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別忽視失智症早期徵兆 共照中心助患者與家屬共度挑戰

75歲的謝先生過去是水電專家,手藝精湛、活力十足。然而,近來家人發現他出現異常,不僅無法再處理熟悉的水電工作,還常常重複發問,甚至連是否吃過飯都會忘記。更讓家人憂心的是,他對最愛的唱歌完全失去興趣,情緒也變得急躁,甚至懷疑物品遭竊。擔心病情惡化,家人陪同他前往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就醫,經診斷為輕度失智症,並轉介至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接受後續服務。 蔡育泰醫師提醒應多關心高齡長輩,不要忽視失智症早期徵兆。 及早治療延緩病程 失智共照中心的個案管理師發現,謝先生仍保有良好的自理能力,鼓勵他參與社區據點活動。但因個性內向,他一度婉拒安排,長時間待在家中發呆。為了幫助他維持生活作息與家庭互動,個管師每月透過電話關懷,持續給予鼓勵並支持家屬情緒。經過一段時間,謝先生逐漸願意協助家務,情緒也明顯穩定。 聖馬爾定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暨神經內科蔡育泰醫師表示,輕度失智症患者雖在記憶力、認知功能與日常生活上已有退化,但大多仍能獨立生活。若延誤治療,病情恐將快速惡化。及早接受治療,不僅能延緩病程、維持自理能力,還能降低情緒不穩與行為問題,進一步減輕家屬照護壓力。 失智共照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務 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提供全面性服務,協助患者與家屬面對挑戰,內容包括:就醫評估、醫療照護諮詢、失智症衛教、長照與社區資源連結、提供照顧者支持團體,以及防走失配件等,幫助家屬掌握正確應對方式。同時,中心也會安排定期追蹤與認知功能檢測,確保病情能獲得即時處理。 若民眾對失智症有相關疑問,可洽詢嘉義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地點設於聖馬爾定醫院一樓大廳外,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點至12點、下午1點30分至5點30分。洽詢電話:05-2710059、2756000分機3287或3286;或前往失智共照中心網站觀看更多資訊。

生活失衡恐增失智風險 善用照護資源減輕家庭壓力

「媽媽最近怎麼老是忘東忘西?」88歲的魏女士去年搬來與女兒同住後,女兒發現媽媽的記憶力明顯退化,不僅經常重複說過的話,還會忘記自己是否已經吃過藥,甚至好幾天沒有洗澡,需要她提醒與督促。隨著異常行為增加,母女之間的爭執也愈來愈多,讓女兒在忙碌經營麵包店的同時,承受沈重壓力。 失智共照中心整合醫療、長照與社會資源,並提供情緒支持與照護指導。 居家服務介入穩定情緒 擔心媽媽健康,女兒先行上網搜尋失智症徵兆,隨即陪同媽媽就醫。經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評估,確診為輕度失智症,並轉介至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由專業個管師介入服務。個管師評估後,發現魏女士因生活缺乏重心,渴望獲得家人關心,卻常以負面情緒表達,造成溝通困難。為改善狀況,個管師協助轉介長照資源,安排居家服務員陪伴。 「現在每天都期待有人來陪我聊天!」在居服員定期到訪後,魏女士情緒明顯穩定,與女兒的衝突減少許多,讓女兒鬆了一口氣,終於能專心打理麵包店,減輕家庭照護壓力。 整合社會照護資源 聖馬爾定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指出,失智症的治療方式以藥物結合非藥物介入為主,再搭配生活照護與社會資源,能幫助患者維持自理能力,減少焦慮與行為問題,而中心正是扮演這個整合角色,協助患者與家屬連結醫療、長照與社區據點資源,並提供情緒支持與照護指導。 聖馬爾定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呼籲,及早就醫、妥善運用資源,是守護患者與家屬的最佳策略,讓失智症不再是壓力來源,而是能夠被妥善管理的慢性疾病,幫助患者「活得久,更能活得好」。 失智共照中心陪您共度難關 若民眾對失智症有相關疑問,可洽詢嘉義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地點設於聖馬爾定醫院一樓大廳外,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點至12點、下午1點30分至5點30分。洽詢電話:05-2710059、2756000分機3287或3286;或前往失智共照中心網站觀看更多資訊。

骨質疏鬆暗藏危機 高齡婦人背痛竟是多處脊椎骨折

「原以為只是閃到腰,沒想到竟是三節脊椎骨折!」78歲的陳女士,三個月前因車禍導致下背疼痛,當時經急診檢查僅被診斷為背部挫傷,便返家休養並持續服藥,期間她也曾尋求傳統整脊療法,卻未見好轉。直到近期疼痛加劇,再度就診重新拍攝X光,才發現第二腰椎已有嚴重壓迫性骨折,經進一步核磁共振(MRI)檢查,竟又發現第八與第十胸椎也出現骨折,所幸在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黃立人醫師安排下,接受「飛梭椎體成形術」後,迅速改善疼痛。 黃立人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原因不明的背痛,應儘早接受骨密度檢查。 長期背痛應提高警覺 事實上,這並非個案,僅一週內,黃立人醫師便連續收治三位70歲以上女性患者,皆因長期背痛住院,經診斷後確定為多處椎體壓迫性骨折。三位患者皆有嚴重骨質疏鬆,且初期症狀常被誤以為是單純的肌肉拉傷或退化性腰背痛,直到接受精密影像檢查,才揭露骨折的真相。 「骨質疏鬆是一種沉默的疾病,發病時往往無明顯症狀,直到出現骨折才被察覺。」黃立人醫師指出,當骨密度大幅下降、骨頭變得像蜂窩一樣脆弱時,即使只是輕微跌倒、彎腰、搬重物,甚至是打個噴嚏,都可能造成椎體塌陷,引發劇烈背痛,甚至影響行動能力。 骨鬆易骨折跌倒 黃立人醫師進一步說明,脊椎是身體的主要支撐結構,尤其胸腰椎需承擔上半身重量,是骨質疏鬆壓迫性骨折最常見的部位。特別是高齡女性,因停經後荷爾蒙變化、肌力下降與平衡感變差,更容易跌倒受傷,形成惡性循環。 針對骨折的治療,黃立人醫師表示,輕度壓迫性骨折可先採取保守療法,如臥床休息、止痛藥物與骨質補充。但若出現嚴重疼痛或多節骨折,建議採行「椎體成形術」(俗稱灌骨漿手術),能快速穩定骨骼、緩解疼痛、促進恢復,縮短臥床時間。以陳女士為例,術後隔日即能下床行走,讓她直呼「像重獲新生」。 健保放寬骨鬆藥物給付 隨著2025年健保制度更新,大幅放寬骨鬆藥物的給付標準,除原有的次級預防外,也納入初級預防措施,只要骨密度T值≦-2.5,且合併糖尿病(需使用胰島素)、類風濕性關節炎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等高風險因子者,即可在未發生骨折前就提早接受治療。此舉將有助於減少骨折發生率,降低失能風險。 黃立人醫師呼籲,年長者若出現原因不明的背痛、身高變矮或姿勢改變等症狀,應儘早接受骨密度檢查,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治療。日常也應注重均衡飲食、適度曬太陽、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並維持規律運動,以強化骨質與肌力,降低跌倒與骨折的風險。

腹脹吃不下竟是魚刺穿胃!醫師機警揪出元凶對症治療

一名60歲男性病患,因腹脹與胃口不佳持續一週,至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求診。病患本身有胃潰瘍與胃部手術病史,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腸胃肝膽科羅清池醫師詳細問診與觸診後,懷疑另有原因,立即安排胃鏡檢查,驚見一根約3公分長的魚刺刺入胃壁,已形成局部膿瘍。羅醫師當機立斷,以胃鏡異物鉗成功將魚刺夾出,病人術後迅速恢復進食,症狀也徹底解除。 羅清池醫師以胃鏡檢查,發現魚刺已刺入病患胃壁。(圖片病患非當事人) 魚刺穿胃嚴重可致命 羅清池醫師指出,該名病患雖無明顯腹痛,但因觸診壓痛與長期食慾不振,讓他懷疑有感染或阻塞,所幸及時安排檢查揪出元凶。若再延誤,魚刺恐導致胃穿孔、腹膜炎甚至敗血症,後果不堪設想。 臨床上,魚刺、牙籤、小骨頭等尖銳異物,是常見但不可忽視的腸胃異物來源。文獻指出,約35%尖銳異物會穿刺腸胃黏膜,造成穿孔、出血或膿瘍。胃壁因其厚實,穿孔發生率雖不如食道與小腸高,但一旦發生,常不易察覺,特別是年長者、糖尿病或既往有手術病史者,症狀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誤就醫。若未即時處理,感染擴散至腹腔,可能造成敗血症、膿瘍,甚至需要開腹手術清創。 臨床警覺性是關鍵 羅清池醫師表示,此一案例能以內視鏡成功取出異物,避免開刀之苦,關鍵在於臨床警覺與即時處置。他也提到,多數魚刺穿刺個案中,病患並無異物吞入印象,因此醫師的判斷力尤為重要。 事實上,羅醫師過去也曾在執行大腸鏡時,意外發現魚刺卡在升結腸壁,病患主訴長期右下腹隱痛,但X光與超音波皆無異常,經內視鏡檢查才發現魚刺嵌入腸壁。而根據研究指出,魚刺最常卡在食道與胃部,進入結腸者不到2%,這類異物能穿越胃腸三大狹窄關卡(賁門、幽門、迴盲瓣)並嵌入升結腸,極為罕見。 罕見魚刺處置足為典範 羅清池醫師能在毫無前兆下發現潛藏危機,精準安排檢查並成功移除魚刺,讓病人免於進一步的併發症與手術風險,凸顯他在內視鏡操作的經驗與臨床敏銳度,這兩起罕見的魚刺處置案例,亦足以作為醫界典範。 羅清池醫師提醒民眾,預防異物穿刺最好的方法仍是「細嚼慢嚥」與「選擇適當的食材處理方式」。用餐時應專心,若不慎吞入異物,切勿用飯菜硬吞下去,那只會越吞越糟糕,應盡速就醫,以內視鏡安全移除異物,以免延誤釀禍。

中醫「三伏貼」有效改善體質 請把握治療黃金時機

32歲的李先生與4歲兒子,因多年反覆噴嚏、流鼻水、鼻塞等鼻過敏症狀,父子倆連續三年到聖馬爾定醫院中醫部接受夏季三伏貼、結合冬季三九貼完整療程治療,症狀明顯改善。 13歲的蔡姓女國中生,從小受過敏性鼻炎困擾,經常鼻塞、流鼻水、眼鼻搔癢,睡眠及學習都受到影響。其父親帶她到聖馬爾定醫院中醫部嘗試三伏貼三次療程,如今僅氣候變化時有輕微症狀。 76歲的翁姓阿嬤為慢性支氣管炎併過敏性鼻炎患者,長年咳嗽痰多、咽喉乾癢、鼻涕倒流,嚴重時伴有氣喘,吃遍各種西藥,病情依舊反覆。初次到聖馬爾定醫院中醫部就診時,從候診到看完診,一路咳嗽幾乎沒停。接受三伏貼與三九貼療程後,咳嗽頻率明顯下降,體力與生活品質都有進步。 利用特定節氣調理體質 中醫內科主任楊明穎醫師指出,三伏貼和三九貼是利用特定節氣三伏天和三九天,以辛溫、溫陽、逐痰、祛寒等作用的中藥製作成藥膏,對患有過敏性疾病、虛寒型體質患者身上的特定穴位,進行敷貼治療,能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驅逐久藏的寒邪,調整臟腑功能,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以減緩過敏症狀,達到治療與預防的效果。 「三伏天」是夏至過後一年中天氣最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三九天」則是冬至過後三個九天,通常是整年度天氣最冷、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也是中醫強調「冬病夏治」、「冬病冬防」的最佳時機。 中醫預防醫學效果佳 三伏貼的特色在於療程簡單、安全性高,比較沒有副作用,而且是外敷藥不經口服,可以減少藥物對腸胃的刺激,對於怕吃藥的孩子或者藥物吃很多的長輩來說,是一種非常友善的治療方式。而根據國內各大醫院的現代臨床醫學研究報告證實,若能連續敷貼三年以上,對緩解與改善過敏性疾病的症狀,可達七成以上的療效。 三伏貼療程簡單、安全性高,而且是外敷藥不經口服,可減少藥物對腸胃的刺激。 目前聖馬爾定醫院中醫部已正式展開今年三伏貼療程。楊明穎醫師建議民眾於三伏天期間(今年自7月中旬至8月中旬)接受完整三次敷貼,如果症狀較為嚴重,可適度增加次數。若能持續三年療程不中斷,就像是打疫苗的概念,療效更穩固,必要時搭配內服中藥,以便發揮更好的效果。 2025年三伏貼療程日期 楊明穎醫師中醫內科 主治項目:感冒、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頭痛、偏頭痛、失眠、肝膽腸胃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青春痘、皮膚癢、蕁麻疹、月經失調、痛經、更年期障礙、小兒體質調理、腎病症候群、泌尿道感染、運動傷害、各種酸痛,坐骨神經痛、中風後遺症、專業體重管理 我要掛號

健保補助ROSA手術 助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擺脫疼痛

膝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病痛來源,除了一般熟知的退化性關節炎外,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是造成嚴重膝關節病變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日,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部林宗志醫師運用創新的ROSA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成功協助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擺脫長期膝蓋疼痛與無法彎曲的困擾,大幅提升生活品質。這項新技術目前已納入健保部分給付,不僅減輕經濟負擔,也讓更多有需求的病患能安心接受治療。 林宗志醫師指出,ROSA手術以更高的精準度、較低的疼痛程度讓患者重拾行動力。 痛到不行才尋求治療 年近80歲的陳女士,數年前因類風濕性關節炎接受左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然而右膝的病情也逐年惡化,直到最近幾乎無法彎曲、疼痛難耐,才終於下定決心再次就醫治療。 陳女士表示,回想起第一次的手術過程,雖然恢復良好,但傷口疼痛與長期復健,讓她遲遲不敢再動右膝手術。「真的忍到不行了,走路每一步都像在磨骨頭。」她無奈地說。此次接受林宗志醫師建議,改採ROSA機械手臂輔助手術,術後經驗讓她與家人都感到驚喜與滿意。 手術隔天就能下床行走 林宗志醫師指出,ROSA手術相較於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有兩大明顯優勢。首先,不需要傳統術式中的大腿骨髓內定位釘,可有效減少手術出血與術後大腿疼痛。其次,藉由術前與術中即時精密的測量與規劃,手術過程無需進行軟組織鬆解或額外切割,能夠保留更多原有組織,減少術後不適與恢復時間。 ROSA機械手臂可協助骨科醫師更精準執行每一項手術步驟,大幅提升手術準確度與一致性,也減少因個別操作差異帶來的術後風險。對病患而言,不僅手術過程更安全,術後也能更快下床活動、恢復行動力。以陳女士為例,手術隔天便能自行下床行走,甚至不需助行器支撐,讓她直呼「這次真的輕鬆太多!」 易造成對稱性關節破壞 林宗志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使關節滑膜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不僅引起關節腫脹與疼痛,隨病情惡化更可能侵蝕軟骨與骨頭,造成關節變形與功能喪失,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林宗志醫師也提醒,膝關節炎患者若有長期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情況,應儘早就醫診治。尤其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造成對稱性的關節破壞,及早介入不僅能延緩惡化,也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林宗志醫師 脊椎骨科及骨關節重建科 主治項目:關節重建置換及矯正手術、微創脊椎手術,微創脊椎內視鏡單,雙通道手術、肩,膝,手,踝關節內視鏡手術、手外科,及微創手外科內視鏡手術、骨質疏鬆治療及相關骨鬆治療手術、創傷骨科手術,運動醫學手術、羅莎ROSA機械手臂膝關節置換手術 我要掛號

正子檢查照出甲狀腺癌 門朝陽醫師以自身經歷呼籲早期篩檢

「我既是醫師,也是病人!」這是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正子造影中心主任門朝陽醫師的親身經歷,他以自身罹患甲狀腺癌的故事為例,呼籲民眾正視癌症的早期偵測,並推薦「正子掃描」作為有效的癌症篩檢工具之一,盼望更多人能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健康久久。 門朝陽醫師以親身經歷,呼籲早期篩檢、早期治療。 順便檢查竟發現罹癌 聖馬爾定醫院於2010年引進第一台正子造影掃描儀,門朝陽醫師身為中心主任,決定親自體驗檢查流程,希望能了解病人的感受,也讓醫療團隊更貼近受檢者的需要。沒想到,這個只是「順便檢查看看」的舉動,竟然救了他一命。 當時他發現罹患的是第二期甲狀腺癌,還有一顆淋巴轉移,隨即接受治療,並定期追蹤。如今15年過去,他仍然健康,工作與生活一如往常。 早期癌症無所遁形 作為一位天天在觀察癌症影像的核子醫學科醫師,門朝陽醫師強調「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太晚發現」,很多癌症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身體不適,可能為時已晚。「做一次正子掃描,就像照一面鏡子,把身體的深層問題照出來,能及早發現、及早面對」。 正子掃描並非只用於篩檢,對於甲狀腺癌病患來說,尤其在懷疑復發、但碘131掃描看不清楚的情況下,正子掃描是健保給付下的一項優質檢查選擇。門朝陽醫師進一步補充,甲狀腺癌是相對溫和的癌症,治療時間可以比較從容,也因此更需要精準的診斷來安排最適當的療程。 甲狀腺癌與家族遺傳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癌以女性患者較為常見,男女比例約為1:3,但近年來男性發生率也明顯上升。而此疾病亦與家族基因有關,常見一家人接連被診斷出甲狀腺癌。因此,門朝陽醫師建議,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家一起來檢查一下」。 門朝陽醫師說,他15年前發現癌症時,沒有任何症狀,身體一切正常。直到影像出現問題,才知道自己身體裡隱藏著不定時炸彈,還好有早一步檢查,才沒有晚一步遺憾。這番話也再次提醒大家「健康不能等」。 AIPET有效預防癌症及失智症 為了進一步提升檢查的精準度,聖馬爾定醫院於2025年全新升級設備,引進新一代搭載AI系統的正子造影掃描儀(AIPET),為民眾帶來更先進的預防醫學技術,除了有機會提早發現20幾種常見的癌症,也為失智症的早期診斷提供強而有力的輔助。 聖馬爾定醫院引進雲嘉南第一部AIPET正子造影掃描儀,幫助診斷早期癌症與失智症。 7月份起至12月底止,聖馬爾定醫院正子造影中心推出新機優惠專案31,888元,歡迎重視健康的民眾預約檢查,預約專線:05-2756000轉分機3250、3251。 門朝陽醫師 核子醫學科 主治項目:核子醫學各項影像檢查、RIA檢驗、正子影像檢查 我要掛號

「聖馬三缺一」以牌會友 失智共照中心推動「健腦麻將」

隨著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有效預防與延緩失智症,已成為全民關注的健康議題。聖馬爾定醫院為此特別設計一場別開生面的「聖馬三缺一健腦麻將」活動,邀請多位認知功能稍有退化的長輩齊聚一堂,透過麻將活化腦力。現場笑聲不斷,場面溫馨,也展現出高齡長者在興趣驅動下的積極與活力。 本院失智共照中心推動「健腦麻將」,「聖馬三缺一」活動以牌會友,動腦防失智。 刺激大腦效果佳 聖馬爾定醫院失智共照中心主任蔡育泰醫師指出,麻將其實是一項極具潛力的「全腦運動」。許多國內外研究也證實,透過這類具有規則、策略性強又富含社交互動的益智活動,能有效刺激大腦,顯著改善認知功能。 他表示,從臨床觀察中,平日裡坐立難安、專注力不佳的長輩,一講到麻將,眼神就亮了起來,與病懨懨的平日簡直判若兩人。這個現象讓團隊深受啟發,決定以「麻將」作為切入點,讓長輩做有興趣的事,如此一來,長輩的認知功能和情緒也能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以牌會友降低憂鬱 蔡育泰醫師進一步表示,麻將從摸牌、理牌到出牌,整個過程全面刺激大腦的多個區域。每個步驟都需要記憶、專注、邏輯推理與策略判斷。例如記住各家出牌,能訓練記憶與注意力;思考如何湊牌、進攻或防守,則大幅提升額葉的策略規劃能力;手眼協調與搓牌的動作本身,也是一種復健運動;而最重要的是,與牌友的互動與聊天,能促進情緒與社交參與,有助於降低憂鬱風險。 雖然麻將可以健腦,但強調的是「參與的樂趣」與「腦力激盪」,蔡育泰醫師也提醒民眾,應以健康為優先,避免有金錢導向而產生輸贏壓力與情緒對立,建議每次進行時間以1至2小時為宜,並適時起身走動。 同時,營養師也提倡「地中海飲食」,鼓勵長輩多攝取綠色蔬菜、魚類、補充堅果、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以保護心血管與腦部健康,降低失智風險。 健康老化築起失智防線 蔡育泰醫師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本。打麻將雖可被視為多元健腦活動的一部分,但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良好睡眠與積極的慢性病管理相結合,才能建立起完整的失智防線。聖馬爾定醫院未來也將持續以創新且貼近生活的方式,陪伴長者聰明變老、快樂變老,讓健康老化不再只是目標,而是可以實現的日常。 對失智症相關資源想進一步了解的民眾,請連結嘉義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

聖馬爾定服務到家 在宅醫療為愛續航

60歲的邱先生因失能而長期臥床,作為主要照顧者的母親於去年因中風也臥床不起,讓本已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還好聖馬爾定醫院的居家醫療團隊定期進行訪視,並透過「在宅急症照護計畫」,讓邱先生和邱媽媽即使在家中也能獲得完善的醫療服務,解決因行動不便而延誤就醫的困境。 醫療送到家,幫助弱勢病患維持健康狀況。 臥床病人就醫路難行 邱先生自幼罹患小兒麻痺,10年前因中風臥床,期間又因壓瘡住院接受清創手術,隨後銜接長照服務迄今。他經常因痰液堆積引發肺部感染,導致反覆發燒,多次進出醫院。由於吞嚥困難,他只能透過鼻胃管灌食,且無法自行排痰,每天都需要進行抽痰處理,完全無法自理生活。 過去,邱先生由同住的父母照顧,但幾年前父親辭世,去年母親中風後也需依賴鼻胃管和尿管進行餵食及排尿,一時間家中成了兩位臥床病人的照護現場,只能依靠姐姐返家協助日常照顧工作,同時依賴政府補助與長期照顧服務,來支應經濟開銷並維持醫療需求。 居家醫療升級住院服務 聖馬爾定醫院的居家醫療團隊為邱家提供全面的照護服務,包括更換鼻胃管和尿管、管路保養、傷口換藥、尿液與血液檢查,以及用藥衛教指導等。「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實施後,邱先生和邱媽媽一旦發生肺炎、泌尿道感染或軟組織感染,醫療團隊可以到家中施打抗生素,在家就能提供住院等級的醫療服務。 邱家母子因行動不便且缺乏照護人力,以往多是病情惡化後才送醫住院,往往延誤治療。如今,醫療團隊主動到宅服務,不僅能及時穩定病情,改善患者健康,也減輕家屬壓力,避免頻繁送急診及等待病床的困擾。 在宅照護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聖馬爾定醫院家庭醫學科洪健智醫師表示,經評估適合接受在宅急症照護的患者,醫療團隊會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組成專業小組,定期到宅提供服務,內容涵蓋急性照護治療、視訊診療、開立處方藥、居家護理、床側檢驗及健康管理。藉由這項服務,患者即使在家也能享受高水準的醫療照護,顯著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聖馬爾定醫院升級3D乳房攝影 同步導入AI提升精準度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根據統計,若能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以上,凸顯早期診斷的重要性。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近期全面升級乳房X光攝影設備,導入最新3D數位乳房攝影技術與AI人工智慧輔助判讀系統,提升乳癌篩檢的精準度與舒適度,守護婦女朋友健康。 黃德兒醫師指出,3D乳房攝影透過多角度掃描,有助於提升早期腫瘤的偵測率。 3D乳房攝影檢查無死角 傳統2D乳房攝影是目前乳癌篩檢中最常用的工具,但對於乳房組織較為緻密的女性,早期腫瘤往往容易藏匿於乳腺中而不易辨識。為突破此一限制,聖馬爾定醫院斥資引進3D乳房攝影X光機,透過多角度掃描,產出多層次影像,讓醫師能更清楚觀察乳房內部結構,大幅降低影像重疊所造成的盲點,提升偵測早期腫瘤的敏感度。 聖馬爾定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黃德兒醫師指出,3D乳房攝影特別適用於緻密型乳房的女性,這類族群在傳統2D影像下較難判讀,而3D影像能細緻呈現每一層乳房組織,有效發現小於1公分的腫瘤,進而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AI輔助判讀強化診斷力 除了設備升級,聖馬爾定醫院更同步導入AI人工智慧判讀系統,透過大量影像資料訓練,協助醫師進行初步篩選與重點提示,強化診斷準確度。黃德兒醫師表示,AI輔助判讀能有效降低偽陽性率,避免患者因誤判進行不必要的切片或進一步檢查,同時也縮短報告時間,提升整體醫療效率。 黃德兒醫師進一步說明,升級後的3D乳房攝影不僅影像更為清晰,檢查時所需的壓迫力也較小,能顯著減輕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對於害怕疼痛而遲遲不敢檢查的女性而言,有助於提升她們的接受意願。 高風險族群建議使用3D乳攝 目前政府針對40至74歲女性,提供每兩年一次的乳癌篩檢補助,篩檢方式為2D乳房攝影,此項檢查對一般女性已有良好的成效。不過,黃德兒醫師提醒,若屬於高風險族群,例如有乳癌家族史、乳腺疾病病史,或是屬於緻密型乳房的女性,建議可考慮選擇3D乳房攝影作為篩檢工具,以獲得更精確的診斷結果。惟目前3D乳房攝影尚未納入健保給付,需自費接受檢查。 黃德兒醫師 放射診斷科 主治項目:一般X光片判讀、腸胃消化及腦部特別檢查、乳房攝影檢查、骨質疏鬆症檢查、頭部及腹部血管攝影、核磁共振造影檢查 我要掛號

聖馬爾定醫院引進溫養型高壓氧 打造健康新趨勢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容易出現疲勞、失眠、免疫力下降等問題。聖馬爾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引進高規格溫養型高壓氧艙,有效增加身體細胞內含氧量,為個人健康管理與醫學美容提供全新選擇。許多體驗過的民眾紛紛表示,感受到身心放鬆與舒適,精神與氣色也變得更好。 溫養型高壓氧設備,為個人健康管理提供新選擇。 增加血液含氧量 聖馬爾定醫學美容中心蔡宜臻醫師表示,高壓氧艙的應用近年來在國際間受到廣泛關注,許多高端醫療機構及醫學美容中心都將其納入保養方案。高壓氧艙的原理是透過提供高於一大氣壓(1.3~1.5atm)的環境,使艙內氧氣濃度高於20%,藉由擴散原理來增加血漿內的含氧量,使身體獲得更充分的氧氣支持。 蔡宜臻醫師進一步指出,溫養型高壓氧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紓緩壓力、提升專注力,若搭配醫美中心其他雷射或音波等治療使用,可縮短術後修復期,降低皮膚發炎和皮膚自然老化產生的自由基,改善肌膚狀況。 彷彿做了一場深層SPA 許多民眾長期面對生活壓力、熬夜與環境污染等挑戰,肌膚與精神狀態難免受到影響。透過客製化的高壓氧療程,不僅能作為日常保養,更能與健康管理相輔相成,幫助維持整體身心健康。 日前率先體驗的林小姐分享,在高壓氧艙內感覺非常放鬆,就像做了一場深層SPA,出來後精神變得很好,皮膚也更有光澤。 另一位從事保險業的吳小姐則表示,平時工作壓力大,容易感到疲憊,這次嘗試後覺得精神狀態比以往更好。「過程中只需要靜靜坐著放鬆,很適合像我這種忙碌的上班族。」 靜靜坐著放鬆,像做了一場深層SPA。 適合哪些族群? 需要加速恢復,如術後、慢性傷口癒合不良的患者。 長期疲勞或壓力過大,如經常感覺疲勞、睡眠品質差的人士。 追求抗老化與健康維持者 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關節炎患者。 提升運動表現的運動員,幫助縮短恢復時間,增強體能。 想改善肌膚狀況的人士,可促進雷射術後修復速度,延緩肌膚老化。 哪些族群建議避免? 癲癇患者 自發性氣胸病史、肺氣腫伴有二氧化碳滯留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發燒、嚴重耳鼻疾病等急症 幽閉恐懼症患者 懷孕中婦女、嬰兒、重症傳染病患者 裝有心臓節律器(pacemaker)患者 結合養生與美容 聖馬爾定醫院引進的高壓氧設備為日本製造,規格符合國際標準,並由專業團隊進行操作與監測,讓民眾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下,享受高壓氧帶來的全新保養體驗。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高壓氧艙不再只是運動員或醫療機構的專利,而是逐漸成為現代人提升生活品質的新選擇。聖馬爾定醫院誠摯邀請民眾前來體驗,感受溫養型高壓氧艙帶來的放鬆與活力,為健康加分。 諮詢電話:05-2756000轉7736、7737醫學美容中心 蔡宜臻醫師 醫學美容中心 主治項目:一般皮膚疾病:女性及小兒皮膚病、蕁麻疹、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青春痘、病毒疣、雞眼、香港腳、蟹足腫醫學美容:雷射除斑、痘疤治療、雷射除毛、雷射點痔、光療、音波拉提、肉毒桿菌注射、除刺青 我要掛號

聖馬爾定醫院率先引進新世代AI PET 防治癌症與失智症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推動精準醫療,在雲嘉南地區率先引進新世代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儀搭載AI系統(AIPET),開啟正子造影精準智慧影像新紀元。AIPET可有效分析影像,辨識極微小的病變,提高癌症診斷的準確率;在失智症篩檢方面則藉由偵測腦內類澱粉蛋白的堆積,提供醫師更全面的診斷依據,在患者出現明顯症狀前介入醫療,延緩病情惡化。 AIPET有助於癌症與失智症的早期發現與治療 更精準、更快速、更安全 核子醫學科主任沈淑禎醫師表示,與傳統機型相比,新世代AIPET具備更高解析度影像品質,更清晰呈現病灶細節,讓診斷更精準。掃描速度也大幅提升,受檢時間從以往30分鐘縮短至10分鐘,不僅提升效率,減少等待時間,從而減少20%的輻射劑量、降低核醫藥物劑量,檢查過程更加安全舒適。 除了癌症篩檢,新世代AIPET在阿茲海默症及失智症診斷領域亦取得突破。該設備搭載比對類澱粉蛋白正常資料庫的系統,能夠精準評估澱粉樣蛋白神經炎斑塊密度,輔助醫師判讀病灶,提供早期診斷的關鍵數據,有助於失智症的早期發現與治療。 可偵測20多種癌症與失智症 正子造影中心主任門朝陽醫師進一步指出,正子掃描可偵測國人常見的20多種癌症,如同氣象雲圖般,能夠大致掌握身體病變情況,幫助及早發現與治療,因此,正子檢查也很適合作為民眾自費健康檢查的選擇。 此外,新式的獨家專利智能平台,搭載免綁帶呼吸調控技術,以AI智能自動運算,降低呼吸造成的影像模糊,提升腫瘤偵測準確度。值得一提的是,創新的高精度連續移床技術,以獨特地軌式設計,避免移動假影的產生,影像對位零偏差,同時減少受檢者閉氣時間,檢查品質與舒適度都大幅提升。 守護社區民眾健康 癌症與失智症都是影響國人健康的重大疾病,早期發現與精準診斷是改善治療成效的關鍵,新世代AIPET不僅造福癌症病患,也為失智症的早期診斷提供強而有力的輔助。聖馬爾定醫院持續投入醫療創新,結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技術,打造更精準、更有效的醫療服務,未來將深化AI技術應用,推動健康管理,守護在地居民的健康。 正子造影中心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