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區關懷

追思良醫李豫安醫師 師法聖路加愛主愛人

「願天使領你進入天國,殉道諸聖前來迎接,護送你到天父仁慈懷抱,永享安樂!」我們於主曆2023年2月11日,齊聚嘉義市聖若瑟模範勞工天主堂,送別了聖馬爾定醫院榮譽副院長,也是摯愛的路加弟兄~李豫安醫師。 院長在李豫安醫師的追思彌撒中追憶往昔,痛失一位好友與良醫。 路加精神彰顯天主 本堂司鐸滿思定神父在證道中說:「李豫安醫師在10年前接受洗禮,加入天主教會的大家庭。前幾天我給他臨終傅油,他一點也不害怕。我相信他透過外科手術服務,救治許多寶貴的生命,改變了這些病患的一生,李醫師真切地活出路加的精神,他為病患所做的一切,就是面見天主時,已呈上最好的禮物。」 滿神父說:「教堂已經很少看見如此多的追悼盆花了。這些盆花綿延了通道兩側,大都是醫院同仁表達的感恩與哀弔之情。李醫師就如聖經上撒瑪黎雅人的故事,他一生在其專業上盡心盡力地治癒病人,以工作與祈禱來彰顯天主聖名。他扮演好醫生、老師、父親三個角色,更在外科醫療上有著極大的貢獻。」 陳院長追憶暖心往事 聖馬爾定醫院院長陳美惠修女在公祭禮儀上分享說道:「李豫安醫師初次來到民權院區聖馬爾定醫院時,我特別叮嚀他,他是天主派來的人」。而李醫師也不負叮囑盡心竭力成為天主手中最好的工具,不管前一天手術到多晚,第二天仍可以看到他早上七點準時查房的身影,所有的病患均能體會他溫暖的照顧。 李豫安醫師為了精進自己的醫術,主動提出想自行前往美國進修,於是我安排他前往美國芝加哥聖方濟各姊妹醫院,學習微創手術三個月。他在美國的表現,更是受到該醫院院長再三讚賞,還說我是慧眼識英雄。李醫師在返國前面見院長時,致贈了一包未加包裝的「蘇打餅乾」,據該醫院院長後來在來信中表達,李醫師當時向院長說,他身邊沒有多餘的錢買禮物,他如果有錢也是以病人為優先考量。 其實外科手術常常壓力極大,李醫師調適自己的方法就是去釣魚,並把漁獲和旁人或修女分享。有次修女撞見他剛釣魚回院區,也詢問他今天漁獲如何?他二話不說地去市場買了魚送給修女,並未明說當天沒有魚兒上鉤。 行醫待人榜樣永留心中 李醫師就是如此地心細,讓在追思典禮的聖詠團中,曾在民權院區跟診的護士許禎莉小姐,也特別遠從台中前來送別,並以詠唱聖歌表達的心中的不捨與感謝。 醫院的一切,其實就是李醫師的世界,天主也照顧好他的家庭。如今一對兒女健康優秀地成長,醫師娘李太太加入天主教會之後,也長期擔任醫院的志工,他們是聖家生活的楷模。 李豫安副院長在醫院跨年晚會活動中,接受院長表揚。 院長在醫師節慶祝活動中,親自至李豫安副院長診間送咖啡表達感謝。 如今我們的路加弟兄李豫安醫師,蒙主恩召獲享永生,結束了他旅居塵世77年的時光。他一生有如聖保祿宗徒所說:「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弟後四7)雖然他離開我們,他行醫待人的精神與榜樣永留於我們心中。

十年磨一劍 呂昌秀以CPR救回車友一命

本院值班護理長呂昌秀服務30年來致力推廣心肺復甦術(CPR),擔任教學已逾10年,在院內、外講習授課不計其數,日前卻在一次支援單車活動的隨行救護中,首度遇上倒地不起的病患。她坦言即使身懷急救專業與經驗,但單打獨鬥仍會緊張,還好迅速冷靜應對,當機立斷為該車友施作CPR,搭配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與消防局連線指導,最後順利將人從鬼命關前救回。 呂昌秀護理長平時是院內的CPR講師 院內同仁定期需接受CPR訓練及認證 推廣急救訓練不遺餘力 呂昌秀具有豐富的護理資歷,曾服務於急重症病房,目前是本院專任值班護理長及心肺復甦術種子教師,不僅擁有高級急救訓練ACLS認證,也擔任台灣急救推廣學會基本救命術BLS指導員。平日除了繁重的護理工作,還兼任院內教育訓練課程講師,教導新進同仁急重症及外傷護理技術,以及院內、外心肺復甦術的推廣教學與在職訓練。 熟練的CPR派上用場 儘管在院內已有多年的急救經驗,在院外,呂昌秀卻是第一次遇到急救案例,原本熟悉的CPR果然派上用場。當天她到蘭潭支援一場單車騎行活動,擔任救護車隨行護理師,當時接獲民眾呼救通報,一名車友倒地不起口吐白沫,她立刻進行CPR急救,再以隨車的AED電撃心臟,全程以手機與119連線進行「DA-CPR線上指導心肺復甦術」。急救數分鐘後,該車友恢復呼吸與意識,由隨後趕來的救護車送醫繼續治療。 回想這段救人過程,呂昌秀內心久久無法平復,一直掛念車友癒後情況,也思考如果發生在高速行駛的高鐵上或其他場景,又該如何因應處置?呂昌秀希望將這次親身經歷當作教材,在日後的CPR推廣課程與學員分享。 隨時做好準備才能臨危不亂 在醫院服務30年,急救病患可謂身經百戰,但是在院外沒有醫護團隊與儀器設備的奧援,單憑一己之力難免感到緊張心慌。救人的重要關鍵是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呂昌秀在使命感驅使與熟稔經驗的加持下,很快穩住陣腳,一面為病患壓胸CPR,一面請路人打電話連線119,順利完成DA-CPR,救助車友脫離險境。 經過這次救人經歷,呂昌秀更加深刻體會推廣CPR的重要性。她說,一般人可能一輩子都不必幫人進行CPR,一旦遇到了,就要隨時做好準備,「越是熟悉,越能臨危不亂!」除了一技在身,還要經常複習,緊急時可以真正派上用場。呂昌秀也期許自己,持續推廣CPR,希望藉由他人的手,去幫助更多的人。

支持「暖個好冬」活動 讓弱勢家庭有個安全溫暖的窩

獨居的謝大哥棲身在老舊古厝三合院一側,因糖尿病沒有穩定控制血糖,右腿截肢了,加上雙眼有嚴重白內障,僅剩一隻眼睛殘留微弱的視覺功能。行動只能依賴助行器,但木造的老房子,有許多門檻,對謝大哥來說,行動相當不便,有時天色昏暗,加上家裡的燈泡亮度不夠,時常跌倒,左鄰右舍幾乎都已搬離,想呼叫鄰居幫忙也喚不了,只能靠著自己力量,撐著助行器,慢慢爬起。 社工探訪了解謝大哥的困境,將請水電師傅到宅檢修,改善居家安全。 謝大哥因糖尿病截肢,不良於行,獨居生活處境艱苦。 沒有熱水器的冬天 隨著氣溫日漸下降,靠海的六腳鄉寒風直入,超過60年屋齡的老厝沒有熱水器,謝大哥在屋外用臉盆接冷水,毛巾簡單擦個澡。夏天時還能稍微減緩一些悶熱黏膩感,但難以想像怎麼用冰冷的水熬過刺骨冬日……。 老舊電線暗藏危機 除此之外,家中電線早已變質老化,部分插座無法使用,垂掛在房屋各處,廚房水管破裂、牆角空洞,下大雨總會漫淹廚房。老舊裸露的電線、木造房,加上濕漉漉的空間,一不小心就可能觸電,或電線走火引發火燒厝的危險…….。 基金會社工真的很擔心謝大哥的居住安全,連忙請水電師傅到宅檢修,確認電線、電壓、熱水器安裝,趕在冬天來臨前,讓謝大哥能洗個暖呼呼的熱水澡,不用擔心電壓不足常跳電或觸電的風險,安心的住在老厝裡。 用愛溫暖500戶弱勢家庭 在歲末年節前,基金會將為近500戶嘉義偏遠山區、濱海地區,像謝大哥這樣困境的弱勢家庭,整修老舊電線、汰換家電,讓老老相伴或獨居長輩,能安全使用家電。我們將再添購保暖衣物、手套帽子、年菜及豐富的生活物資,有了熱呼呼的年菜、暖暖的冬衣,今年冬季不再寒冷,還有著滿滿的愛與關懷,過個溫暖又安全的好年。 邀請您一起支持「暖個好冬」活動,讓他們有個安全又溫暖的家 捐款800元 致贈關懷生活物資一份。內有:白米、麵條、奶粉、罐頭、衛生紙、棉被等。能讓300戶獨居、弱勢等兩老相依的家庭過一個好年。 捐款1,800元 致贈保暖衣物福箱一箱。包含:圍巾、止滑襪、小毛毯、帽子、手套、羽絨被心等,社工親送到200戶家庭,暖暖過年。 捐款2,500元 協助個案居家用電檢修。水電師傅為80戶獨居、弱勢家庭檢修更換家中開關/插座、電壓表、重新配置和汰換電線管路,減少電線走火風險。 支持大修繕遮風避雨有個家 基金會所扶助的家庭中,阿里山達邦部落兩戶長輩家中因火災房屋全毀,及身障等弱勢家庭房屋破損嚴重,急需大規模修繕。 支持暖個好冬,更多資訊請連結以下網頁https://solc.eoffering.org.tw/contents/project_ct?page=1&p_id=9

「到宅醫療」縮短看病距離 居家照顧不再孤立無援

場景一:64歲男性患者,因突發出血性中風,手術後意識仍呈木僵狀態,手腳肢體僵直,生活大多仰賴外勞照顧,由於患者不便就醫回診拿藥,因此申請到宅醫療。醫師與護理師到宅訪視時,發現患者腳部及尾底骨處有壓瘡,下半身有大片濕疹,四肢關節攣縮。在診視過後開立外用藥膏及口服藥物,配合傷口照護衛教及居家復健的申請後,傷口復原,疹子消失,且攣縮情形改善。 場景二:72歲男性患者,住偏遠地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每當天氣變冷,病情會急性發作而有呼吸喘、痰變多等情形,家屬常因此需要搭20分鐘計程車至急診就醫。申請到宅醫療後,當患者有喘的症狀時,醫師先至其家中評估疾病嚴重程度,抽血檢查,並開立藥物治療,減低家屬頻繁跑急診的次數。 場景三:82歲女性患者,過去有中風、高血壓、胃潰瘍、糖尿病等多重慢性疾病,照顧者是同為高齡的先生,在不同醫療院所門診拿藥,而每種藥服用的時間不同,往往回家就弄不清楚服用方式,因此常有慢性病用藥漏吃的狀況。到宅醫療介入後,將藥物做整理,並教導家屬使用藥物分類盒來改善這些情況。 醫師至病患家中看診 高齡社會與就醫不便的影響 人口老化是全球趨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7%為「高齡化社會」;佔14%以上為「高齡社會」;而20%以上為「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預計在民國115年會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的社會中,年長者的健康問題以慢性病為主,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關節退化等,這些疾病造成的失能有可能使患者就醫不方便。目前衛福部辦理的居家醫療政策,希望能因應下列常見的問題: 多重用藥:很多長者都會在3種科別以上,甚至是不同院所看診,用藥常在8種以上,有時回家後會有忘記服用或是重複吃的情形,不但影響疾病的控制,甚至造成其他後遺症。常見到止痛藥服用過量造成腸胃道出血,或鎮靜安眠藥物造成白天昏沉等情形。居家醫療可了解到服藥順從性,並檢視重複或潛在不當用藥,讓患者能更正確服用藥物。 慢性病的追蹤控制:對於就醫不便的慢性病患者,常無法定期至醫療院追蹤,在居家醫療訪視過程中,血壓、血糖常一量發現高出標準值甚多,而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三高控制,又是影響慢性疾病的關鍵。因此會教導照顧者如何正確定期量測血壓、血糖,並且在定期居家醫療的時間幫患者抽血檢驗相關數據,如:糖化血色素、膽固醇、腎臟功能、肝功能,並依照結果調整治療的方針,讓慢性病的照護品質更佳。 急性病症治療:有些患者急性的病症,如:發燒、咳嗽痰多、呼吸喘、腹瀉或皮膚紅疹,雖然這些症狀的嚴重度輕重不一,對於行動不便患者,在移動的過程就要費一番工夫,甚至需要計程車、復康巴士接送就醫。在居家醫療的介入後,患者有狀況時可先連絡團隊,由醫師詢問病史、理學檢查、抽血檢驗,先做初步的評估,若疾病嚴重度較輕,可先開立藥物作初步治療,再囑咐照顧者,後續需要轉診作進一步處置的時機。 出院的銜接:患者經過住院治療時,由出院準備小組擬定計畫,出院後若經各專科診治,病情較穩定後,可由居家醫療團隊根據原本治療的方針,做後續的銜接。 在地老化:家是不少人成長的地方,也是心靈的歸屬,居家醫療的照護,是希望能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幫助患者能在自己的熟悉的環境安度晚年。 居家醫療服務對象 ▶一般居家 失能或疾病而外出不便 有明確醫療需求 居住於家中 ▶重症居家 病人自我照顧能力有限,清醒時50%以上活動限制在床上或椅子上。 有明確之醫療與護理服務項目需要服務者。 罹患慢性病需長期護理,或出院後需繼續護理之病人。 ▶安寧居家 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得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護之末期病人。 經診斷或轉介之末期狀態病患,其病情不需住院治療,但仍需安寧居家療護者。 病人之自我照顧能力及活動狀況符合ECOGscale2級以上。 如何申請居家醫療? 住院中:洽詢本院出院準備服務小組 服務專線:05-2756000轉分機1831、1832 在家: 1.洽詢本院居家護理所,服務專線:05-2253961 2.洽詢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洪健智醫師 家庭醫學科 主治項目:一般內科、兒科疾病、健康檢查與健康諮詢、老年慢性病、居家照護 我要掛號

真人真事改編公益影片 籲支持失智症照顧家園籌建

瑞德阿公剛確診時,大兒子不願相信自己強勢的父親,有天會因失智伴隨的失禁,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不知所措。為了不讓父親太快忘記家人,在客廳貼起相片牆,甚至還用數位相框播放,加深他的記憶,並且為父親記錄生病歷程,了解原委;但當時的他們,一邊照顧罹患淋巴癌的媽媽,一邊照顧失智越來越嚴重的父親,加上要外出工作,簡直分身乏術。 家人佈置相片牆找回阿公的記憶 於是他們帶著父親來到日照中心以及聖母家屋接受服務,漸漸地瑞德阿公的作息穩定了,氣色也越來越好,家屋成為他們一家溫暖的樹洞,接住他們的憂傷、痛苦、得以喘息的出口。 「團體家屋」延緩失智症 基金會所照顧的每一位失智長輩都有一段艱辛的照顧過程,還好他們很幸運的,在台灣極少數的失智照顧資源─「團體家屋」照顧下,逐漸穩定,和失智症和平共處。文獻顯示,「團體家屋」是延緩失智症最有效的照顧方法,但全台僅12家。因供不應求,基金會專責失智症照顧的團體家屋早已額滿,家屬等待期最久為1年6個月。 金鐘陣容演繹「用日常記住你」 為紓解龐大失智症照護需求,基金會正進行籌建失智症照顧家園的募款,於是邀請到葉天倫擔任總監製,陳怡妤導演,永遠的金鐘視帝龍劭華、金鐘視后苗可麗、戲劇男神JR紀言愷共同拍攝「用日常記住你」公益影片,將真人真事搬上螢幕,並搭配荒山亮扣人心弦的主題曲「趁我還會記」。 龍劭華飾演的瑞德阿公罹患失智後,個性從大男人變成體貼暖男,回到家時會主動到床邊牽太太的手、為太太蓋被子。太太離世後,偶爾仍以為「厝裡有代誌」,想要回家照顧罹癌的太太,但看見神主牌,才又恍然大悟,太太已經不在身邊了,不言而喻的情感在龍劭華的演繹下更感人肺腑。基金會期望透過這支「用日常記住你」公益影片,呼籲社會大眾能用行動支持失智症照顧家園,幫助更多需要的失智長輩及家庭。 龐大資金缺口待補足 籌建中的失智症照顧家園是失智症長輩、家屬、照服員共營的「家」,也是第一個兼具「日間照顧中心」與「團體家屋」的複合式照顧場域,目前已完成主體結構,後續將進行內部裝修及設施設備進場,預計111年9月正式投入服務。 籌建中的失智症照顧家園 超過五年的募款,仍有4,200多萬的資金缺口,千萬塊的砌家磚瓦需要您來支持一同建造,邀請大家一起幫忙,盼解決失智家庭最痛、最難的照顧難題。 【捐款資訊】 線上捐款:https://reurl.cc/Nr36pq 郵局劃撥捐款:帳號:31561904戶名: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請註明:支持失智家園籌建) 捐款專線:05-277-8388分機3322 【用日常記住你_我們攜手回家】公益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mECHhWAIc 改編自聖母家屋的真實人物故事,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的所在。

弱勢兒童課輔班建造「愛的城堡」 給孩子一雙高飛的翅膀

「長大後的天空會不會變?還是現在看到的那片天空嗎?」 「如果我和其他人有點不一樣會不會被笑?」 「爸爸媽媽分開了,是不是都是因為我?」 望著教室窗外的天空,孩子們的心裡藏著好多秘密,想找人傾訴又不知該如何開口?在這群孩子身上,想要「長大」卻多了些辛苦與被迫面對許多家裡、家外待解的難題…。 弱勢兒童的困境 阿欽來自身障家庭,在家排行第九,父母偶爾會到市場販售漁貨,但收入常常不如預期,一家十一口就擠在一張大通鋪上度過,經濟困境壓得父母沒有太多心思關心這群孩子,去年暑假阿欽剛來到課輔班時,常對著窗外發呆,詢問下才發現阿欽已經餓了兩餐,更不知道該怎麼完成暑假作業?然而這樣的情況,卻是社工用了一整個早上的時間,才一步一步理解阿欽的心思。阿欽平時鮮少開口與父母、同儕交談,口語表達能力比同齡的孩子還要慢,不知道如何說出自己的感受,也有好多想說的話悶在心口…。 為了補足阿欽落後的學習進度,課輔老師利用教學空檔進行一對一指導,當同儕完成作業玩桌遊時,阿欽正拿起課本練習拼音,對著課文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社工也不定期與課輔老師討論如何提升阿欽的學習能力,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阿欽從一開始只會從1數到10,到現在可以寫出來,拼音方面也會試著認讀與書寫。開心時,能說出當下的喜悅;不愉快時,也能學著用完整的句子說:「老師,我昨天被罵了」,這樣簡單的句子,是課輔班和阿欽一起努力後最棒的禮物! 課輔班解決晚餐與課業問題 去年基金會一共陪伴孩子395堂課程,總共1,987小時,超過1萬人次的課後輔導,這當中有超過4成的孩子來自單親家庭,其次為弱勢邊緣戶、隔代教養家庭,以及中低收入戶、新住民家庭,顯示出本會課輔兒少之家庭功能,相較一般家庭之支持更為不足與艱難。課輔班的設立,解決過往超過5成的孩子因家庭因素,無家人陪同用餐或無晚餐可享用的困境,更協助超過7成的孩子,其家人因工作和自身能力等因素,無法偕同學習陪伴,以及給予課業指導的狀況。 當孩子們各自帶著生命中的課題來到課輔班,在「愛的城堡」裡,我們及時接住了一顆顆受傷、渴望愛的心,在風雨飄搖的原生家庭,我們是孩子們安心成長的力量,撐起保護傘,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生命中的暴風雨,直至看見燦爛的陽光。下一步,我們想為孩子們帶來更多感受生命的機會,讓孩子們可以盡情的自我探索,明白世界的寬闊,企盼有天孩子走出「愛的城堡」時,能自信的昂首闊步,給他們一雙飛越「世襲貧窮」的翅膀,為自己也為可能的下一個新生命,帶來不一樣的轉機。 藉由團體遊戲增進人際溝通 解決弱勢孩子有一餐沒一餐的困境 請支持基金會弱勢兒童課輔班計畫! 劃撥帳號:31561904戶名: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 捐款專線:05-2778388轉分機3322 課輔班捐款:https://solc.eoffering.org.tw/contents/project_ct?page=1&p_id=6

奇夢子愛心義賣活動 讓病友透過手工藝展現自信

為協助精障患者獲得完善的醫療與社區復健服務推廣,本院特舉辦「奇夢子週愛心義賣」活動,展現過去一年來病友職能復健成果。現場除了有民眾捐贈的愛心物品外,也有包含許多病友們親自製作的手工藝品,如盆栽、陶器、包包、鑰匙圈、編織隔熱墊等,品項豐富且物美價廉,所得也將全數捐入精神部病友復健基金。 病友製作的手工藝品精致實用 近年來社會上頻傳犯罪案件,犯罪者皆自稱有精障疾病欲脫罪而引起民憤,除了法律規範讓人覺得難以接受,另一方面對於精障患者的就醫狀況,因無法固定持續也使人擔憂。精障疾病好不容易稍微被世人了解,卻又因為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再度蒙上被鄙夷的陰影。 精神科職能治療師鄭誌隆表示,精障患者由於本身疾病關係,加上外界投射的既定印象,往往讓他們更難走出陰影,但經由長期的持續治療與輔導,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也可以過得跟一般人一樣。病友學習的成果也帶給他們自信,看著一件一件成品擺售,身為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如果我們能多發揮愛心,也等於是幫病友獲得自我價值的肯定與成就感。透過奇夢子義賣活動,希望能增強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和接納,協助病友的復健、人際關係重建以及幫助他們再次走入社會。

中秋佳節攜手國際崇她嘉義社 走訪獨居長輩話家常

每逢中秋節就是象徵家人團圓的時刻,但社會上有許多長輩是隻身一人的生活著,家人也許遠在天邊,無法時常相伴。本院社區醫療部長期關懷獨居老人,在中秋佳節前夕,特別與國際崇她嘉義社一同拜訪獨居長輩,並致贈祝賀禮品,在陪伴話家常的同時,也把這份溫暖傳達給長輩們,讓長輩也能感受到溫馨之情。 阿嬤和社姊們一見面,就打開了話匣子。 給獨居長輩多一些關懷 社區醫療部社工師羅安婕表示,目前本院收案管理的個案有49位長輩,有的生活起居自理狀況良好,加上個性開朗,在社區間活動熱絡較不為人擔心;但有少數長輩則是真的很需要鄰里間多給予關懷照顧。她舉例有位阿公因為之前摔倒,所以平時都需要使用拐杖也不太方便行走,多虧附近鄰居大姊三不五時會來看看他、聊聊天或幫阿公帶個便當,不然阿公一個人連打點吃的也很不容易。 中秋節前夕,社區醫療部偕同國際崇她嘉義社一同拜訪長輩,65歲的劉阿嬤看到這麼多人來訪,一開始顯得有點害羞,但經過交談後也開心地表示,難得有這麼多人到家裡來,感覺真的很熱鬧。院方送上入秋後可使用的保暖毯,與崇她社致贈應景的月餅禮盒,大夥說說笑笑,很有過節團聚的氛圍。 本院全方位照護長輩健康 社區醫療部主任陳汶均表示,高齡長輩往往因年老體衰,謀生能力不佳而影響其經濟來源;在生理方面,因功能的退化會衍生許多疾病,造成身體的病痛;以及因孤寂產生的心理問題,這三方面都會影響獨居老人的生活品質,須由政府、社福機構及社區介入協助資源連結,給予獨居長者適切的關懷與協助。 本院定期搭配社區健康小站、關懷站及社區銀髮族講座、老人流行感冒疫苗施打,結合健康管理師、社工師與保健志工提供定期關懷訪視、電話問候、轉介相關社福資源及佳節時舉辦贈禮活動…等服務,為獨居老人投入一份心力外,也希望喚起社會大眾對獨居長輩的關懷。

「腎臟替代療法」不用怕 腎友仍可保有生活品質

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且民眾對此疾病認知有限,臨床上常見病患本身不知道患有慢性腎臟疾病,一聽到要洗腎甚至認為人生已毫無希望。其實,只要維持健康飲食、運動習慣,好好遵照醫療團隊的控制及治療,洗腎的患者還是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陳奎篤醫師說明腎臟病的治療及保養之道 及早就醫治療最重要 充分了解慢性腎臟病是對抗疾病的第一步。腎臟保健中心主任陳奎篤醫師指出,慢性腎臟病依照腎臟功能大致分為五期,早期腎臟病患者除了規律用藥治療,也要特別留意控制血糖、血壓,同時維持規律運動與作息。即將邁入第五期的患者更應將腎臟的「工作人員」顧好,腎臟功能逐漸惡化時,會有疲勞、易喘、水腫、皮膚搔癢,甚至會引起高血壓、貧血等症狀;但只要平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再加上「腎臟替代療法」,即血液透析治療、腹膜透析治療、腎臟移植治療等,都可幫助病友們展開新生活。 衛教師也分享院內案例,曾有病友從腎臟功能第五期的狀態,在控制良好下進步到第四期。患者身體發生警訊時應立即就醫,與醫師配合控制,做好飲食控制,避免尿毒症狀提早發生,錯失及早治療的寶貴時機。 與疾病和平相處 病友聯誼會中,以血液透析治療的賴伯伯分享自身經歷。他說,一開始被醫師宣告要「洗腎」心裡非常忐忑不安,深怕身體會越來越糟,經由醫師及保腎團隊的「助攻」下,氣色明顯比治療前好多。養成運動習慣、控制飲食、配合醫師醫囑,事先安排好洗腎時間,照樣可以進行短期旅遊,最重要的是與疾病和平相處,生活照樣可以過得很好。 另一位分享者林大哥是位腹膜透析治療患者,他的肚子總是大大的,笑說自己懷龍鳳胎,實際上腹部大的原因是在腹腔注入透析溶液,利用體內的腹膜過濾,清除血液中新陳代謝的廢物及多餘水分所導致。他說,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聽醫師的話,外面很多朋友常會推薦哪裡有好中藥、民俗療法及誇大不實的治療方式,都不要輕易聽信,否則病情反而更為嚴重。 可多利用社福資源 社工師也提及政府機構對腎友福利補助的管道,如:慢性腎衰竭(尿毒症)必須接受定期透析治療者,可藉由申請重大傷病證明卡減免醫療部分費用負擔;患者可至戶籍地公所申請身心障礙鑑定表單,藉由醫院醫師及專業人員鑑定、衛生局及社會局審核通過後,即可享有社會福利服務資源。社工師表示,部分腎友和家屬對申請補助資訊不足而遺漏了申請,平白讓自己的權益流失掉。如有問題亦可利用內政部免付費福利諮詢專線:1957。

本院阿里山醫療站成急救重地 扶輪社捐贈救護設備,解山區醫療不足困境

蘆洲重陽扶輪社、國際夥伴社、兄弟社秉持致力於幫助社會弱勢團體為宗旨,發揮公益團體與醫院攜手合作協力精神,捐贈本院自動心肺復甦機Lucas暨相關設備,供阿里山醫療站使用。並於本院大雅院區一樓大廳舉行隆重捐贈儀式,由陳美惠院長代表受贈。 扶輪社捐助的急救設備,使山區緊急救護更有效率。 扶輪社捐贈自動心肺復甦機Lucas暨相關設備,供阿里山醫療站急救使用。 山區緊急醫療備受挑戰 本院阿里山醫療站位處阿里山公路中點,經常接獲各式各樣的急診病患,醫護人員會先進行緊急醫療處置,若遇醫師評估需轉送總院進一步治療,即啟動緊急後送醫療服務,由醫療站護理人員陪同下山,順利的話約為一個小時車程。但如遇旅遊旺季,則凸顯緊急醫療不足困境,不論人力及物力都是一大挑戰。 共同助力山地緊急醫療 國際扶輪社得知本院山地醫療困境後,即透過各社社長、社友們大力支持,募集山地緊急醫療設備,包含自動心肺復甦機、自動體外去顫器及生理監視器等,藉此讓病患得到更完善的緊急醫療處置,提升病患存活率及醫療品質。 陳美惠院長表示,國際扶輪社長期致力於幫助社會弱勢團體,獲得社會上很多讚賞與相當好的評價。特此感謝蘆洲重陽扶輪社葉永松社長、3490地區蔡志明總監、3490地區扶輪基金主委李進賢前總監、國際夥伴新發田扶輪社清田雅人社長、嘉義市西區扶輪社鄭浩任社長以及社友們,共同與本院秉持著「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精神,挹注山地醫療資源的同時也關懷偏遠族群,用愛持續關心阿里山上有需要的民眾。 急救現場生死一線間 常期駐診阿里山醫療站的家醫科醫師蔡新陽與洪健智也現身說法,表示阿里山老年人口多,加上地形、氣候等因素影響,身體突發不適的遊客不在少數,急救成了醫療站的家常便飯。他們曾同時接獲數起需進行緊急救護的案例,疲於奔命。有了自動心肺復甦機等設備的輔助,將可使山上的急救更有效率,真的幫了醫護人員一個大忙。 社區醫療部陳汶均主任進一步指出,根據社區醫療部統計結果,阿里山醫療站於2016年~2018年6月骨折案例有36件、CPR達12件,透過各大扶輪社捐贈約96萬元的自動心肺復甦機Lucas及相關急救設備,對醫療站的效益包含:持續提供病危患者高品質CPR,幫助急救人員提供高質量的心肺復甦,協助病危患者能在緊急救護過程中提高存活率。抽氣式護木也可幫助骨折病患達到固定的效果,並減輕疼痛,日後將有更多病危患者可受益。

懷正紀念病房追思祈福會「感謝主把你送到我們生命中!」

「老公,你好嗎?我很好。你放心,我會好好照顧三個小寶貝!」這是妻子對天上丈夫的留言。留言板上有著各種對已故親人的思念對話,這同時也是安慰自己,讓自己堅強走下去的表現。本院懷正紀念病房舉辦追思祈福會,藉由追思祝福禮為亡者祈禱,同時也以演奏表演撫慰家屬的心。 懷正病房追思祈福會療癒家屬的心。 宣洩思念撫慰心靈 追思祈福會活動前,家屬一一報到陸續入座,迎面而來的護理師、社工師及志工都前來打招呼,讓家屬內心也暖了起來。家人的別離歷歷在目,每個人的內心依然相當思念,因此眼淚不自覺流了下來,志工及社工師們也給予擁抱、安慰,瞬間讓家屬心靈有了依靠。 追思祈福會也邀請到麵包車樂團演唱動聽的台語老歌。他們以長輩們熟悉的樂曲走訪各醫療院所、老人安養中心進行義演,以歌聲中豐富隨性的語言撫慰家屬的悲傷。主唱謝銘祐表示,人心總會缺少那麼一塊,所以用音樂去彌補它剛剛好,什麼悲傷、難過都變得渺小,就是這麼簡單。 傾聽病患及家屬的心聲 在懷正紀念病房服務的護理師楊小慕表示,透過傾聽,給予病患與家屬心靈上的照護,是安寧病房的使命。如果把患者當成一般人去相處,他們會願意打開心房回應我們,因此,讓病人的身心得到緩和,再藉由支持系統陪伴病人、家屬是最重要的照護方式。 在這場特別的追思會中,不僅為亡者家屬的需求祈禱,也祈求保佑他們家庭平安幸福。最後藉由灑聖水儀式,向聖母馬利亞獻上朵朵鮮花,為全院患者、家屬、同仁祈求身心靈的平安與祝福。

西醫為主、中醫為輔 讓口腔癌患者「笑口常開」

癌症罹患率逐年攀升的今日,其中口腔癌已躍居國內男性癌症之第四位,嗜食檳榔是口腔癌的潛在原因,男女發生比率約為三比一。患者因延誤就醫時機,超過6成發現時已是第三期以上。面對癌症的同時,除了正規而完整的治療外,療程中心理調適、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都是患者在對抗癌症過程需要挑戰的。 本院口腔癌病友團體「口愛俱樂部」藉由專業醫療講座,希望減少病友面對未知療程的恐懼,同時也提供多元的保健知識,協助病友適應疾病及增進自我照顧能力,一同陪伴病友走過艱辛的路程。 中醫師教導病友穴道按摩技巧 定期檢查早期治療 口腔顎面外科羅正興醫師表示,抽菸、喝酒加檳榔的危險因子,比非食者多123倍罹患口腔癌的機率。他提醒民眾,口內潰瘍如超過二周未痊癒,或有異常白斑、紅斑、硬化,建議儘早至醫院檢查。當腫瘤越大、手術切除範圍越大,對術後的治癒率、外觀、發音等的影響也會越大。 中西醫治療雙管齊下 中醫師指出,癌症的中醫治療主要在減輕手術、放射、化學療法的副作用,進而提高生活品質,以降低癌瘤的復發及轉移機率。在西醫治療前,建議民眾補充高蛋白、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及充足的水分,如在日常飲食上可增加適量的瘦肉、雞蛋及各種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蔬菜等食物,使之能耐受手術的損傷,減少併發症,加速傷口癒合。 許多患者認為勞動等於運動,但醫師強調,運動是放鬆心情的進行,幫助血液循環,吸收多的氧氣,排除緊張壓力,增加能量精力;而勞動則是增加碳氣,消耗精力,兩者是不一樣的。 中醫師也特地為病友講解術後調養之道。病人氣血兩虛,脾胃不振,既有營養物質缺乏,又有機體功能障礙,治療上既要補充營養、益氣養血,又要調理脾胃、恢復生化之源,以利術後康復。由於病人術後往往消化吸收力差,一般宜先攝取流質、半流質食物,逐漸恢復到高營養的日常飲食。而腫瘤病人術後食欲通常較差,飲食宜以清淡、少油為主;另應補充含高蛋白、高纖維素、鐵質等食物,如瘦肉、蛋、胡蘿蔔、大白菜、洋蔥、柑橘、蘋果、山楂、大棗等,達到增加免疫力對抗病毒及腫瘤細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