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內文

😵‍💫肌少症增失智風險!預防肌少症5大關鍵,化微肌為強肌!

2024/5/13


關鍵一、飲食多樣化

均衡飲食是首要原則,依食物的種類及所含的營養素不同,將食物分為六大類: (1)全穀雜糧類、(2)豆魚蛋肉類、(3)蔬菜類、(4)水果類、(5)乳品類、(6)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人體每天藉由六大類食物提供人體所需的熱量及各種營養素,使生理機能正常運作以維護身體健康與肌肉合成,為協助民眾落實均衡飲食之健康生活型態,衛福部國健署宣導國人「我的餐盤」圖像化,只要跟著「我的餐盤」聰明吃,即可餐餐吃好又吃飽,營養跟著來。

關鍵二、攝取足夠蛋白質

蛋白質是肌肉合成的關鍵,根據體重的不同,一般成人每日建議攝取1.2~1.5克的蛋白質,然而,攝取蛋白質不僅需重「量」也要重「質」。鼓勵民眾多選擇優質蛋白質食物攝取,例如黃豆製品、魚類、雞蛋、禽肉類及乳品類等。如果是茹素的長輩,蛋白質除了選擇黃豆製品、雞蛋、乳品類之外,也可以搭配以下的食物來增加蛋白質,例如:穀類及豆類都含有少量的蛋白質,將兩種食物搭配一起食用,便可補足彼此缺乏的胺基酸,兩者搭配1+1更完美。

關鍵三、攝取足夠維生素D

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10微克(50歲以上為15微克),其功能為調節鈣、磷的吸收、維護骨骼與牙齒健康、並維持肌肉功能及強度,在身體功能表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每天一次約一掌心大的魚類(鮭魚、鯖魚、秋刀魚),菇類、藻類、蛋黃等。除了吃以外,曬太陽也是關鍵!每天曬太陽15~20分鐘,也有助於身體合成維生素D。

關鍵四、攝取足夠鈣質

19歲以上成人的鈣質每日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13~18歲以上為1200毫克),其功能為維持骨骼健康、促進及協助肌肉收縮、神經傳導有關。因此攝取足夠鈣質對於維持骨骼十分重要。富含鈣質的食物如:每天喝2杯(240cc/杯)乳製品就能獲得鈣質約500毫克,黑白芝麻、黃豆製品、海藻類、深綠色蔬菜、小魚乾、蝦米等。

關鍵五、飲食技巧

不少長輩因為牙口不好、咬不動肉,甚至胃口不佳進而影響飲食,有效利用4種飲食技巧增加營養及蛋白質攝取。

1.食物的選擇

建議以容易咬的軟質食物為主,也就是以普通飲食為基礎,避免質地堅硬、纖維粗糙的食物,選擇易於消化及吞嚥。

2.改變食物質地

當我們在準備餐點時候除了選擇軟嫩食材,也可以透過不同方式將食材軟化,例如煮飯時多加一點水,煮起來的米飯就會比較濕潤、蔬菜類可以洗淨切小段狀、刨絲、切小丁等,禽肉類可以去除筋膜或槌敲打,或者使用天然鳳梨酵素使肉類變得較軟,最後也可以利用豆腐、雞蛋、魚肉取代較硬的肉類。

3.改變烹飪方法

藉由改變烹飪方式使食物變柔軟,例如透過水煮、燉、滷、蒸煮、悶燒、烤方式,並且拉長烹調時間或適量勾芡,讓食物產生濕潤順滑感會比較好入口。

4.增加餐次

長輩由於咀嚼及吞嚥能力可能隨著年紀增長退化,往往一餐吃不了多少,進食時間又拖得很長。為了讓長輩每天都能攝取足夠的熱量及營養,除三次正餐外,可以增加餐次,利用點心來補充營養,建議一天分成5~6餐進食。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