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齡者要小心!營養失衡加速老化

營養室 / 侯玟伊 主任

  台灣65歲以上長者於2018年底,佔總人口比率超過14%,已成為高齡社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年8月18日公布最新「2020~2070年人口推估」報告,預估2025年將超過20%,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速度與世界各國相比快速許多。高齡化衍生營養不均衡與運動量不足,造成身體功能退化、慢性病發生,導致失能、失智及三高等照護問題,尤其值得重視。

圖片來源 / pixabay


多數銀髮族營養不均衡

  鈣質及維生素D缺乏,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熱量、鋅及豆魚蛋肉類缺乏,容易造成肌少症與衰弱症。但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長者的飲食「熱量」攝取不足盛行率為42%,前5大缺乏的營養素為鈣(76.3%)、維生素E(73.1%)、維生素D(60.0%)、鋅(51.5%)及鎂(49.6%),攝取不足比率達5~7成;六大類食物中,攝取不足盛行率前2名為乳品類(81.6%)及水果類(72.9%)。因此建議長者應建立正確的均衡飲食觀念,調整營養狀態,增強體力與活動力,避免衰弱以增進健康生活品質。


定量餐盤不怕營養不足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暨22縣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皆鼓勵長者朝向「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之「三好一巧」健康均衡飲食,但長者常反映無法記住到底該如何吃?若能藉由定量工具「均衡餐盤」,長者或家人依序將煮好的豆魚蛋肉、全榖雜糧、蔬菜、水果、堅果種子等各類食物放入餐盤中,即可自行檢視各類食物是否吃得夠、吃得對。除了可確保每日熱量攝取足夠、營養素不缺乏,也不用擔心吃多了影響血糖控制。


衰弱症的6大警訊

  衰弱症源於老化、缺乏運動、攝食量不足、外傷、疾病、藥物等因素的累積,造成慢性營養不良、骨骼及骨骼肌流失、肌少症,進而導致衰弱。在生理上的6大危險訊號主要表現為:
  • 胃口不好與體重減輕
  • 疲倦無力與提不起精神
  • 走路變慢與容易跌倒
  • 出門次數減少與活動量減少
  • 記憶力變差與心情變差
  • 生活自理能力變差與需要他人協助

  民眾可在家自行評估65歲以上長輩,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況下,是否出現以下三種現象?若有一項符合,即懷疑為衰弱症前期;兩項以上符合則為衰弱症。
  • 與前一年相比,長輩體重是否減少超過3公斤?
  • 長輩是否無法在不用手支撐的情況下,從椅子上站起來5次?
  • 長輩最近是否常常感到對事情提不起勁?


如何預防肌少症、衰弱症?

  • 維持適當體位:理想體重=22×身高(公尺2)。
  • 均衡飲食: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豆魚蛋肉、乳品、蔬菜、水果、油脂與堅果種子)。
  • 足夠熱量:以新鮮食材依長者需求調製成軟質、細碎、易咀嚼、易消化之料理。
  • 充分蛋白質:需認識優質蛋白質食物、豆魚蛋肉類之均衡攝取。
  • 補充維生素D和鈣:每日早晚喝一杯牛奶補充鈣質,適度的曬曬太陽更是必要的。
  • 每天喝足夠的水:每公斤需要30cc的水(含果汁與茶湯)。
  • 體能活動:以有氧運動(如健走、騎踩腳踏車、太極拳)、漸進式負重型運動為主,後者的訓練能有效增加肌肉質量、強化肌力。若為中強度運動,每週建議至少5次。


★訂購Health Eat 均衡餐盤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