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在高雄市洲仔濕地推動的「水雉返鄉計畫」見成果了,不只吸引了睽違30年的水雉重新回到蓮池潭畔,這個月更有四隻水雉寶寶在洲仔濕地出生,證明濕地營造的環境真的適合水雉棲息繁殖。
水雉是台灣瀕臨絕種鳥類之一,台南縣六年前成立水雉復育區復育,水雉保護區的專職人員指出,目前水稚復育區的成鳥大約有30多隻,整個台南縣的水雉也只在300隻以下。
高雄左營蓮池潭畔曾是水雉活動區,可是整個地區開發建設,造成水雉消失30年之久。台灣濕地保護聯盟二年多前認養蓮池潭畔的洲仔濕地,營造適合水雉棲息的水域環境,希望吸引水雉重回洲仔。
這個月初,洲仔30年不見的新生小水雉鑽出蛋殼!「不只一隻,是四隻耶!」看到毛茸茸的小水雉在水面跑來跑去,二年多來努力維護濕地的邱滿星、濕盟人員及志工難掩興奮。
邱滿星說,洲仔濕地第一次見到水雉蹤影,是去年11月間,那時不知從那裡飛來三隻,一個月後只有二隻留下來,還好是一公一母;今年6月,水雉夫妻開始築巢,築了幾次都沒有成功,直到7月初好不容易穩定下來,開始孵蛋,其間遇到海棠颱風,水雉很機警的把巢移到一個比較不受風的角落,安然躲過大風雨。這個月二日、三日,四隻小水雉相繼出生。
基於自然復育的原則,濕盟人員不干預水雉新家庭的棲息,可是隨時巡視,用守護濕地「第一水雉家庭」心情,避免小水雉被鷺鷥、夜鷺或水中的泰國鯉魚吃掉。
市府正在濕地裡架設監視器,要讓市民在網路上欣賞濕地的樣貌,預計明年完成架設,到時候民眾就能在網路上看到水雉的身影。
濕盟為了維護洲仔濕地,正徵求退休人士、家庭主婦當志工,洽詢電話5822371。
【2005/08/09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