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高血壓失智風險高 控制血壓就是保護大腦
2025/10/20

高血壓長年被視為「沉默的殺手」,但除了眾所周知的中風與心臟病風險外,近年醫學研究更證實,高血壓與認知功能的退化與失智症密切相關,尤其在中年階段就罹患高血壓而未妥善治療的人群,其大腦退化速度與風險更高。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葉柏延醫師提醒,患者千萬不可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擅自停藥,否則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高血壓是許多腦部疾病的共同風險因子,從微小中風到血管性失智,都與它息息相關。」葉柏延醫師指出,高血壓會對腦部血管造成長期的慢性損傷,包括血管硬化、血流減少與白質病變,這些改變雖然不一定馬上出現症狀,但會逐步破壞腦部神經網絡,影響記憶力、反應速度與執行力,甚至引發失智症。
根據國內研究與臨床觀察,未控制的高血壓患者,較易罹患輕度認知障礙,這是介於正常老化與失智之間的過渡狀態,部分患者可能會進展為阿茲海默症或血管性失智。
葉柏延醫師進一步指出,很多患者對降壓藥物存有誤解,擔心長期服藥會傷腎,因此選擇自行減藥或停藥,甚至轉而尋求偏方。但事實上,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準則》與國際研究共識,不控制的高血壓對腎臟與腦部的傷害遠比藥物本身更嚴重。
除了平均血壓的高低,血壓的波動幅度也是影響腦部健康的重要因素。文獻指出,血壓長期劇烈變化者,其認知功能退化與失智風險也相對升高。因此,血壓控制的目標不僅是達到數值「漂亮」,更要保持穩定、避免劇烈起伏。
葉柏延醫師提醒,健康的生活型態能有效輔助血壓控制,包括低鹽飲食(如DASH得舒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戒菸限酒及減壓等,但若經生活調整仍無法達標,則應遵醫囑使用降壓藥物,並定期監測腎功能、電解質與蛋白尿,才能真正保護心腦健康。
此外,他強調,一般成年人都應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如果有血壓問題,應規律就醫,並遵從醫囑追蹤治療,不要輕信親友的偏方或自行調整用藥。「控制血壓,其實就是在保護大腦。比起害怕吃藥,更可怕的是慢性腦損傷正在你毫無察覺中,一點一滴累積。」
在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當下,失智症成為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議題。葉柏延醫師呼籲,從成年起正確控制血壓,不僅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更能守護認知功能與記憶力,延緩老化,保有未來的健康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