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品質提升

以品管手法精進醫療品質 第九期QCC成果豐碩

本院為不斷精進醫療服務品質,自2011年至2023年間,已連續舉辦九次QCC品管圈工作坊及成果發表活動,不僅邀請院內外的品管專家進行輔導,提供改善建議,更為基層人員帶來成就感和創新的動力。 第九期QCC活動以品管手法精進醫療品質,為院內帶來創新活力。 本院品管圈由跨團隊組成,以病人為中心,進行整合性醫療照護,透過各種品管手法,分析改善作業流程,提升病人照護品質。2023年第九期QCC成果發表會,邀請院外品管專家高雄榮總伍麗珠副主任、雲科大工管系柳永青教授,以及院內林慈恩副院長、高智雄特助、曾莉萍特助擔任評審,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思維給予團隊建議,同時舉辦高人氣團隊獎票選及各種小遊戲,別出心裁的活動設計為發表會現場活絡氣氛,增添趣味性。 此次改善主題除了精實化作業流程與提升照護品質外,為避免不良及異常事件的發生,有團隊採用前瞻性、預防式的系統風險分析工具HFMEA,針對醫療作業流程做全面性的風險管理;或以人因工適手法,降低臨床人員工作疲勞程度,有效提升病人安全及醫療服務品質;也有團隊以課題達成型手法,解決病安等重要議題。由於對策內容具有新意,改善成效顯著,附加效益亦佳,評審皆給予高度肯定。 評分方式比照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標準,選出金獎、銀獎、銅獎各一組以及佳作兩組,分別給予獎勵金並公開表揚,以激勵團隊士氣,創造更高的改善效益。 第九期QCC競賽成績如下 獎項 圈名 跨團隊單位 主題 金獎 健康圈 健康管理中心、資訊科 提升一般公務人員健檢回檢率 銀獎 環扣圈 護理部、藥劑科、資訊科 提升內科住院病人給藥安全 銅獎 防治圈 護理部、慢性病防治中心、腸胃肝膽科 提升門診B、C型肝炎照護品質 佳作 手護圈 護理部、骨科部、麻醉部 提升脊椎手術照護品質 佳作 藥品圈 藥劑科、復健科、職業醫學科、職安室 以人因工適改善門診藥局調劑作業 高人氣獎 健康圈、藥品圈、手護圈 金獎-健康圈 銀獎-環扣圈 銅獎-防治圈 陳美惠院長常說:「品質是我們的尊嚴」,秉持著這種精神,本院持續在品質改善深耕,不斷精進,單位每天一點一滴的付出與投入,由小改善累積成大改善,進而將品質改善的風氣擴大至全院,營造善的循環,提供高品質服務並共創新價值,為病人打造幸福醫院。

聖馬爾定檢驗科勇奪2023醫檢形態學達人競賽「冠軍獎」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首度組隊參加2023醫檢形態學達人競賽,代表參賽的醫檢師許家維和徐宥綺,在全國參賽的21家醫院中脫穎而出,以答題速度快、正確率最高,勇奪「冠軍獎」。聖馬爾定醫院優異專業的檢驗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許家維(左)和徐宥綺組隊,勇奪2023醫檢形態學達人競賽「冠軍獎」 達人競賽考驗醫檢專業 2023醫檢形態學達人競賽由社團法人台灣醫事檢驗學會主辦,目的是為了提升醫事檢驗師專業知識及對細胞形態學的認知與判讀能力,以提供更好的檢驗醫療服務。考題包羅萬象,涵蓋尿沉渣、血液血球、血液寄生蟲及體液…等各種形態的辨識;參賽者兩人一組,分為初賽及決賽兩階段競賽,需在限定時間內,看圖正確辨識各種檢體的形態。 競賽題目將近80題均為顯微鏡下的細胞形態,有許多形態相近容易混淆的圖片,在有限的時間內,幾乎是看了第一眼就要立即判斷作答,若沒有深厚的功底,很難取得好成績。許家維擔任聖馬爾定醫院檢驗科組長,有13年工作資歷,其搭檔徐宥綺任副組長也有14年資歷,兩人憑藉平時扎實的訓練與豐富的經驗,形態辨識正確率表現最佳,在進入決賽的9家醫療院所中拔得頭籌,獲頒冠軍獎。 為檢驗品質嚴格把關 許家維表示,醫檢師的工作不只是為病人抽血、執行檢驗、核發檢驗報告,更重要的是為檢驗品質嚴格把關,協助醫師找出各種疾病的線索,做出正確診斷,讓醫師可以及早安排病人的治療程序,及早控制病情。 醫檢師為每項檢驗的品質嚴格把關 在醫院工作期間,許家維和徐宥綺也曾遇到一些特殊的檢驗案例,有病人因頸部腫塊、貧血而就醫檢查,在顯微鏡下的血液抹片發現少數異常細胞,於是主動通知臨床醫師,並建議可進一步加開其他檢驗項目,最後幫助病人找出真正病因,對症治療,實現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 對於非典型的檢驗結果,徐宥綺說,他們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判讀鑑別,若仍有疑慮還會與同事一起討論,集思廣益,找各種文獻資料佐證,追根究底找出解答。 檢驗工作幫助疾病診斷 醫檢師長時間待在實驗室,檢驗工作的重複性高,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枯燥,但對許家維和徐宥綺來說,卻覺得充滿挑戰。他們說,只要一想到自己所核發的每一份檢驗報告,可能幫助病人診斷出病因,進而使疾病獲得控制,正是醫檢師工作最大的成就感來源!

本院榮獲全國癌症防治「典範獎」 整合性照護成效佳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癌症防治成果斐然!榮獲國民健康署111年癌症防治績優區域醫院「典範獎」,子宮頸癌、乳癌兩項獲「篩檢效率王」區域醫院第二組第一名,口腔癌獲「最佳救援王」區域醫院第一名。聖馬爾定醫院推動癌症防治不遺餘力,成效領先同儕醫院,值得民眾信賴。本院榮獲癌症防治績優醫療院所,由醫事副院長林慈恩(右)代表領獎。 國民健康署與全國200多家醫療院所合作癌症篩檢服務,依各項癌症防治指標與成果頒獎表揚,其中「典範獎」必須是各層級醫院三大項目(篩檢效率王、疑癌追緝王、生命搶救王)累積獲獎數最多的醫院,全國僅4家醫院獲典範獎,聖馬爾定醫院為其中一家。 給予病人身心靈的完整照顧 聖馬爾定醫院於2006年成立癌症防治中心,以跨科別團隊照護模式,為每位癌症病患配置個案管理師,提供個人化癌症資源整合性服務。患者確診癌症的後續治療、衛教、追蹤與關心,包括回診、檢驗、用藥、住院、返家後的電話詢問、居家療養等細節,均採取主動協助與關懷。醫療團隊亦定期開會討論,尋求最佳治療共識,給予病患百分之百的陪伴與照顧。 40多歲的林小姐曾在婦產科接受不孕症治療,因左乳疑有硬塊而轉介乳房特別門診,結果被判定為乳癌第二期,需接受乳房全切除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後續至少5年的抗荷爾蒙藥物治療。面對一連串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林小姐幾度崩潰大哭,還好有醫療團隊一路引導,個管師更像家人般用心陪伴,傾聽、開導她不安的情緒,讓她順利度過將近一年的治療期。如今林小姐的乳癌獲得良好控制,和先生重新調整彼此的生活作息及步調,對生子也不再強求。 癌症防治中心為每位病患配置個案管理師,給予病患百分之百的陪伴與照顧。 醫療團隊針對每一個癌症個案,定期開會討論,尋求最佳治療共識。 引進高端儀器提升篩檢準確率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0-1期癌症的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凸顯早期篩檢的重要性。聖馬爾定醫院除了在門診設置癌症篩檢單一窗口與快速通關服務,更引進高端先進的篩檢及治療工具,提升癌症篩檢的準確率與治癒率,包括高階腸胃內視鏡無痛檢查設備、640切電腦斷層結合AI輔助分析系統、全數位式乳房攝影X光機結合AI輔助分析系統、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等,全方位守護民眾健康。 五大癌症免費篩檢服務 國民健康署補助五大癌症免費篩檢服務如下,歡迎符合條件的民眾多加利用。 一、子宮頸癌篩檢 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二、乳癌篩檢 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三、大腸直腸癌篩檢 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四、口腔癌篩檢 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五、肺癌篩檢 (一)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或(二)重度吸菸史:50-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本院護理之家 獲2023台灣永續行動獎殊榮

2023年第十六屆「台灣永續行動獎」獲獎名單揭曉,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傳捷報,護理之家以「守護老後,讓愛更有溫度」,勇奪非營利事業組「SDG3健康與福祉」醫院類銅獎,為雲嘉地區長期照護服務樹立標竿,優質服務再度獲得肯定。 本院榮獲台灣永續行動獎銅獎,由醫療副院長鍾瑞容修女代表領取獎座 打造和家一樣的照顧 台灣預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期照顧需求與日俱增,聖馬爾定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自2000年設立以來,秉持基督博愛精神,持續精進服務與時俱進,致力提供長期照顧、喘息服務、居家護理三大服務,總床數258床,是雲嘉地區最大規模長照機構,以安全舒適環境、多元化的全人照顧,為長輩打造像家一樣的生活,落實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健康與福祉」理念。 創新服務別於一般長照機構 聖馬爾定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由家醫科與復健科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物理與職能治療師、社工師、關懷師及長期照護服務員等跨團隊跨域合作,促進長輩的身心靈健康,安排各種團體活動及社區交流,豐富長輩生活。藉由復健治療融入生活,提升長輩自我照顧能力;提供客製化個別服務,為吞嚥困難長輩搭配獨創食物塑型餐,色香味俱全。 此外汲取國際經驗,引進日本最新理念,打造適合長者的生活空間;開辦創意多元療法,自行研發寓教於樂的桌遊、音樂治療、園藝治療、寵物治療、懷舊治療等,皆獨具特色,有別一般長照機構。 護理之家藉由舉辦豐富多樣的活動,延緩長輩失能。 樹立長照服務標竿 「全心信賴天主的慈愛,一直到永久。」聖馬爾定醫院在天主的慈愛與引領之下,愛人如己,成就愛的事業。護理之家讓長輩的身心靈得到照顧與寄託,更進一步擴大正向影響力,帶動提升長照服務質量,為國內長照服務樹立永續標竿典範。

看病一機搞定 聖馬爾定門診全面啟用虛擬健保卡

陳小姐身體不適匆忙趕到醫院看診,卻發現忘記帶健保卡,幸好聖馬爾定醫院所有門診科別已開放使用虛擬健保卡,再加上陳小姐有申辦開通,透過手機掃描QRcode順利完成掛號、領藥等就醫流程。陳小姐第一次使用「虛擬健保卡」相當滿意,簡單快速又容易上手。 拿起手機掃描QRcode,就可以使用虛擬健保卡就醫。 綁定虛擬健保卡不怕忘帶 聖馬爾定醫院表示,以前如果忘記帶健保卡,需要特地回家拿或先自費看診,事後再到醫院補卡,耗時又費力。現在手機普及高,而且機不離身,虛擬健保卡綁定在手機「健保快易通App」使用更方便,可以省下往返拿卡或補卡耗費的路程與時間。 使用虛擬健保卡就可以完成掛號、看診、檢驗、檢查、領藥等就醫流程,功能等同於實體健保卡,在使用上卻更加便利,除了個人看病,還可以授權家屬或陪病者使用虛擬健保卡,特別是在急迫就醫時,都可以透過虛擬健保卡授權醫師讀取健保雲端系統的就醫資料進行看診。 聖馬爾定醫院全面啟用虛擬健保卡,一支手機就可完成所有就醫流程。 大幅提升就醫便利性 此外,聖馬爾定醫院貼心服務,院內提供免費WiFi無線網路,手機操作虛擬健保卡可以暢通無阻。在付款繳費方面,聖馬爾定提供多元支付方式,可透過手機的醫指付快速繳費,實現「看診到聖馬爾定,一機搞定」的就醫便利。 聖馬爾定醫院配合衛福部健保署推展「虛擬健保卡」,目前已開放全院所有門診科別都可以使用虛擬健保卡就醫。提醒民眾,虛擬健保卡需事先申辦,建議民眾可先在家操作,下載「健保快易通APP」進行申請。再者,目前虛擬健保卡暫不適用於成人預防保健、預防接種等對象,仍需攜帶實體健保卡。

慢性病防治中心整合性醫療照護 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台灣目前已是高齡社會,預計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之而來將面臨社會、經濟、醫療等多面向的問題,「慢性病防治」是抵擋高齡浪潮衝擊的第一道防線。本院成立「慢性病防治中心」跨科團隊整合,以「一站式服務、全方位照護」模式,強化民眾健康生活與識能,結合智慧篩選,發掘潛在的慢性病高風險群,讓所有病患都能得到良好的疾病控制,因而榮獲2022年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慢性病防治中心醫療團隊 多重慢性病整合醫療 根據本院近5年門診病患疾病統計資料,慢性腎臟疾病、第二型糖尿病、慢性病毒性肝炎一直穩居前三名,病患平均年齡超過60歲;而統計本院2019年門診就醫人數,65歲以上且患有慢性疾病佔78.21%,其中又有60.98%看診2科以上,顯見多重慢性病問題日益嚴重。 大多數慢性病患因缺乏整合性醫療照護,造成片段式治療,易發生併發症,因此本院成立慢性病防治中心,由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腎臟內科、腸胃肝膽科、胸腔內科、營養室及出院準備組等相關人員共同組成醫療團隊,以建構多重慢性病患整合照護系統為目標,致力於減緩慢性病患器官損害,建置適當的篩檢與轉介,提供合併血壓控制、穩定血糖、減重、飲食調整等多面向治療。 慢性病防治中心提供整合性醫療,避免病患發生併發症。 定期在門診候診區為慢性病患衛教 醫院到居家的持續性照護 為免病患來回奔波,本院將糖尿病、肝病、腎臟病、胸腔疾病門診、衛教室及營養諮詢室整合於慢性病防治中心,並簡化就醫流程,針對多重慢性病或共病症病患,提供跨專科醫療及衛教服務,醫師、衛教師與營養師也可透過資訊溝通平台,即時得知病患問題,可即時回饋病患健康及疾病的訊息,縮短整體看診的時間。 醫療團隊提供病患周全且持續性的照護,為讓病患定期接受併發症篩檢,醫院資訊系統會於醫師看診時彈出視窗,提醒醫師勾選篩檢項目;衛教師則經由資料庫整合收案名單,即時掌握病患狀況,進行持續性追蹤。此外藥師透過自行開發的「雲端藥歷藥師評估系統」層層把關,避免多重用藥的交互作用,保障病患用藥安全。 創新多元衛教提升健康識能 為強化病患自主照護能力,提高病患對衛教資訊的接受度,醫療團隊創新營養及健康衛教,例如針對慢性病患營養照護,運用均衡餐盤定量工具,設計「九宮格」控糖餐及低蛋白餐;針對高齡衰弱慢性病患,設計「運動飲食套餐自由選手冊」,結合運動方案與自創嘉義市運動地圖、運動地圖桌遊等新型態衛教模式,加強病患肌耐力,達到延緩失能的效果。 而為確保病患能獲得有效的健康識能,以達成控制慢性病,進而減緩合併症或共病症的風險,本院定期舉辦「健康識能衛教素材徵選」輔導工作坊,使衛教單適用各年齡層的慢性病患,增加病患對疾病的理解及照護。 設計九宮格低蛋白餐,教導民眾如何控制飲食。 醫師至社區為民眾評估身體狀況 從社區到山區,關懷追蹤不漏失 慢性病醫療團隊也走進社區,與社區醫療部及居家護理師合作,設置健康小站與關懷據點,形成社區照護網絡,定期舉辦量血壓、血糖及健康講座等活動,並持續配合嘉義市整合性篩檢計畫,主動追蹤轉介檢查異常個案。 對於偏鄉醫療同樣重視,組成阿里山醫療團隊,設置阿里山醫療站,融入居民生活,並整合各項資源共同推動部落健康促進活動,在阿里山架構起全面性的醫療照護網絡。 疫情期間照護不中斷 為降低慢性病患在疫情期間的就醫焦慮,以安全的方式持續提供醫療服務,鼓勵民眾使用行動裝置服務(如APP、LINE),亦可透過視訊或電話診療,並提供「領藥得來速」及「送藥熊貓隊」服務,讓病情不受疫情影響,在家依然可以獲得良好控制。 醫療照護品質獲肯定 慢性病醫療團隊以病人為中心,除了年年榮獲嘉義市糖尿病照護評比優良醫院,多次榮獲國健署糖尿病及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提升照護品質計畫執行成果優良肯定,更取得典範獎及特優獎的最高榮譽。 此外,重視醫療照護品質,持續以品管手法改善問題,近3年榮獲全國性醫品獎項包括: 以「運用整合管理改善大腸鏡檢查前流程」獲2019年SNQ國家品質標章、第21屆國家醫療品質獎主題類銅獎、2020年品質改善競賽初階組銅品獎。 以「提升門診高齡衰弱慢性病人之肌力」獲第22屆國家醫療品質獎主題類銀獎、2021年品質改善競賽初階組優品獎。 以「提升門診末期腎臟病前期病人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之安全性」獲第23屆國家醫療品質獎主題類銀獎、2022年品質改善成果發表競賽初階組銅品獎。 以「跨域整合不漏接,同心守護慢病家園」獲2022年SNQ國家品質標章。

守護民眾肝腸健康 本院勇奪「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獎

本院腸胃肝膽科長期關懷山區偏鄉醫療,有效防治肝癌與大腸癌,以「社區到山區,零距護肝腸」行動方案,勇奪2022第十五屆「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獎殊榮,是嘉義縣市唯一獲獎的醫院。 本院榮獲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獎,由醫療副院長陳美足醫師(圖右)代表領獎。 本院以全方位整合醫療守護民眾及弱勢族群健康,並於位在山區偏鄉的嘉義縣番路鄉聖光診所、中埔鄉衛生所、阿里山醫療站等地,開辦肝炎特別門診,拉近城鄉醫療差距,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動「健康與福祉」的理念不謀而合。 肝癌與大腸癌防治不漏接 肝癌防治方面,走入社區及偏遠山區,主動介入檢查、治療、衛教、營養諮詢、舉辦活動與講座。辦理嘉義市整篩活動邁入第16年,自2018年起更為首次參加民眾加碼B、C肝篩檢,如陽性則追蹤治療。個案管理採系統化完整追蹤,導入多項自動化智慧系統,引進新式儀器設備,精進人員之專業技術與服務,肝炎照護不漏接,近3年C肝完治率達100%。 大腸癌防治方面,積極響應嘉義縣市政府辦理無痛鏡檢服務,深獲好評。大腸癌防治擴大篩檢質量,強化內視鏡檢查服務與技術,設備流程導入E化履歷系統,無痛麻醉安全精準,術前術後衛教完整,出院準備無縫接軌。此外,積極推廣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PEG),發展微創介入治療、膠囊內視鏡檢查、小腸鏡治療、肝纖維化超音波等,大腸直腸癌治療完成率達93.3%以上。 AI智慧醫療精準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本院精進醫療水準「好還要更好」,建置日本富士最新7000型「高階腸胃內視鏡檢查系統」,備配超廣角高畫質、高解析大腸鏡及胃鏡,成像質量大幅提升;更搭載全台灣第一部日本富士AI人工智能系統,以全球大數據AI演算加持研判病變類型及程度,可精準快速定位病兆,有效提升消化道早期癌診斷力,為促進民眾腸胃肝膽健康的一大福音。 院長陳美惠表示,此次從247件總參賽脫穎而出獲得銀獎,是對本院醫療照護品質與成效的肯定,也是全體醫護團隊的殊榮。本院將一如既往,秉持「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理念,落實天主教博愛精神,以最好的專業與服務,結合現代化儀器設備,人性化設施環境,持續提供高品質、高安全的醫療照護。 本院引進最高階腸胃內視鏡檢查系統,提升精準診斷力。 利用候診時間,為阿里山民眾進行肝炎衛教。

智慧醫療效率高 精準檢查零失誤

本院健康管理中心致力建構智能健檢,以「迎向健檢『心』時代-智能管理、精準蛻變」榮獲2021年SNQ國家品質標章(智慧健康類/智慧醫療組),陳美惠院長專程北上接受蔡英文總統頒獎表揚,強調得獎除了是肯定,更是鞭策團隊繼續努力的動力;醫療副院長陳美足醫師則表示,健管中心因應時代變局求新求變,提供精準而快速的健檢服務,同時協助社區民眾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以達到預防醫療的目標。 健康管理中心醫療服務團隊 蔡英文總統接見並勉勵SNQ得主,前排右二為本院陳美惠院長。 針對智能健檢的建置,在硬體方面運用自動報到及叫號系統、檢查數值自動上傳、健檢流程數位化、採血自動備管機、檢體高速傳送設備等五大系統,不僅檢查流程流暢,檢驗效率大幅提升,檢驗報告也更加快速;軟體方面則運用顧客關係管理系統,清楚記錄個人健檢項目及日期頻率,利用大數據分析及自動化異常追蹤管理系統,讓民眾輕鬆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及早預防疾病危險因子。 以智能手環即時定位調控健檢順序,提升效率。 運用AI人工智慧五大系統─自預約到報告全程資訊控管 健檢預約系統及簡訊提醒功能-預約健康,隨時隨地、全天不斷線 有效連結醫院資訊系統,建置健檢預約系統,整合顧客基本資料、排檢項目、相關服務確認單及同意書,由系統有效監控各項檢查項目及人數,除提升顧客排檢品質,亦縮短排檢等候時間、節省作業時間和人力,進而減少人為填寫資料之錯誤。 健檢報到系統-快速報到,即時登入、便利超省時 傳統健檢流程依賴大量人工作業,過程繁雜,常造成資料錯誤,本院建置健檢報到系統,直接匯入顧客基本資料、檢查項目、餐點內容及報告寄送方式等,畫面即清楚顯示,避免人員需一再確認,並結合衛福部四癌篩檢項目,可於健檢當日一併進行篩檢。 顧客定位及智慧導檢系統-精實流程,掌握全局、提升時效性 顧客報到後配戴智能BLETag,透過佈建於院內各檢查區之藍牙iBeacon進行即時定位,經RSSI技術利用三邊測量法精準計算每位顧客的檢查動態,並導入智慧導檢系統計算最速受檢診間,讓帶檢的健管師利用隨身手機,即時調控健檢順序,縮短各檢查室等候或空轉時間,效率更加提升。另每項流程畫面會顯示顧客應檢及未檢項目,確保體檢內容的完整性。 自動備管檢體整合及高速傳輸系統-跨科發展,調整優化、服務大改造 輸入顧客病歷號後,系統連動自動備管機進行試管備管,並由機器手臂將顧客檢驗資料貼紙紙,貼在對應之採血管上,降低誤植、貼錯、漏抽及試管遺失等風險。若同時存在多項檢驗時,系統可自動判斷將同類型檢驗項目歸類,產生共管條碼,減少顧客重覆抽血及試管浪費。完成檢體採集後,將檢體投遞至高速傳輸系統,平均約15-20秒即送達檢驗科,有效加快報告發出時間。 數據自動上傳系統及AI總評系統-即時數據,精準到位、洞悉性分析 建置健檢數據自動上傳系統,解決報告填寫錯錯誤及登打錯誤之風險,並提升檢查報告精準度。透過AI總評系統,整合顧客歷史健檢數據加以分析,掌握顧客健康狀況,視實際情形提出轉診、追蹤及健康促進等建議。 結合CRM顧客關係與BI商業智慧─大數據分析強化健康管理效能 健康照護及顧客關係管理系統(CRM)-健康永續,完整照護、持續性追蹤 顧客關係管理系統具有重大疾病即時提醒功能,體檢中的異常指標亦有顯著提示,並由系統自動產生綜合診斷和防治意見供作參考,視需要轉介門診或健康促進部門。藉由系統呈現顧客歷年報告,依個人健康狀況提供後續衛教、追蹤及排檢建議,完善促進健康管理與提升顧客滿意度之目的。系統並建置廠商健檢年曆表,可依各家廠商健檢月份提醒排檢,客製化健檢需求,設立健檢頻率進行追蹤或提供健檢專案。 BI商業智慧管理系統-醫療資訊,動態決策、數據儀板表 將顧客健檢歷史數據,導入更廣泛的BI商業智慧管理系統中,串流顧客整合資訊與資訊分析能力,以視覺化儀表板呈現提供資訊價值和應用,加強健管中心決策效率與改善決策品質。BI智慧管理系統應用於日常報表中進行資料探索與視覺化資料展示,隨時掌握動態報表,增加決策時效性。同時針對健檢顧客、檢查項目及健檢頻率等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提升顧客管理分析的能力,讓組織運作更平穩及更有效率,同時也運用系統快速找出市場趨勢以提升銷售或收入,達到營運最佳化。 以嘉義市C肝篩檢為例,BI智慧管理系統可呈現嘉義市C肝風險潛勢地圖,與各里別篩檢率與陽性率之分布,跨單位合作找出C肝高盛行地區,即可優先進行篩檢及治療。 健康管理中心

提升健康識能 友善教材解惑

研究顯示,健康識能不足的民眾較少採取預防保健措施,平均每2~3人就有一位健康識能不足,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更指出,健康識能是健康促進的重點之一。為此,本院醫療品質管理中心與社區醫療部共同推廣健康識能,自2019年起每年舉辦「健康識能友善教材」輔導工作坊,鼓勵各臨床護理單位發展健康識能友善衛教素材,將健康資訊轉譯為易讀、易理解且圖文並茂之衛教單張,並運用於照護實務上,期使民眾都能在生活中落實健康識能,達到預防醫學的目標。 臨床照護運用,有助病人和家屬了解健康識能。 循序漸進推動健康識能 為使臨床照護人員了解「健康識能友善教材」的推動意義,本院具體做法包括: 跨部門資源整合並列入年度計畫 培育各單位人才 舉辦徵稿競賽活動,鼓勵臨床單位參與。 選出符合標準的教材,重新排版及印刷,供臨床單位使用。 將「健康識能友善教材」回饋護理部運用,並掛在本院官網供民眾瀏覽及下載。 健康識能衛教單獲病人肯定 醫品中心自2019~2021年舉辦15場健康識能友善教材輔導工作坊,參與人次225人,滿意度達98%,共完成73篇「健康識能友善教材」。主要供護理人員臨床運用,並請病人為衛教單評分,以了解民眾是否藉由簡單易懂的視覺圖像,獲得健康識能。問卷共發放200份,回收189份,評分結果顯示:多數病人認為健康識能衛教單張有合適的視覺圖像輔助說明,視覺圖像的應用有助於訊息理解,且關鍵訊息相關的視覺圖像清晰易懂,可吸引注意力。 2021年適逢新冠疫情三級警戒,但同仁仍持續配合活動推行,執行修改衛教表單,因此頒發獎勵金予參加徵選之醫護。同時配合醫療品質改善活動,於本院官網衛教專區舉辦「健康識能友善衛教素材」作品展覽,供同仁及民眾瀏覽及下載。 提供不同語言衛教,供外籍人士查閱 注重視覺圖像的衛教單 圖文並茂幫助照顧者理解圖片多、文字少的健康識能友善教材 促進民眾健康生活型態 經過3年的推動歷程,感謝院方支持及同仁的積極配合。提升民眾健康識能,使民眾可以將健康照護知識運用於日常生活中,達到預防保健的目標,是醫療照護者回到病人照護的初衷。希望藉由健康識能友善教材的持續推動改善,讓民眾易於理解與運用健康照護知識,也才能真正達到促進民眾健康的照護目標。

病人安全 用心守護 病安週活動寓教於樂 創意獲肯定

本院參與醫策會2021年病人安全週響應活動成果豐碩,榮獲「優秀推行獎」及「創意獎」,並應邀至頒獎現場發表推動成果。2021年病安週包含「把握關鍵,『產』除風險」、「為醫療人員安全發聲」兩大主題,本院透過現場及線上活動雙管齊下推行,使兩大主題獲得廣大迴響,其中運用線上遊戲與民眾、同仁互動,創意十足、寓教於樂,更是深受好評。 從上而下總動員響應病安週活動 院長主持病安週啟動儀式 本院從上而下總動員,由陳美惠院長率各部門主管高舉病安響應牌,一同喊出:「讓我們一起『產』除風險、為醫療人員安全發聲」,並期許所有同仁「須化被動為主動,用心看見病患需要;且懷著天主給予的愛,繼續肩負這重大病人安全的責任,將其帶到更多需要的人和地方去。」 設計三款網頁及手機版「聖馬病安線上小遊戲」 為使病安週主題深入人心,運用免費遊戲程式、搭配醫策會素材,將「把握關鍵,產除風險」及「為醫療人員安全發聲」宣導內容,設計成三款網頁及手機版的線上遊戲,提升視覺效果吸引民眾及醫療人員關注,有效推廣病人安全,內容包括: 線上小精靈食鬼遊戲I-為醫療人員安全發聲版: 將小遊戲連結宣導內容,發送至全院員工信箱、聖馬APP、聖馬FB及聖馬IG,藉此推廣2020-2021年WHO醫療人員安全五大目標:通報和分析重大病安事件、降低Burnout(工作倦怠)、提升個人防護、預防針扎、預防暴力。 線上小精靈食鬼遊戲II-孕產兒安全民眾版: 製作小遊戲及宣導海報,除張貼於婦產科診間外、候診區及婦產科衛教室,並於衛教時與孕婦互動,提升孕婦及家屬的參與度,以便能更了解「懷孕到生產期間需注意的事項」,促進媽媽和寶寶的安全。 線上快問快答心跳100遊戲-孕產兒安全醫療人員版: 將互動遊戲內容改為線上快問快答心跳100遊戲,由婦產科病房、產房、嬰兒室及兒科加護病房的護理長與醫師、專科護理師、護理人員進行互動。除了鼓勵同仁進行線上互動遊戲,產房護理長也於會議室牆上張貼衛教單張,使用便利貼與同仁互動,加深同仁印象。 院內「快閃響應行動」 主動尋找院內宣導目標群-懷孕同仁,將孕產兒安全訊息傳遞到家,進行面對面宣導「懷孕到生產期間,我們可注意的事」;讓病人安全理念深入醫院各角落,向懷孕同仁伸出最溫暖的臂膀。 婦產科門診動起來 受疫情影響,無法舉辦大型社區響應活動,於是將活動場地轉至婦產科門診,由三位婦產科衛教師輪番上陣,利用健康諮詢、門診團體衛生教育與孕婦、家屬進行面對面互動,以提升孕婦、家屬對媽媽、寶寶安全的認知。 攜手共同為病人安全努力 近年病人安全推動強調「民眾共同參與」,病人及家屬亦為醫療團隊一環,鼓勵病人及家屬主動參與醫療照護,與醫療人員密切合作。而醫護人員除在醫療持續精進外,亦藉由病患關係上學習同理、傾聽,得使病患滿意的笑容成為最大的成就感。

嘉義市首頒餐飲界金質獎 本院餐廳「聖馬食坊」獲殊榮

本院自營餐廳「聖馬食坊」繼通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餐飲業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衛生評鑑後,日前更因連續獲嘉義市政府餐飲業優良店評核優級,獲頒最高榮譽「金質獎」。除了保證本院供應的餐飲衛生安全無虞,包括餐廳的軟、硬體設施及人員素質,更是達到最高標準。 營養室主任侯玟伊(右)接受黃敏惠市長,及衛生局張耀懋局長頒獎表揚。 為了讓市民及遊客『在「嘉」呷,尚安心』,嘉義市近年來大力推動餐飲分級,業者須通過食品衛生安全層層評核才能獲獎,被視為餐飲業的「奧斯卡獎」。為鼓勵得獎業者持續向前邁進,2020年更首推「金質獎」,頒獎表揚連續兩屆獲得優級的業者,由嘉義市長黃敏惠在「餐飲業優良店頒獎典禮暨食安美食展」中,公開表揚通過評核的優良業者。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委託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邀集食品相關專家、學者與衛生局稽查員共組專業小組,完成402家次的餐飲業衛生安全輔導、優良分級評核與追蹤查核,本院自營餐廳「聖馬食坊」通過本次評核,且連續兩屆皆為獲選優級,因而榮獲「金質獎」殊榮。 市長黃敏惠表示,通過評核的業者都是經由嚴格把關,包括特色餐廳、飲料店、早餐店、飯店、百貨美食街等各類餐飲業者,讓民眾用餐時能有更多安心的選擇。2020年更是首度加碼「金質獎」的獎項,如同餐飲業中的優等模範生,也期望得獎業者能作為同業間的標竿表率,刺激、吸引更多餐飲業者共襄盛舉。

「識」時變通,簡單「能」懂 「健康識能」促進醫病溝通

有一位阿嬤去診所看病,看完等著拿藥。沒多久,護理師手裡拿著藥包,走過來說:「阿嬤,妳看完醫生了吼!哩ㄟ藥ㄚ底佳,愛ㄟ記哩!甲霸三粒喔!」。阿嬤聽完,睜大眼睛地說:「李工蝦米?愛甲百三粒喔…」。 類似這樣的場景,對醫護人員來說並不陌生,也因我們的臨床工作繁忙,所以難免跟病患及家屬溝通時,經常精簡用語,甚至使用了大量的醫學專有名詞,導致他們有聽沒有懂。爲了使醫護團隊與病患及家屬間的溝通更加順暢,國民健康署自2017年起將健康醫院認證(HealthyHospital,HH)條文,納入健康識能(HealthLiteracy)項目,引導醫院全面提供具健康識能友善的醫療保健服務,使就醫者不論其健康識能的程度高低,都能有效獲得所需的照顧。 醫師看診「簡單說」,使醫病溝通更順暢。 什麼是健康識能? 而健康識能源自於1970年代。在早期,健康識能可分為口語識能與圖文識能,強調聽、說(口語識能)、讀、寫(圖文識能)健康訊息的技能。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98年提出健康識能,將其定義為「是一種用於理解和使用資訊的技能,以提升和維持良好健康的方式」。而美國醫學會(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AMA)則進一步將健康識能界定為「一種技能的組合,涵蓋能在健康照護環境中發揮功能所需的基本閱讀與處理數字任務的能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擴展至溝通、批判、應用等面向,強調將其能力應用於健康照護領域中,並以此進行健康決策,也就是說個人對健康訊息要有獲得、理解、評估、應用的能力,以利做出適當的健康決策。 美國健康照護研究與品質機構(AgencyforHealthResearchandQuality,AHRQ)的報告中指出,低健康識能會阻礙民眾與醫療人員之間的訊息溝通和了解、互動及信任感。換句話說,健康識能不足的民眾,不容易獲得正確的健康訊息,也較無法了解醫療診斷及建議,所以容易重複就醫、誤解藥方及用藥錯誤,甚至增加急診的就醫次數及反覆住院。如此一來,不但增加醫療成本,更容易導致不良的健康狀態及較高的死亡率。因此,國民健康署期待透過健康識能的推動,能強化醫護團隊與病患、家屬彼此間的溝通能力,進一步落實患者、家屬及民眾對健康行為的執行。 簡單說、說母語 網路上曾流傳著一則小故事 某一天,急診來了一位呼吸很喘的阿公,年輕的護理師急忙拿來氧氣罩說:「阿公,我互哩勇氣(氧氣),哩死死ㄝ(吸一吸)卡快活…」。 隔天阿公進手術室,阿公老伴趕到醫院…。 年輕的護理師看到阿嬤來了,急忙著說:「ㄚ嬤,哩賣緊張,都都ㄚ歹入去娘,待會哩ㄟ當企棺材室(觀察室)甲看…。」語畢,只看到阿嬤摀著胸口、脹紅著臉、睜大眼睛地看著年輕的護理師…。 這也是在醫院時常出現的場景。隨著台灣邁向老年社會,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到醫院求診,若在上班時段到醫院,有時一眼望去都是老人家,其中不乏只會講台語、聽不懂國語的老一輩本省人。然而,年輕醫師、護理師、藥師的台語卻越來越菜,往往雞同鴨講、鬧笑話。例如:請病人脫口罩(嘴掩),卻以國台語夾雜,講成「脫褲走(脫褲跑)」;許多醫護人員無法正確念出器官的台語名稱,說出來的詞也常令人啼笑皆非,例如:胰臟(腰尺)發炎,變成「姨丈」發炎;將淋巴腫大(牽核仔)講成「恁爸」腫…,真是讓人驚嚇指數破表。因此,除了要使用淺顯易懂的詞句(簡單說)之外,還要用對方的慣用語(說母語)讓他能聽懂,才是重要! 另外,許多老年人的主要照顧者是外籍看護,但她們的母語或慣用語,有可能是我們不熟悉的語言。因此,若能妥善運用通譯員、Google翻譯(或其他翻譯軟體),甚至將常見的疾病照護方法,例如:胰島素注射、血糖自我監測…等,製成多國語言版本的衛教單張,讓主要照顧者也能清楚了解相關照護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健康照護品質。 結合病患的文化特性 由於台灣具有多元族群,而每一族群都有其文化特殊性,因此,若在溝通之前,能先妥善評估病患的文化,例如:族群文化、種族文化、宗教文化,甚至是生活文化、飲食文化…等等,及了解這些文化對於此次健康需求的相關性,並進一步結合其文化及照護需要,以舉生活例子、淺顯易懂的模式溝通。特別是當提到醫學專有名詞時,可善用「換句話說」的技巧,例如:「缺血性中風」可轉換成「腦部血管塞住」;「糖尿病」則可用「血糖控制不好」來替代,讓病患及家屬能理解醫護人員所表達的專業術語。 此外,若一次所需要說明的內容較多,建議可分段敘述,且在說完後透過問問題或請他用自己的話再說一次,來確認病患或家屬對相關內容的理解程度,確認無誤後,再說明下一段。而在進行醫療決策前,除了用淺顯易懂、換句話說的方式溝通、說明之外,還可進一步結合病患自身的喜好與價值,透過圖、表,清楚地提供及引導他們評估、思考所有可考量的選擇,進而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醫療決定。這個過程就是具健康識能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DecisionMaking,SDM),也是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策略之ㄧ。 圖片多、文字少 溝通除了以口語表達為首要之外,圖文的輔助說明也不能忽視!其圖文溝通要點,與口語溝通相似,除了同為強調淺顯易懂的用字遣詞之外,由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及8歲以下的孩子,可能有教育程度偏低或不足的問題。因此,若能在文字旁輔以圖片呈現,更能有效幫忙他們了解相關健康照護的方法。舉例來說:藥袋上的早、晚服用,就可以畫上太陽和月亮,來幫助病患理解正確的服藥的時間;若要表達嘔吐或冒冷汗,就可輔以嘴巴下有東西吐出來或臉部為淺藍色、額頭上冒水珠、微顫抖的圖片。 另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及8歲以下的孩子,也可能有視力退化或視力仍在發展,導致視力模糊的現象,因此在A4(長29.7公分x寬21公分)的版面上,字體大小應為16級以上、採用常見的字型,例如:標楷體、新細明體…等呈現,而版面及字體顏色的選擇,建議以強烈對比色(一深一淺)為佳,能讓視力不足的群族們,也能清楚地看到相關書面教材內容,來提升自我照顧能力。 在藥袋上以圖案標示服藥的時間,讓長輩一目了然。 圖片多、文字少的衛教內容,民眾更易理解。 努力提升健康識能 世界衛生組織在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宣言中,將健康識能列為2030年健康促進永續發展的重要議題。基於健康平等的信念,個人的健康識能限制,不應成為獲得健康的阻礙。因此,健康識能不僅是個人的責任,更需要從健康資訊與服務供應端的我們開始改變,確實了解病患的真正需要與問題,並依其需要來設計各項照護活動,好好地善用「簡單說、說母語」、「圖片多、文字少」…等等提升民眾健康識能的重要策略,才能達到人人健康的願景。 健康識能攸關大家的健康狀態與生活品質,每個人若能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了解健康相關知識,落實自主健康管理,就是做到了「健康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