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搶救腦中風 牢記FAST自助助人

早晚溫差大,容易使血管劇烈收縮,進而導致腦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發生。如果能在發生腦中風的第一時間送醫,有很大機會可以打通阻塞的血管,因此對腦中風有正確認知是相當重要的,或許某天發生在您身邊時,您就能具備自助助人的能力。 有三高的民眾應定期檢查,預防腦中風的風險。 什麼是腦中風? 腦中風又稱「急性腦血管疾病」,是因為急性的腦部血管梗塞導致缺血性病變損傷,或血管破裂溢血導致腦組織損害,所造成臨床上功能的障礙。 腦中風的分類 腦中風是因為腦部血管出問題,75%是腦血管阻塞,25%是腦血管自發性破裂。因此簡單分為兩類: 一、缺血性腦中風 常見下列兩種類型: 腦血栓:腦部血管逐漸硬化,造成管徑狹窄而導致阻塞。 腦栓塞:在阻塞部位外的其他地方帶來的栓子(以心臟最多,如血塊、細菌贅生物、脂肪或氣泡等),隨著血流進入腦部循環,在較小的腦血管造成阻塞。 二、出血性腦中風 依出血原因可分為以下三種: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所有腦出血最大宗 動脈瘤破裂:所造成之腦出血以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居多 動靜脈畸型:通常好發於年輕人,又稱為年輕人的腦出血。 造成腦中風的原因是什麼? 造成腦中風的危險因子通常是經年累月造成的,分為可改變的危險因子及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天氣、遺傳;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則包括:抽菸、飲食習慣、過量飲酒、缺乏運動、肥胖。此外,經由疾病控制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頸動脈狹窄、最近有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IA)、心房顫動、心臟病等。 怎麼知道自己中風了? 有突發性身體局部徵候時,可以請當事人微笑、舉手、說你好,只要無法做到任一動作時,就要趕快撥打119送醫急救。為能即時判斷急性腦中風症狀,可牢記「中風口訣FAST四步驟」: 一、「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二、「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三、「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以上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 四、「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發生中風的第一時間要怎麼辦? 保持鎮靜 迅速撥打119送往合格的緊急醫療醫院,儘量減少留在現場的時間。 切記!勿立即給予降血壓藥物及餵食任何食物。 將無力的那一側肢體朝上側臥,以避免嘔吐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 解開緊身衣物,如皮帶、胸罩、領帶..等,以幫助病患呼吸。並仔細監測病患的意識程度、呼吸、血壓與心跳之變化,上下肢、左右側運動與感覺的狀況。 確定及記錄中風症狀發生的時間,這個計時動作對後續的評估及治療很重要。 一旦發現中風症狀,4.5小時內送醫,才有機會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把阻塞血管打通。 如何預防腦中風? 量血壓血壓指心臟將血液打至全身對血管壁所造成的壓力,包括收縮壓及舒張壓;高血壓是腦中風的最主要危險因子,因此養成每日定期監測血壓變化及按時服藥是很重要的。 察覺並治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得到腦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但如果糖尿病患者能積極控制血糖與血壓,則可使腦中風的發生降低。 控制血脂高血脂症會加速動脈粥狀硬化,一般而言注意個人飲食與運動,可有效控制血脂肪,若仍無法控制則可請教醫師以藥物治療。 控制生活因子若有抽菸習慣,建議要戒菸;抽菸容易使血管動脈粥狀硬化及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增加腦中風機會,同樣的也請勿飲酒過量。 體重控制研究結果顯示,體重過重的人容易有代謝症候群,發生高血壓、糖尿病與心臟病,可說是集多種危險因子於一身。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可減少腦血管及心血管疾病發生。 頸動脈檢查頸動脈狹窄超過70%者,會增加近期發生腦中風機會。積極治療方法可以考慮施放血管內支架或施行外科摘除斑塊手術。其他則可給予抗血小板凝聚藥物或降血脂藥物,來減緩動脈硬化和減低血栓的形成。 其他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適度工作,充分休息及睡眠;放鬆心情、保持情緒穩定,勿憂慮、易怒。 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纖維食物、多喝水,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淋浴宜用溫水,水溫過高或過低都會使血管劇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 適度規律運動,加速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 定期健康檢查,了解自我身體狀況。 葉柏延醫師 神經內科 主治項目:頭痛、癲癇、中風、半身不遂、肌力減退、肢體無力、手腳麻痛、頭痛、坐骨神經痛、肌肉抽搐、巴金森氏症 我要掛號

好好愛自己 容光煥發讓自信加倍

大病痊癒後,是否有新的人生觀?孩子長大了,生活重心發生轉移,如何因應改變?有人想要吃遍山珍海味、有人計畫環遊世界,也有人決定去做醫美,讓自己變漂亮! 皮秒雷射除了美白、除斑,還能改善細紋及粗大毛孔的問題。 案例一 中年的鄭女士罹患乳癌第二期,切除右側乳房,完成了放射線的全部療程,宛如新生的鄭女士決定善待自己,到聖馬爾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尋求皮秒雷射治療,改善臉上的斑點和暗沈,治療後親友都誇她至少年輕20歲,讓她相當開心,更有自信迎向未來的人生。 案例二 張女士的先生從事科技業,平時忙於工作,因此一家老小都交給她照料,是典型的「三明治世代」。張女士的生活重心圍繞各項家務、接送小孩上下學、補習,有時還要帶長輩就醫、幫忙送餐。直到小孩離家到外地上大學,她終於有時間好好打理自己的「門面」,決定以皮秒雷射去除困擾多年的黑斑和痘疤,讓自己的皮膚恢復年輕時的亮白狀態。 案例三 50歲的楊女士離婚後與80多歲的爸爸同住,臉上的雀斑讓她從小被冠上各種外號。楊爸爸人老心不老,平時喜歡上網學習各類新知,更新腦中的資訊,當得知皮秒雷射可安全有效去除各式斑點,便鼓勵女兒嘗試,就算女兒已步入中年,依然是他心中的小女孩,疼愛女兒的心情表露無遺。 皮秒雷射養膚更健康 聖馬爾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蔡宜臻指出,許多民眾對於雷射仍停留在過去的錯誤觀念,誤以為雷射會使臉皮越打越薄,甚至從正常的皮膚變成敏感肌。事實上,皮秒雷射是經過破壞再建設的過程,也就是養膚的概念,雷射後加強保濕及防曬,可更快修護皮膚,反而使皮膚變得更健康。 蔡宜臻醫師表示,皮秒雷射除了美白、除斑,還能改善細紋及粗大毛孔的問題。其最大特點是雷射光擊發時間短,對皮膚造成的熱傷害大為減少,術後反黑機率下降,恢復期也因此縮短。至於療程次數則視斑點的特性而定,淺層的斑點一次就可完全去除,較深層的斑點可能需要多次療程才能根除。 蔡宜臻醫師 醫學美容中心 主治項目:一般皮膚疾病:女性及小兒皮膚病、蕁麻疹、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青春痘、病毒疣、雞眼、香港腳、蟹足腫醫學美容:雷射除斑、痘疤治療、雷射除毛、雷射點痔、光療、音波拉提、肉毒桿菌注射、除刺青 我要掛號

雙通道脊椎內視鏡微創翻修 治療高齡脊椎退化效果佳

年近90歲的王姓阿公,十多年前曾接受傳統脊椎手術治療,近日出現下背痛、腳麻無力的症狀,連平日最愛的公園也沒辦法去。聖馬爾定醫院骨關節重建科林宗志醫師,以雙通道內視鏡為王姓阿公進行翻修手術,徹底解決其脊椎不穩定及神經壓迫的問題,幫助阿公恢復自由行動力。 林宗志醫師為王阿公施行雙通道內視鏡翻修手術,阿公隔天即可下床活動。 友善高齡及翻修利器 林宗志醫師指出,雙通道內視鏡手術是治療高齡脊椎疾病的友善方式,更是脊椎翻修手術的利器。傳統的脊椎手術過程中,除了較大的傷口,影響更大的是大範圍的脊椎骨骼切除,以及附著的脊椎核心肌肉的破壞,導致術後的脊椎肌肉力量及背脊骨骼支撐大不如前,容易無力、腰痠背痛,更進一步造成之後的脊椎再退化。 新型的雙通道內視鏡克服手術上的限制,在放大的手術視野下精準治療病灶,只需要幾個一公分或更小的傷口即可完成,因手術傷口小,組織及骨骼結構破壞少、流血少,因此手術風險低、恢復快、住院天數較少,術後產生後遺症與併發症也比傳統手術少。 10多年前曾手術再退化 這位高齡近90歲的王阿公,十多年前的手術治療結果相當成功,不過之前的醫師也提醒說,十年後可能面臨脊椎再退化的問題,而需要二次手術。十多年後果不其然,王阿公的脊椎再度因退化變得不穩定,並有神經壓迫的問題,導致他的下背部疼痛不已,連帶造成腳麻無力,不僅白天坐立難安,夜裡也睡不安穩,平時喜歡「趴趴走」的他只能在家「顧厝」,內心感到相當鬱悶。 恢復快不需他人看護 王阿公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聖馬爾定醫院骨科求診,表明過了十幾年的時間,年紀更大了,體力更差了,身體的內科疾病更多了,心裡更害怕開刀了,對於再接受過去的傳統手術大刀來治療感到擔心,於是接受林宗志醫師的建議,利用最新的雙通道脊椎內視鏡技術,進行脊椎微創翻修手術治療。 王阿公術後隔天即可下床活動,他表示手術疼痛感及疲累虛弱的感覺,甚至比十多年前手術的時候來得少,術後短短幾天就恢復正常的生活方式,不須別人照顧看護,不僅獲得很好的治療成果,生活品質亦得到非常大的改善。 林宗志醫師 脊椎骨科/骨關節重建科 主治項目:關節重建置換及矯正手術、微創脊椎手術,微創脊椎內視鏡單,雙通道手術、肩,膝,手,踝關節內視鏡手術、手外科,及微創手外科內視鏡手術、骨質疏鬆治療及相關骨鬆治療手術、創傷骨科手術,運動醫學手術 我要掛號Facebook粉絲專頁

美國華僑專程至聖馬爾定 機械手臂換膝一週後日行萬步

76歲的美國華僑俞先生,3年前因退化性關節炎不良於行,外出總要旁人攙扶,內心雖然抗拒卻無能為力。趁著陪太太回台灣娘家,專程到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就醫,接受先進的羅莎機械手臂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一次更換兩側膝蓋。術後不到一週就能日行萬步,也能上下樓梯,令他相當滿意,他開心地說,終於又可以和太太四處旅遊,不用老是坐著等人了。 俞先生術後兩週返回美國,行前感謝黃立人醫師精湛醫術,讓他恢復自在行走。 特地南下到聖馬爾定醫院看診 俞先生是香港華僑,和來自台灣的太太定居美國已45年,日前特地利用陪太太返鄉探親的機會,從台北南下嘉義,掛聖馬爾定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黃立人醫師的門診。兩夫妻從未到過嘉義,朋友也告訴他們不必捨近求遠,在北部醫學中心就有相同的設備,但俞先生事前上網做功課,認為黃立人醫師值得信賴,看診時又與黃醫師理念相投,因此決定將自己的身體交給黃醫師。 俞先生說,羅莎手術系統雖然在美國發展的時間比台灣早,但他認為台灣的醫療服務更為細緻,而且同為華人,在討論病情上更容易溝通,所以才決定到台灣就醫。捨棄醫學中心則是因過去陪岳父就醫的經驗,診間人滿為患,甚至有的醫師只花幾分鐘就看完一個病人,讓他印象不佳。 尋求符合期望的手術治療 俞先生在3年多前,走路開始覺得膝蓋疼痛,尤其上下樓梯或走上坡路,更是痛到幾乎無法移動。他和太太都熱愛旅遊,特別喜歡去各地的國家公園遊覽,但園區地形崎嶇,他的腳常感到力不從心,只能坐著枯等,或者讓家人扶著他走。對於被稱為「老帥哥」的他,無法獨自行走讓他的心裡特別感到不舒服。 俞先生曾在美國就醫,以局部注射類固醇止痛,但維持不久又痛起來,也曾動過關節鏡手術,但術後必須長期到醫院復健,他怕麻煩只去了兩次就半途而廢,因此當得知羅莎手術是以走路取代復健,覺得符合他的期待,黃立人醫師和醫療團隊在術前詳細檢查及解說,也讓他非常放心,他只看了一次門診就決定接受羅莎手術治療。 一次換雙膝精準植入 黃立人醫師以羅莎機械手臂系統輔助,透過術前X光設計出最適合病人的人工膝關節尺寸及擺放定位,準確校正關節和植入物之間的密合度,以最小的侵入方式進行微創手術,保留更多健康的組織並減緩疼痛。且因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短,不僅降低手術麻醉風險,也減少病人出血及發炎反應,病人術後通常只會有傷口縫合的疼痛感,恢復期大幅縮短。 俞先生一次更換兩側膝蓋,在恢復室就能活動雙腳,隔天即可下床。為了儘快復原,他在住院期間勤於練習走路和爬樓梯,僅僅不到一個星期,腳力便迅速恢復,每天走路都超過一萬步,甚至比正常人還能走。俞先生術後兩週返回門診拆線,經醫師判定復原狀況良好,隔天即和太太帶著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雙腿返回美國。 黃立人醫師 運動醫學科 主治項目:機械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脊椎手術、關節手術、顯微手術、關節鏡手術 我要掛號Facebook粉絲專頁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內視鏡術後不再坐立難安

52歲的張女士因坐骨神經痛,到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門診尋求治療,她抱怨平時坐立難安,甚至長期去做中醫推拿也不見效果,經骨科部暨骨關節重建科主任裴有成醫師以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為她移除突出的椎間盤軟骨,使其不再壓迫神經,徹底解決張女士腰椎及雙腿疼痛的問題。 內視鏡微創手術已是治療坐骨神經痛的主流 用盡方法還是痛 張女士從事市場工作,長期需搬重物,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已持續多年,剛開始只有輕微的痠痛感,隨著年齡增長,疼痛感轉移到骨盆、臀部、大腿和小腿,甚至一坐下或躺在床上,想站起來都很困難。雖然有服用抗發炎及止痛藥物,嘗試過復健牽引、熱療、電療、深部超音波,也試過按摩、推拿、針灸,但效果都很有限,只是短暫舒緩一下,不久又痛回來。 破壞小、恢復快的內視鏡手術 經X光及MRI(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發現,張女士的椎間盤軟骨突出明顯,腰椎也有滑脫現象,已嚴重壓迫神經。於是裴有成醫師為她施行新式的腰椎微創融合手術,在內視鏡放大的清晰視野下,進行椎間減壓,移除壞死、退化的軟骨,並以骨釘及支架固定。張女士術後疼痛立即獲得緩解,到恢復室時就可自行活動雙腳,隔天即下床行走,住院3天,返家後持續在骨科門診追蹤,恢復情況良好。 裴有成醫師指出,民眾普遍對於脊椎手術的風險疑慮高,患有椎間盤突出的病人多傾向於不開刀,只想靠吃藥或復健等保守治療來控制病情,臨床上也曾見因嚴重椎間盤突出,導致不良於行,甚至大小便失禁的案例。一旦保守治療無法改善,就應該考慮進行手術,避免造成神經壓迫或永久性的神經損傷。新型的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對肌肉組織的破壞程度較小,因此更為安全、恢復更快,可提供民眾作為手術的新選擇。 肌力訓練保護脊椎 脊椎分為頸椎、胸椎和腰椎,人體各種活動都需靠脊椎來協助。裴有成醫師強調,預防脊椎退化或病變,最重要的是養成運動習慣,鍛鍊肌肉及腰部的柔軟度,平時則應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例如勿過度負重、搬重物不要直接彎腰、避免久坐、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等動作,如果有持續不適的症狀,也應儘早就醫治療。 裴有成醫師 骨關節重建科 主治項目:一般骨科、關節炎、脊椎骨刺、五十肩、脊椎矯形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 我要掛號

爆裂性骨折動彈不得 雙通道內視鏡術後迅速復原

40歲的陳小姐騎機車不小心與對向車輛相撞,強大的撞擊力將陳小姐彈出車外,當下覺得全身都動不了,經診斷為脊椎爆裂性骨折,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部林宗志醫師以「雙通道內視鏡微創手術」為她治療,隔天陳小姐便可下床行走,3天後就出院恢復正常生活。 內視鏡放大手術部位,提供醫師更好、更清晰的手術視野。 雙通道脊椎融合手術減少破壞 雙通道脊椎融合手術是經由微創方式,在內視鏡放大的視野下進行脊椎減壓、脊椎骨復位及重建,比肉眼看得更清楚,手術因此更仔細也更安全。內視鏡手術精準治療病灶,只需要幾個一公分或更小的傷口即可完成,無須破壞大量骨骼及軟組織結構,減少傳統脊椎手術可能發生腰痠背痛、無力的後遺症,對於脊椎治療有相當大的優勢。 不論是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長骨刺、脊椎狹窄神經壓迫,雙通道內視鏡技術可以精確、安全的達成椎間盤切除、脊椎減壓、脊椎椎體護架植入、脊椎融合等脊椎相關手術,對於年長、高齡、多重內科疾病、手術高風險患者,幫助極大。 爆裂性骨折常伴隨神經損傷 陳小姐日前車禍被救護車送到聖馬爾定醫院急診中心,一路上直喊腰痛,全身幾乎動彈不得,一度擔心自己會變成終生殘障。經安排脊椎核磁共振造影(MRI)檢查,發現她的腰椎第一節呈爆裂性骨折,需要動手術復位,在與家人和醫師商量後,決定採用新型的雙通道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 林宗志醫師指出,爆裂性骨折是一種嚴重的脊椎創傷意外,除了脊椎骨的骨折爆裂,常常伴隨脊椎神經的壓迫或是損傷,因此陳小姐才會痛到無法起身,需要進行脊椎內視鏡融合手術,植入骨釘及椎體護架(俗稱珠子),以支撐爆裂的脊椎節段。 傷口小恢復迅速 林宗志醫師表示,過去治療爆裂性骨折需要大範圍切開患處,至少需要橫跨上到下三到五節的脊椎節段,往往造成脊椎結構與脊椎旁核心肌群的傷害。如今採用微創固定融合手術,手術傷口僅約一公分,不只感染率較低、出血量少、對脊椎肌肉筋膜的損傷小,所以也大大縮短復原的時間,這也是陳小姐可以很快坐起、下床練習走路的主要因素。 林宗志醫師提醒患者,術後雖然症狀改善,但要避免復發,平常仍要維持正確的姿勢與習慣,適度運動和增加肌力訓練,一旦有持續不適的症狀發生,建議要及早就醫診斷,若因害怕隱忍,時間拖得愈久,反而會讓神經肌肉有萎縮麻痺的變化,此時就算開刀治療,恢復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林宗志醫師 脊椎骨科/骨關節重建科 主治項目:關節重建置換及矯正手術、微創脊椎手術,微創脊椎內視鏡單,雙通道手術、肩,膝,手,踝關節內視鏡手術、手外科,及微創手外科內視鏡手術、骨質疏鬆治療及相關骨鬆治療手術、創傷骨科手術,運動醫學手術 我要掛號Facebook粉絲專頁

羅莎手術置換雙側人工膝關節 一併拉直長短腳圓夢

59歲的柯先生因「長短腳」導致膝關節退化嚴重,聖馬爾定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黃立人醫師以羅莎機器人手臂輔助系統,為他置換雙側人工膝關節之餘,連帶將側翻彎曲的左腳拉直。40多年來,柯先生首度體驗雙腿正常行走的滋味,他形容自己的人生簡直從黑白變成彩色,對未來滿懷信心與希望。 柯先生40多年來首度感受雙腿一樣長,可以正常行走的滋味,感恩黃立人醫師妙手回春。 精準定位重心軸線 黃立人醫師表示,借助羅莎機器人手臂系統精準算出病人的重心軸線,定位軟組織的平衡,是使柯先生的「長短腳」復原的主因。這次他為柯先生同時置換雙腳人工膝關節,不用像傳統手術分兩階段進行,且因傷口小、流血少,恢復速度相對較快,柯先生隔天就可下床;第三天開始練習從病房走到護理站,用走路來復健;兩週後傷口拆線後就不用再回診。 拉直長短腳美夢成真 羅莎手術不僅消除柯先生退化性關節炎的僵硬及疼痛感,最令他驚喜的是,困擾42年的「長短腳」竟奇蹟般變得一樣長,這是過去只在夢境中出現的情景,如今透過手術,終於讓他美夢成真。 柯先生的「長短腳」起因於17歲發生的一場車禍,他回想當時騎摩托車摔倒,導致左腳骨折,因早期鄉下醫療觀念薄弱,家人帶他到國術館「喬骨」,接骨師打包票說沒問題,沒想到傷勢復原後變成長短腳,兩腳相差超過3公分。從此以後,他成為跛腳,走路時兩腳經常互相碰撞,穿的長褲都要量身訂做,必須將左邊褲腳裁短,還要在左腳墊上鞋墊,或是以鞋底加厚來平衡雙腳。 長短腳引發退化性關節炎 除了生活中的不便,因長時間依賴較長的右腳當作重心,較短的左腳便逐漸萎縮側彎,最後雙腳都引發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擔任聯結車司機的柯先生在上下車的當下,常感到疼痛吃力,外出時走一小段路就要休息,無法走完全程,只能在終點坐著等人。他曾嘗試吃止痛藥、打玻尿酸針劑來緩解疼痛,但都沒有效果,直到動了羅莎手術後,才獲得大幅改善。 柯先生開心地說,之前因行動不便無法出國旅遊,如今終於可以大步走出去,他想好好享受接下來的人生,工作之餘帶著太太到處走走,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也將加強鍛鍊身體和腿部肌力,讓手術後的雙腳一直維持在最佳狀態。 黃立人醫師 運動醫學科 主治項目:機械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脊椎手術、關節手術、顯微手術、關節鏡手術 我要掛號Facebook粉絲專頁

雙通道內視鏡減壓融合手術 解除高齡阿嬤下背痛

80歲的阿嬤因年紀大合併骨質疏鬆症,害怕動手術,一直強忍著下背痛及雙腳麻痛的不舒服。近兩個月痛到晚上無法成眠,白天更是寸步難行,還好聖馬爾定醫院脊椎骨科主任鄭錦昌醫師,為阿嬤施行「雙通道內視鏡減壓融合手術」,迅速解除疼痛感,阿嬤終於能睡個好覺,術後3天就開心出院。 內視鏡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對高齡患者相對友善。 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 阿嬤近半年來因下背痛,引發雙腳酸麻疼痛,看遍嘉義各大醫院及診所,不論吃藥或復健治療都無效,雖有醫師建議手術治療,但因年紀大,加上患有骨質疏鬆症,阿嬤和家人都擔心手術效果有限,尤其想到脊椎手術更害怕癱瘓不起,因此便一直忍耐。直到近兩個月實在痛到受不了,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可以說受盡病痛折磨,才認真考慮動手術。 阿嬤的家人四處探聽,得知聖馬爾定醫院有內視鏡微創脊椎手術,比傳統脊椎手術較安全,恢復也快,因此帶阿嬤前來求診。脊椎骨科主任鄭錦昌醫師為阿嬤進行X光及MRI(核磁共振)檢查,確認腰椎第3、4、5節呈退化性滑脫,合併脊椎狹窄,評估結果確實需要手術,否則無法改善症狀。 雙通道內視鏡減壓融合手術 鄭錦昌醫師考量阿嬤的年紀與骨鬆問題,建議安排雙通道內視鏡減壓融合手術,椎弓鋼釘特別使用骨鬆專用的鈦合金骨釘,並以骨水泥灌注加強穩定,在放大30倍的內視鏡視野下,清除所有骨刺及椎間盤,並植入俗稱「珠子」的椎體間椎籠,增加脊椎的穩定度。 內視鏡微創手術傷口小,術中流血極少,病人不必輸血,手術後雙腿麻痛也全部消失,隔天即可坐起,術後第2天可下床走路,術後第3天即出院。阿嬤和家人非常驚訝以一個80歲的老人接受脊椎手術,竟能恢復如此快速,還笑說早知道內視鏡脊椎手術這麼簡單,就早點來開刀,不用多痛半年。 對高齡病患相對友善 鄭錦昌醫師表示,高齡患者因身體機能較差,恢復能力較慢,很多還合併其他慢性病,手術風險比一般人更大。內視鏡微創手術對高齡者相對友善,因為不會破壞整個骨骼結構,而是從側邊肌肉進入,好比清理房子不必將屋頂通通掀開,只從門窗進去就能清好,因此術後恢復速度更快,安全性也更高。 鄭錦昌醫師 脊椎骨科 主治項目:微創內視鏡脊椎手術、微創脊椎手術、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脊椎側彎及駝背矯正、脊椎腫瘤及感染、脊椎骨折、坐骨神經痛、下背痛、骨質疏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我要掛號

百歲嬤骨折以微創手術復位 高齡也能迅速恢復

嘉義一位百歲人瑞李奶奶在家不慎跌倒,家屬以為多休息即可慢慢恢復,沒想到傷勢愈來愈嚴重,不僅因極度疼痛無法下床,連翻身移動都困難,幾天後到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就醫,才發現竟是髖骨骨折。脊椎骨科主任鄭錦昌醫師以新式微創髓內骨釘復位及骨水泥加強固定術,為李奶奶治療,術後5天即出院,復原之快令人驚訝,也打破院內最高齡開刀紀錄。 鄭錦昌醫師指骨折是老年人健康的最大威脅 高齡手術也能恢復迅速 鄭錦昌醫師為李奶奶安排X光檢查,確診為右髖骨折,顧及年事已高,因此採用傷口小、流血少的微創髓內骨釘復位及骨水泥加強固定術,傷口小於5公分。術後第二天,李奶奶就可使用助行器下床走路,讓她和家人都很驚訝,紛紛感嘆早知恢復如此迅速,應趕緊就醫接受手術,就不用平白多痛好幾天。術後三個月,李奶奶已可拿單支手杖正常行走,恢復跌倒前的所有活動。 鄭錦昌醫師指出,髖骨骨折對於老年人來說是非常嚴重的病症,因為不僅造成生活功能喪失,生活品質也大幅下降。老年人髖部骨折高達90%以上是因跌倒引起,且年紀越大,跌倒及發生骨折的機率越高。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會因肌力衰減,連帶影響肌肉協調度,導致平衡和步態功能明顯下降,尤其罹患骨質疏鬆的長者,更容易因輕微的跌倒甚至扭傷,進而造成嚴重的髖部骨折。 跌倒易造成死亡風險 根據國健署統計,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跌倒高居第二名;另據統計,老年人跌倒常造成的髖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近3成,未經手術治療在半年內的死亡率更高達6成。骨折雖不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但病人因疼痛長期臥床,引起其他併發症如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甚至敗血症等,才是真正死因,所以跌倒又被稱為「老年殺手」。 所幸骨折可以經手術治療而痊癒,透過正確的復健與照護,都有機會回復到骨折之前的狀態。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老化趨勢,衰弱與失能人口會逐年增加,且老人跌倒嚴重可能造成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甚至有併發症風險產生,不僅造成長輩痛苦,連帶家人照顧者的負擔也會加重,不得不多加注意。 鄭錦昌醫師 脊椎骨科 主治項目:微創內視鏡脊椎手術、微創脊椎手術、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脊椎側彎及駝背矯正、脊椎腫瘤及感染、脊椎骨折、坐骨神經痛、下背痛、骨質疏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我要掛號

再也不怕出門 達文西手術精準修復雙側疝氣

60多歲的李先生因慢性咳嗽引發疝氣,每次出門,一過中午就要趕忙回家,不敢過度走動或站立,唯恐「腸子掉出來」。某次他像往常一樣,想把疝氣的突出物自行推回腹腔,卻感到異常疼痛,於是到聖馬爾定醫院求診,由外科部主任莊茂德醫師以達文西機械手臂,搭配3D立體網膜,成功修補雙側受損的腹壁缺口,李先生外出時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了! 莊茂德醫師以達文西手術搭配使用3D立體網膜,為患者修補腹壁缺口。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外科部主任莊茂德醫師指出,李先生屬雙側腹股溝疝氣,先前因怕痛不敢開刀,一直拖著,後來決定接受更為精準、細緻的達文西疝氣修補手術,因手術傷口小、流血量少,疼痛感大為降低,術後3天即出院。後續回診表示原有的墜痛感及異物感都已消失,也不再害怕出門,生活品質獲得大幅改善,對手術結果相當滿意。 達文西疝氣手術更精準細緻 莊茂德醫師進一步說明,疝氣好發於中高齡男性,主要是因先天生理構造,易導致腹壁肌肉閉合不全,加上腹壁老化鬆弛,在持續咳嗽、搬重物、用力解便時,致使腹壓上升,腸子等內臟就會從腹壁較薄處的缺口進入鼠蹊部,造成疝氣。若未及時治療,除了疼痛不舒服外,萬一移位的腸子被卡住,還會造成血液不流通,嚴重時可能出現腸阻塞或腸壞死,甚至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 目前疝氣手術方式從傳統開刀、腹腔鏡手術到最新的達文西手術都有。有別於傳統大傷口的手術,微創的腹腔鏡與達文西手術,傷口都不到1公分,其中達文西機械手臂靈活度更高,其放大10倍的3D清晰視野,可幫助醫師深入狹窄的腹腔,在不易傷及神經組織的情況下,更精準完成疝氣的修補。 立體網膜減輕不適及復發率 此外,搭配使用3D立體網膜修補疝氣,以加強腹壁的強度,比傳統2D平面網膜更加符合人體工學,大幅減輕術後不適及復發機率。患者只要在術後4個月內避免做會使腹壓上升的動作,使網膜與腹壁完全貼合後,就能擺脫疝氣困擾,恢復正常生活。 莊茂德醫師強調,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疝氣,預防方法就是要避免腹部過度用力。便秘、長期咳嗽、攝護腺肥大、肥胖、負重等因素都可能引發疝氣,民眾平時應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如果鼠蹊部或陰囊處出現突出物,也千萬不要拖延,宜儘早就醫。 莊茂德醫師 一般外科/乳房特別門診 主治項目:乳癌及乳房疾病、肝癌、大腸直腸癌、膽結石、疝氣、甲狀腺疾病 我要掛號

左膝退化嚴重不良於行 羅莎手術恢復靈活行動力

擔任酬神戲班團主的黃女士,表演時經常爬上爬下、穿梭戲台間,導致膝關節退化嚴重。為了儘快復原,遠從外縣市到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就醫,由運動醫學科主任黃立人醫師為她施行羅莎機械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黃女士原本疼痛僵硬的左膝,在術後立即獲得改善,讓她開心繼續為神明服務。 黃立人醫師向病患解說人工膝關節的結構 孝子不忍媽媽受病痛折磨 現年68歲的黃女士因左膝退化性關節炎,導致走路變成O形腿,每次爬上戲台都感到非常吃力,在台上站久了,一下台連腰都挺不直,甚至無法正常行走,經常要吃止痛藥才能稍加緩解。黃女士的兒子不忍媽媽年輕時拚盡全力維持家庭生計,到老還要遭受病痛折磨,四處打聽治療良方,最終決定帶媽媽到聖馬爾定醫院動羅莎手術,希望能讓媽媽的下半場人生過得精彩自在。 精準植入安全迅速 黃立人醫師在術前一週先為黃女士拍攝X光片,得知從髖關節、膝關節到踝關節的角度,然後將2D影像傳輸至美國資料中心轉換成3D影像,精算出最適合的人工膝關節尺寸及定位點。術中黃立人醫師再根據實際對應位置調整電腦參數,精準植入人工膝關節,同時兼顧膝關節兩側軟組織的平衡,不用再像傳統手術一樣,必須事後再做韌帶放鬆手術破壞原有結構。 黃立人醫師表示,使用羅莎機械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手術時間約縮短一半,病人的出血量也變少,因此對病人來說更加安全。黃女士在手術隔天便可下床行走,直喊著要出院,黃立人醫師為求慎重起見,讓她住院3天,黃女士出院時已能活動自如,對手術效果相當滿意。 膝關節保養有道 黃立人醫師指出,膝關節維繫日常動作,是全身耗損量最大的關節,民眾平常可從三方面來保養延緩退化,一是維持正常體重,以免造成膝關節過度負擔;二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正確姿勢,避免久坐、久蹲、頻繁上下樓梯;三則是培養運動習慣,可以走路1小時,配合做30分鐘的皮拉提斯運動,強化下肢肌肉群,例如躺著抬臀部、踢腳、靠壁深蹲、站著壂腳尖、單腳站立等,如果站不穩,建議前面放張椅子扶著做。 黃立人醫師 運動醫學科 主治項目:機械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脊椎手術、關節手術、顯微手術、關節鏡手術 我要掛號Facebook粉絲專頁

告別毛手毛腳 聖馬爾定醫學美容中心提供有效除毛治療

30歲的蔡小姐因家族遺傳毛髮濃密,每隔一、兩週就要用剃刀刮除手毛、腳毛和腋毛,有時甚至會直接拔掉,因此反覆感染毛囊炎。為了一勞永逸,蔡小姐求助聖馬爾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接受新型亞歷山大雙波長雷射除毛治療,終於擺脫「毛手毛腳」的困擾,開心迎接夏日無袖與比基尼。「新型亞歷山大雙波長雷射」以熱能瞬間將毛囊破壞,使毛髮不再生長。 聖馬爾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蔡宜臻表示,門診中常見像蔡小姐一樣有毛髮過多困擾的女性朋友,也有長滿絡腮鬍的男性朋友希望透過除毛保持清爽感,還有的人因私密處多毛潮濕引發搔癢,甚至造成細菌感染。他們覺得平時自己刮毛耗時費力,麻煩又不持久,因此尋求永久除毛的治療。 很多民眾誤以為除毛只要單次療程,事實上卻不然。蔡宜臻醫師說,由於每一種毛髮粗細、生長週期及毛囊在皮膚中所處位置、深度等特性不同,治療效果與所需治療次數也不同。毛髮生長分為生長期、退化期及休止期,必須在生長期除毛才有效,一般來說需每1~2個月回診一次,持續約6~8次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聖馬爾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採用「新型亞歷山大雙波長雷射」除毛,主要是利用黑色素對雷射光的吸收,並將其轉化為高熱能,瞬間將毛囊破壞,使毛髮不再生長。不同波長可針對深層與淺層毛髮進行治療,搭配智慧冷卻系統,大幅降低疼痛感,同時保有高效永久除毛、去除色斑、改善血管顯現問題、緊緻提升等功效。 蔡宜臻醫師提醒,除毛還是要到醫院由專業醫師治療,如果不小心刮傷恐造成細菌感染,自行拔除也易引發毛囊炎,一旦化膿甚至必須進行局部切開清創,處理不當的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不得不慎。 蔡宜臻醫師 醫學美容中心 主治項目:一般皮膚疾病:女性及小兒皮膚病、蕁麻疹、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青春痘、病毒疣、雞眼、香港腳、蟹足腫醫學美容:雷射除斑、痘疤治療、雷射除毛、雷射點痔、光療、音波拉提、肉毒桿菌注射、除刺青 我要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