亞洲最大的鹽業博物館。
這座是台灣第一座以鹽為主題的博物館,所有權原是台鹽公司,但在台鹽民營化後,台鹽不願接手管理營運,中央部會如國有財產局、文建會也都沒有意願,結果由台南縣政府代管,鹽光文教基金會爭取到2年營運權,21日將試營運,且改名為「台灣鹽博物館」,預計下月農曆春節過年前開幕。
鹽光基金會昨天召開記者會說明試營運時程。執行長林亞孫表示,台灣鹽博物館是棟4樓建物,展示區為1、2、4樓,包括360度聲光環繞的鹽村劇場、鹽田風光展示區、視聽室、台灣鹽區、世界鹽種類、中國四川鹽井等,展現世界各地不同鹽業文化,透過燈光變化並輔以多媒體設備烘托,清楚介紹每一地鹽田特色,絕對適合闔家參訪。
至於外界關切票價問題,林亞孫昨天說,試營運期間,全票酌收60元、半票30元,七股鄉親免費入場,正式營運後,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團體票60元,七股鄉民、全台各地鹽工特別價30元。
七股鄉長蔡舜忠、鄉代會主席黃榮政、副主席王上村對於未來七股鄉民正式開幕後仍要收費,相當不以為然。蔡舜忠強調,這不是30元的問題,而是對鄉親尊重與否的問題。
蔡舜忠不滿的說,烏山頭水庫都可以免費讓當地官田、東山等居民進入,博物館在七股鄉,卻要鄉民買票進入,他強調,一定會要求鄉民甚至服務七股鄉的機關團體,都可免費入場。
對於當地所會強烈反彈,林亞孫則無奈的說,30元是類似清潔費等細目,不收很難對基金會交代,會再繼續和地方溝通化解反彈聲浪。
【2005/01/18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