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 扁桃腺癌治療新選擇

56歲陳先生,最近因喉嚨疼痛而前往聖馬爾定醫院耳鼻喉科就診,沒想到竟然確診為第二期扁桃腺癌!為了提供陳先生更好的治療效果,醫療團隊採取化學藥物治療縮小腫瘤,隨後再進行先進的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完整切除。手術後一週,陳先生即能恢復正常生活,只需定期門診追蹤即可。 盧彥廷醫師表示,達文西手術可作為現代微創技術下,治療扁桃腺癌的新選擇。 以為感冒竟再度罹癌 陳先生在三年前曾罹患下咽癌,接受過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與化學藥物治療(俗稱化療),之後定期在聖馬爾定耳鼻喉科門診追蹤。最近他感到右側喉嚨疼痛,原本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進一步檢查發現在扁桃腺長出一顆腫瘤,經病理切片證實為惡性,詳細影像檢查顯示腫瘤大小為2.6公分,因此被診斷為第二期扁桃腺癌。 耳鼻喉科主任盧彥廷醫師指出,一般扁桃腺癌治療主要以放射線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為主。然而,陳先生過去曾接受頭頸部放射線治療,若再度施行放射線治療,有較高的局部骨頭壞死或血管硬化風險。加上陳先生的腫瘤較大,且相當接近重要的頸部大血管,若直接進行手術,難以完整保留安全範圍切除,手術風險較高。 頭頸腫瘤團隊通力合作 因此,盧彥廷醫師與聖馬爾定頭頸腫瘤跨團隊的放射診斷科、病理科、血液腫瘤科及放射腫瘤科的醫師,與病人及家屬共同討論醫療決策,決定先為陳先生進行化學藥物治療,縮小腫瘤,確保安全切除的範圍,隨後再進行達文西手術切除,避免癌症擴散轉移。 達文西系統提供3D高解析度放大10倍的鏡頭,讓醫師擁有更佳的手術視野,且多角度彎曲的機器手臂,比人手更靈活進入狹窄的口咽部位,精確切除腫瘤,避免損傷周圍血管或神經,減少術後出血,縮短病人恢復時間。 幸運的是,陳先生的扁桃腺癌及早被發現、及時治療,沒有頸部淋巴轉移的情況發生,目前治療效果良好,並無復發或其他後遺症。 從預防到治療一條龍服務 盧彥廷醫師強調,早期發現對於扁桃腺癌的治療預後極為重要,除了平時要避免抽菸、飲酒及嚼食檳榔,研究證實男性接種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能預防口咽癌。聖馬爾定醫院也已引進HPV九價疫苗,提供從預防到治療一條龍的醫療服務。 盧彥廷醫師 現任本院耳鼻喉科暨75病房主任 主治項目:睡眠障礙(及打鼾)、嗅覺異常、聽力障礙、耳鳴、眩暈、中耳炎(及積水)、鼻過敏、鼻竇炎及鼻息肉、聲音沙啞、咽喉炎、頭頸部腫瘤、突發性聽力障礙;專精:鼻內視鏡手術、咽喉顯微(雷射)手術、耳顯微手術、鼻道成型微創手術(鼻中隔彎曲及鼻甲肥厚微創手術)、耳咽管擴張手術、耳顯微/內視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睡眠呼吸中止手術、微創口咽腫瘤手術 我要掛號

聖馬爾定醫院採用AI內視鏡檢查 大腸癌無所遁形

早期大腸癌沒有症狀,只能依靠定期檢查來發現,但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仍可能遺漏不易被發現的初期瘜肉,形成大腸癌的隱患。為提高瘜肉偵測率,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升級檢查設備,採用世界最先進的AI腸胃內視鏡系統,藉由人工智慧輔助醫師判讀診斷,讓大腸癌無所遁形。 鄭旭盛醫師指藉由AI內視鏡輔助,更易揪出肉眼不易發現的微小或扁平瘜肉。 猶如醫師的第二雙眼睛 聖馬爾定醫院於2023年引進日本富士7000型高階腸胃內視鏡,並導入全國第一部富士AI人工智能系統,猶如醫師的第二雙眼睛,不僅協助偵測大腸瘜肉,也輔助判讀瘜肉種類,使腸胃鏡檢查更為準確,是預防大腸癌的一大利器。 腸胃肝膽科鄭旭盛醫師表示,相較於以往的大腸鏡檢查,AI內視鏡放大倍率,具備高解析度與廣角視野,可將腸道的組織構造看得更清楚,同時利用不同光源變化凸顯病灶,更易揪出高風險的微小或扁平瘜肉。過去有的瘜肉可能因肉眼限制、腸道皺摺遮擋,或清腸不徹底而難以被發現,如今都獲得大幅改善。 即時偵測揪出可疑瘜肉 多數大腸癌是由瘜肉演變而來,如能儘早發現並及早切除,就能預防癌症的發生。近期一位50多歲的男性,到聖馬爾定醫院接受免費大腸癌篩檢,因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進一步安排AI內視鏡檢查,過程中AI系統以色框標註並發出聲響,提示醫師可疑瘜肉,診斷為1~1.5公分的腺瘤,經切片檢查證實為第一期大腸癌,因此立即以內視鏡切除,未來定期追蹤即可。 AI偵測到可疑瘜肉,會以黃色框線圈出提示。 內視鏡完整切除預後良好 鄭旭盛醫師進一步指出,大腸瘜肉超過1公分就有癌化病變的可能性,由於內視鏡光學診斷的進步,加上AI的輔助,有利於早期發現是否含有癌化細胞。早期發現就可以用內視鏡完整切除,不需接受開刀剖腹切除器官及接腸手術,避免術後可能發生腸道沾黏、排便困難等後遺症,也不用接受放射線治療,病患的日常生活幾乎不受影響。 提醒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可至醫院接受1次大腸癌免費篩檢,或者利用定期健康檢查加作無痛腸胃鏡檢。如果有家族史,或者出現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經常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也請儘快就醫詳細檢查,以便早期揪出病變。 鄭旭盛醫師 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 主治項目:腹痛、消化性潰瘍/出血、胃酸逆流、大腸瘜肉、胃癌、大腸癌等、BC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膽(道)結石、診斷性及治療性超音波、胃鏡及大腸鏡檢查 我要掛號

突發性聽力障礙有增加趨勢 單側耳鳴宜儘快就醫

40歲陳先生經過兩天重感冒,症狀雖有減輕,左耳卻突然感到悶悶的,外出時甚至因沒聽見喇叭聲,差點撞上摩托車。驚慌之下趕緊到聖馬爾定醫院耳鼻喉科門診求助,才發現是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聽力障礙。耳鼻喉科主任盧彥廷醫師建議儘快就醫治療,有機會完全恢復,若置之不理,則有可能終生遺憾。 盧彥廷醫師建議,突發性聽力障礙應儘早就醫治療。 「耳中風」其實不是中風 近來早晚溫差大,「耳中風」的病人有增加趨勢。盧彥廷醫師指出,「耳中風」其實是突發性聽力障礙,和一般認知的「腦中風」不同,許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其他致病原因還包含血液循環、自體免疫等疾患,極少數和腦部腫瘤有關。 陳先生告訴醫師,他因感冒鼻塞,伴隨咳嗽症狀已持續兩天,沒想到第三天突然發現左耳聽不清。他靜下心想要聽得更清楚,但左耳模糊不清加上閉塞壅塞的感覺,卻愈來愈明顯。接著不知是耳裡還是腦裡,響起蟬鳴般的高頻聲,夾雜著有如火車經過鐵軌震動的低頻聲,他本來不以為意,但這些聲響幾乎無孔不入,令他感到相當煩躁。 後來陳先生實在坐不住,試著出門看看會不會改善,大馬路呼嘯而過的車流,讓耳鳴變得不再響亮,正慶幸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時,突然左側一輛摩托車疾駛而過,差點與他擦撞,陳先生赫然發現,自己聽不見喇叭聲警告而闖紅燈,險些釀成意外。 突發性聽障逾六成可改善 盧彥廷醫師表示,陳先生屬於突發性聽力障礙的典型症狀,突發性聽力障礙顧名思義是突然發生,不是漸進式的,大多是單側耳朵受損,治療上以類固醇為主,可經由口服或針劑,也可直接將類固醇注射於中耳浸潤聽神經,其他如高壓氧或針灸等,也可做為輔助治療。 盧彥廷醫師強調,如果患者能儘早發現並接受治療,依照目前世界權威的醫學研究資料顯示,超過六成以上的機會能獲得改善。如果置之不理,有可能造成長期聽力神經缺損,甚至引起終生聽障,民眾不得不慎。 盧彥廷醫師 現任本院耳鼻喉科暨75病房主任 主治項目:睡眠障礙(及打鼾)、嗅覺異常、聽力障礙、耳鳴、眩暈、中耳炎(及積水)、鼻過敏、鼻竇炎及鼻息肉、聲音沙啞、咽喉炎、頭頸部腫瘤 專精:鼻內視鏡手術、功能性鼻整形手術、咽喉顯微(雷射)手術、耳顯微手術 我要掛號

孩子近視了!「配眼鏡」是唯一的選擇嗎?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小孩近視「配眼鏡」吧! 台灣學童的近視率高,從診斷、治療到長大後度數平穩,對家長和孩子衝擊最大的時間點,落在「配眼鏡」這件事。人生第一次需要配眼鏡,帶給家長很多疑問和憂慮:是不是戴上去就摘不下來了?是不是戴上眼鏡度數更容易加深?是不是戴了眼鏡就不用再點散瞳劑了?可以直接選角膜塑型片?或者可以戴隱形眼鏡嗎? 矯正近視也要控制度數 當孩子的近視已到了看不清楚黑板或電子白板的程度,我們需要為孩子找回清晰的視力,「配眼鏡」是最有效、最實際的選擇。一般我們熟悉的眼鏡泛指「單焦點」鏡片,就是鏡片上只有一組近視加散光的基本度數,可能會附加抗紫外線、多層膜、全視線、超感光、抗藍光等功能。不過,「單焦點」鏡片對孩子來說,僅是重獲清晰視力的基本款輔具,並非治療,不具有延緩或加速近視度數進展的功能。 但對孩子而言,成長在繼續,近視度數也在繼續,如果希望控制近視進展,長效散瞳劑仍是孩童配鏡後不可割捨的治療。以長期來看,孩子長大成年時最終近視度數是4百度或1千度近視,預後還是截然不同的;以經濟效益來看,每半年換鏡片或每1至2年換鏡片,費用也是大大不同的。 控制兒童近視的方法 有些做過功課的家長提出進一步質疑:「配眼鏡」是最好的選擇嗎?的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對孩子而言,最好的選擇應該因人而異。 依據全球性的國際近視機構InternationalMyopiaInstitute(IMI)介紹控制近視的最新方法:包括光學方式如特殊設計眼鏡鏡片、特殊設計軟式隱形眼鏡;以及傳統方式:包含角膜塑型片、兒童控制近視鏡片以及長效型散瞳劑,提供家長依孩子的個別需求,來做最適當的選擇。 新發展一:光學離焦眼鏡鏡片 2019年有一篇由Hoya公司贊助的3年前瞻性隨機多中心臨床試驗報告,以183名6至12歲、近視在100度到400度之間的學童,比較其配戴新款光學離焦多段鏡片(即新樂學鏡片)和傳統單焦點鏡片的近視控制效果,結果顯示光學離焦多段鏡片確實更為有效,新樂學鏡片因此閃亮登場,受到矚目。其他廠商也推出類似產品,例如依視路的「星趣控」也有類似的設計與效果。另外,蔡司公司雖然沒有任何研究完成,但也是基於近視控制的原理推出相關的新產品。 光學離焦眼鏡鏡片的優點為非侵入性、無年齡限制;缺點則是視野較小與近距離稍微模糊,且需自費使用。不過,以上卻有兩項隱藏資訊:這份報告觀察期不長僅有3年,而且是研發者自己的報告。未來還需等待更多的證據證明。 新發展二:軟式多焦點隱形眼鏡 截至2023年,美國FDA獲准兒童可配戴的近視控制隱形眼鏡MiSight1day,是由酷柏光學研發的特殊設計軟式日拋鏡片。酷柏光學公司贊助為期3年的多中心雙盲隨機臨床試驗報告,以144名8至12歲、近視介於75度到400度之間的學童,比較其配戴新款近視控制隱形眼鏡(MiSight1day)和傳統單焦點隱形眼鏡的近視控制效果,結果顯示新款近視控制隱形眼鏡,能減少50%的近視進展。 軟式多焦點隱形眼鏡的優點為日拋選擇,使用方式簡單,可由孩子自行操作,能配合一些體育班、舞蹈班孩子的日常需求,或是作為因雙眼不等視難以配鏡的好選擇;缺點則因設計為日拋鏡片,一年計算下來的價格不斐,且其為侵入性治療,須注意角膜併發症。此外,度數範圍有限制且無散光片可以訂購,法令規定9歲以上才能配戴。 同樣的,試驗報告雖是可信度很高的機構,但試驗觀察期不長僅有3年,是研發者自己的報告,未來需等待更多的考核結論。建議在使用此類產品前期,應先觀察一段時間(3至6個月),以確保其好處大於副作用與併發症風險。在治療之前需詳細了解其優缺點及注意事項,治療後的定期回診也是減少併發症風險不可或缺的要素。 既有的發展:角膜塑型片 角膜塑型術Orthokeratology(Ortho-k)是現有施行多年的近視控制選項,近年有許多與角膜塑形片相關的近視控制機制與提高其療效的研究,均頗有斬獲。優點為能配合一些體育班、舞蹈班孩子的日常需求,全程家裡操作;缺點則是每日清潔保養鏡片須確實,年幼的孩子需依賴家長施行,每晚須戴鏡睡足8小時,有些年長的孩子可能時間不足,無法維持一整日的視力。且其為侵入性治療,須注意角膜併發症,價格昂貴,耗材需注意完備及效期和使用方式。建議在使用角膜塑型術前期先觀察一段時間(3至6個月),以確保使用好處大於其嚴重副作用風險,並在治療前充分接受衛教。 近視進展快速的小朋友對於Ortho-k的治療更有反應,因此年紀小的小朋友可能更能受益於治療,但台灣法令規定正式能配戴的年紀是9歲,未滿9歲的孩子配戴有一定風險,需簽署相關切結書。 長期且持續有效的治療:長效型散瞳劑 長效型散瞳劑阿托品在台灣經過長期使用,包括健保制度實行之前和之後,證實長效型散瞳劑阿托品0.1%、0.25%、0.5%對於近視控制長期且持續有效,能以健保的方式落實在視力保健醫療,罕有併發症,長期觀察安全無虞。 2019年底「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能否有助控制近視」第二階段研究發表:經過兩年的臨床試驗,整體治療效果而言,0.01%濃度落後於0.025%和0.05%,0.05%兩年治療效果為最佳。2019年還有一個0.01%阿托品結合角膜塑型術的回顧性研究,結合療法的優勢在於期望整體治療效果可以更佳,發揮加乘效果。 此外,阿托品反彈效應也一直是治療需要注意的地方,此現象為停藥後眼軸長度變化,反而會比沒點藥時變化更快,且該效應跟濃度高低正相關。不過反彈效應目前還需更多研究來探討其持續時間跟強度。建議阿托品停藥需有計畫、遵照醫囑。 近視的矯正與控制方法比較   長效型低濃度散瞳劑 角膜塑型片 周邊離焦隱形眼鏡 周邊離焦眼鏡 使用時機 晚上點藥 睡前佩戴 白天佩戴 白天佩戴 功能 •減緩眼軸長度增加•有效控制近視度數增加 優點 •便宜、方便•具有各種濃度選擇 •白天無需佩戴 •不必戴鏡框•日拋•無須清潔•試戴方便 •無需清潔•佩戴方便 缺點 •日間畏光•看近可能視力模糊•另須佩戴眼鏡 •自費•鏡片清潔保養 •自費•佩戴10-14小時 •自費•周邊清晰度及對比度下降 備註 低濃度副作用較少,但近視控制效果較差。 低發生率的角膜破皮或潰瘍,須注意佩戴清潔。 注意眼睛過敏,也可能會有角膜潰瘍,須謹慎佩戴。 佩戴可能頭暈,尤其運動及上下樓梯。 (表格出處: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 稍微加分的選項:長效型散瞳劑搭配兒童控制近視鏡片 不同於單焦點鏡片,傳統的「兒童控制近視鏡片」是近視加散光度數呈現波段變焦,透過這樣的鏡片設計,孩子看遠、中、近距離時,可以依其視線而搭配不同的度數,得以看清遠方,又方便近距離閱讀時降低度數,搭配阿托品長效型散瞳劑,是一種進階款輔具,對於延緩近視度數加深稍有加分;不過,對於孩子近視度數不穩常需換眼鏡度數的家長,費用不少。 一直是最重要的環境因子: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的時間已經證實是近視控制的關鍵,雖然機制尚未有清晰的輪廓,無論是陽光的哪一段光波,喚醒視網膜節細胞,還是促進大腦中的多巴胺保護視力,環境和光學介入,都是目前最熱門的研究重點。這也符合大多數民眾的觀察,如果一個孩子愛打球、愛運動,老是往外跑,在家裡坐不住,眼睛通常會更雪亮,視力比一般小孩更好。 近視是台灣孩子共同的困境,需要積極面對,目前有各種近視療法,各有其優缺點,每一個孩子開始治療近視時,都應該依據自身的需求,量身訂做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每一種治療方式都必須有3至6個月的觀察期,讓我們一齊為孩子營造一個更清晰的未來! 郭淑貞醫師 眼科 主治項目:青光眼、糖尿病眼疾、視網膜症、斜弱視、複視、兒童視力保健、角結膜疾病、倒睫、溢淚、白內障評估、一般眼疾、眼科手術及雷射治療 我要掛號

搶救腦中風 牢記FAST自助助人

早晚溫差大,容易使血管劇烈收縮,進而導致腦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發生。如果能在發生腦中風的第一時間送醫,有很大機會可以打通阻塞的血管,因此對腦中風有正確認知是相當重要的,或許某天發生在您身邊時,您就能具備自助助人的能力。 有三高的民眾應定期檢查,預防腦中風的風險。 什麼是腦中風? 腦中風又稱「急性腦血管疾病」,是因為急性的腦部血管梗塞導致缺血性病變損傷,或血管破裂溢血導致腦組織損害,所造成臨床上功能的障礙。 腦中風的分類 腦中風是因為腦部血管出問題,75%是腦血管阻塞,25%是腦血管自發性破裂。因此簡單分為兩類: 一、缺血性腦中風 常見下列兩種類型: 腦血栓:腦部血管逐漸硬化,造成管徑狹窄而導致阻塞。 腦栓塞:在阻塞部位外的其他地方帶來的栓子(以心臟最多,如血塊、細菌贅生物、脂肪或氣泡等),隨著血流進入腦部循環,在較小的腦血管造成阻塞。 二、出血性腦中風 依出血原因可分為以下三種: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所有腦出血最大宗 動脈瘤破裂:所造成之腦出血以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居多 動靜脈畸型:通常好發於年輕人,又稱為年輕人的腦出血。 造成腦中風的原因是什麼? 造成腦中風的危險因子通常是經年累月造成的,分為可改變的危險因子及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天氣、遺傳;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則包括:抽菸、飲食習慣、過量飲酒、缺乏運動、肥胖。此外,經由疾病控制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頸動脈狹窄、最近有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IA)、心房顫動、心臟病等。 怎麼知道自己中風了? 有突發性身體局部徵候時,可以請當事人微笑、舉手、說你好,只要無法做到任一動作時,就要趕快撥打119送醫急救。為能即時判斷急性腦中風症狀,可牢記「中風口訣FAST四步驟」: 一、「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二、「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三、「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以上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 四、「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發生中風的第一時間要怎麼辦? 保持鎮靜 迅速撥打119送往合格的緊急醫療醫院,儘量減少留在現場的時間。 切記!勿立即給予降血壓藥物及餵食任何食物。 將無力的那一側肢體朝上側臥,以避免嘔吐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 解開緊身衣物,如皮帶、胸罩、領帶..等,以幫助病患呼吸。並仔細監測病患的意識程度、呼吸、血壓與心跳之變化,上下肢、左右側運動與感覺的狀況。 確定及記錄中風症狀發生的時間,這個計時動作對後續的評估及治療很重要。 一旦發現中風症狀,4.5小時內送醫,才有機會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把阻塞血管打通。 如何預防腦中風? 量血壓血壓指心臟將血液打至全身對血管壁所造成的壓力,包括收縮壓及舒張壓;高血壓是腦中風的最主要危險因子,因此養成每日定期監測血壓變化及按時服藥是很重要的。 察覺並治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得到腦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但如果糖尿病患者能積極控制血糖與血壓,則可使腦中風的發生降低。 控制血脂高血脂症會加速動脈粥狀硬化,一般而言注意個人飲食與運動,可有效控制血脂肪,若仍無法控制則可請教醫師以藥物治療。 控制生活因子若有抽菸習慣,建議要戒菸;抽菸容易使血管動脈粥狀硬化及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增加腦中風機會,同樣的也請勿飲酒過量。 體重控制研究結果顯示,體重過重的人容易有代謝症候群,發生高血壓、糖尿病與心臟病,可說是集多種危險因子於一身。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可減少腦血管及心血管疾病發生。 頸動脈檢查頸動脈狹窄超過70%者,會增加近期發生腦中風機會。積極治療方法可以考慮施放血管內支架或施行外科摘除斑塊手術。其他則可給予抗血小板凝聚藥物或降血脂藥物,來減緩動脈硬化和減低血栓的形成。 其他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適度工作,充分休息及睡眠;放鬆心情、保持情緒穩定,勿憂慮、易怒。 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纖維食物、多喝水,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淋浴宜用溫水,水溫過高或過低都會使血管劇烈收縮,導致血壓升高。 適度規律運動,加速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 定期健康檢查,了解自我身體狀況。 葉柏延醫師 神經內科 主治項目:頭痛、癲癇、中風、半身不遂、肌力減退、肢體無力、手腳麻痛、頭痛、坐骨神經痛、肌肉抽搐、巴金森氏症 我要掛號

好好愛自己 容光煥發讓自信加倍

大病痊癒後,是否有新的人生觀?孩子長大了,生活重心發生轉移,如何因應改變?有人想要吃遍山珍海味、有人計畫環遊世界,也有人決定去做醫美,讓自己變漂亮! 皮秒雷射除了美白、除斑,還能改善細紋及粗大毛孔的問題。 案例一 中年的鄭女士罹患乳癌第二期,切除右側乳房,完成了放射線的全部療程,宛如新生的鄭女士決定善待自己,到聖馬爾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尋求皮秒雷射治療,改善臉上的斑點和暗沈,治療後親友都誇她至少年輕20歲,讓她相當開心,更有自信迎向未來的人生。 案例二 張女士的先生從事科技業,平時忙於工作,因此一家老小都交給她照料,是典型的「三明治世代」。張女士的生活重心圍繞各項家務、接送小孩上下學、補習,有時還要帶長輩就醫、幫忙送餐。直到小孩離家到外地上大學,她終於有時間好好打理自己的「門面」,決定以皮秒雷射去除困擾多年的黑斑和痘疤,讓自己的皮膚恢復年輕時的亮白狀態。 案例三 50歲的楊女士離婚後與80多歲的爸爸同住,臉上的雀斑讓她從小被冠上各種外號。楊爸爸人老心不老,平時喜歡上網學習各類新知,更新腦中的資訊,當得知皮秒雷射可安全有效去除各式斑點,便鼓勵女兒嘗試,就算女兒已步入中年,依然是他心中的小女孩,疼愛女兒的心情表露無遺。 皮秒雷射養膚更健康 聖馬爾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蔡宜臻指出,許多民眾對於雷射仍停留在過去的錯誤觀念,誤以為雷射會使臉皮越打越薄,甚至從正常的皮膚變成敏感肌。事實上,皮秒雷射是經過破壞再建設的過程,也就是養膚的概念,雷射後加強保濕及防曬,可更快修護皮膚,反而使皮膚變得更健康。 蔡宜臻醫師表示,皮秒雷射除了美白、除斑,還能改善細紋及粗大毛孔的問題。其最大特點是雷射光擊發時間短,對皮膚造成的熱傷害大為減少,術後反黑機率下降,恢復期也因此縮短。至於療程次數則視斑點的特性而定,淺層的斑點一次就可完全去除,較深層的斑點可能需要多次療程才能根除。 蔡宜臻醫師 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主治項目:一般皮膚疾病:女性及小兒皮膚病、蕁麻疹、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青春痘、病毒疣、雞眼、香港腳、蟹足腫醫學美容:雷射除斑、痘疤治療、雷射除毛、雷射點痔、光療、音波拉提、肉毒桿菌注射、除刺青 我要掛號

雙通道脊椎內視鏡微創翻修 治療高齡脊椎退化效果佳

年近90歲的王姓阿公,十多年前曾接受傳統脊椎手術治療,近日出現下背痛、腳麻無力的症狀,連平日最愛的公園也沒辦法去。聖馬爾定醫院骨關節重建科林宗志醫師,以雙通道內視鏡為王姓阿公進行翻修手術,徹底解決其脊椎不穩定及神經壓迫的問題,幫助阿公恢復自由行動力。 林宗志醫師為王阿公施行雙通道內視鏡翻修手術,阿公隔天即可下床活動。 友善高齡及翻修利器 林宗志醫師指出,雙通道內視鏡手術是治療高齡脊椎疾病的友善方式,更是脊椎翻修手術的利器。傳統的脊椎手術過程中,除了較大的傷口,影響更大的是大範圍的脊椎骨骼切除,以及附著的脊椎核心肌肉的破壞,導致術後的脊椎肌肉力量及背脊骨骼支撐大不如前,容易無力、腰痠背痛,更進一步造成之後的脊椎再退化。 新型的雙通道內視鏡克服手術上的限制,在放大的手術視野下精準治療病灶,只需要幾個一公分或更小的傷口即可完成,因手術傷口小,組織及骨骼結構破壞少、流血少,因此手術風險低、恢復快、住院天數較少,術後產生後遺症與併發症也比傳統手術少。 10多年前曾手術再退化 這位高齡近90歲的王阿公,十多年前的手術治療結果相當成功,不過之前的醫師也提醒說,十年後可能面臨脊椎再退化的問題,而需要二次手術。十多年後果不其然,王阿公的脊椎再度因退化變得不穩定,並有神經壓迫的問題,導致他的下背部疼痛不已,連帶造成腳麻無力,不僅白天坐立難安,夜裡也睡不安穩,平時喜歡「趴趴走」的他只能在家「顧厝」,內心感到相當鬱悶。 恢復快不需他人看護 王阿公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聖馬爾定醫院骨科求診,表明過了十幾年的時間,年紀更大了,體力更差了,身體的內科疾病更多了,心裡更害怕開刀了,對於再接受過去的傳統手術大刀來治療感到擔心,於是接受林宗志醫師的建議,利用最新的雙通道脊椎內視鏡技術,進行脊椎微創翻修手術治療。 王阿公術後隔天即可下床活動,他表示手術疼痛感及疲累虛弱的感覺,甚至比十多年前手術的時候來得少,術後短短幾天就恢復正常的生活方式,不須別人照顧看護,不僅獲得很好的治療成果,生活品質亦得到非常大的改善。 林宗志醫師 脊椎骨科醫師及骨關節重建科醫師 主治項目:關節重建置換及矯正手術、微創脊椎手術,微創脊椎內視鏡單,雙通道手術、肩,膝,手,踝關節內視鏡手術、手外科,及微創手外科內視鏡手術、骨質疏鬆治療及相關骨鬆治療手術、創傷骨科手術,運動醫學手術 我要掛號Facebook粉絲專頁

美國華僑專程至聖馬爾定 機械手臂換膝一週後日行萬步

76歲的美國華僑俞先生,3年前因退化性關節炎不良於行,外出總要旁人攙扶,內心雖然抗拒卻無能為力。趁著陪太太回台灣娘家,專程到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就醫,接受先進的羅莎機械手臂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一次更換兩側膝蓋。術後不到一週就能日行萬步,也能上下樓梯,令他相當滿意,他開心地說,終於又可以和太太四處旅遊,不用老是坐著等人了。 俞先生術後兩週返回美國,行前感謝黃立人醫師精湛醫術,讓他恢復自在行走。 特地南下到聖馬爾定醫院看診 俞先生是香港華僑,和來自台灣的太太定居美國已45年,日前特地利用陪太太返鄉探親的機會,從台北南下嘉義,掛聖馬爾定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黃立人醫師的門診。兩夫妻從未到過嘉義,朋友也告訴他們不必捨近求遠,在北部醫學中心就有相同的設備,但俞先生事前上網做功課,認為黃立人醫師值得信賴,看診時又與黃醫師理念相投,因此決定將自己的身體交給黃醫師。 俞先生說,羅莎手術系統雖然在美國發展的時間比台灣早,但他認為台灣的醫療服務更為細緻,而且同為華人,在討論病情上更容易溝通,所以才決定到台灣就醫。捨棄醫學中心則是因過去陪岳父就醫的經驗,診間人滿為患,甚至有的醫師只花幾分鐘就看完一個病人,讓他印象不佳。 尋求符合期望的手術治療 俞先生在3年多前,走路開始覺得膝蓋疼痛,尤其上下樓梯或走上坡路,更是痛到幾乎無法移動。他和太太都熱愛旅遊,特別喜歡去各地的國家公園遊覽,但園區地形崎嶇,他的腳常感到力不從心,只能坐著枯等,或者讓家人扶著他走。對於被稱為「老帥哥」的他,無法獨自行走讓他的心裡特別感到不舒服。 俞先生曾在美國就醫,以局部注射類固醇止痛,但維持不久又痛起來,也曾動過關節鏡手術,但術後必須長期到醫院復健,他怕麻煩只去了兩次就半途而廢,因此當得知羅莎手術是以走路取代復健,覺得符合他的期待,黃立人醫師和醫療團隊在術前詳細檢查及解說,也讓他非常放心,他只看了一次門診就決定接受羅莎手術治療。 一次換雙膝精準植入 黃立人醫師以羅莎機械手臂系統輔助,透過術前X光設計出最適合病人的人工膝關節尺寸及擺放定位,準確校正關節和植入物之間的密合度,以最小的侵入方式進行微創手術,保留更多健康的組織並減緩疼痛。且因手術時間比傳統手術短,不僅降低手術麻醉風險,也減少病人出血及發炎反應,病人術後通常只會有傷口縫合的疼痛感,恢復期大幅縮短。 俞先生一次更換兩側膝蓋,在恢復室就能活動雙腳,隔天即可下床。為了儘快復原,他在住院期間勤於練習走路和爬樓梯,僅僅不到一個星期,腳力便迅速恢復,每天走路都超過一萬步,甚至比正常人還能走。俞先生術後兩週返回門診拆線,經醫師判定復原狀況良好,隔天即和太太帶著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雙腿返回美國。 黃立人醫師 現任本院運動醫學科主任 主治項目:機械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脊椎手術、關節手術、顯微手術、關節鏡手術 我要掛號Facebook粉絲專頁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內視鏡術後不再坐立難安

52歲的張女士因坐骨神經痛,到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門診尋求治療,她抱怨平時坐立難安,甚至長期去做中醫推拿也不見效果,經骨科部暨骨關節重建科主任裴有成醫師以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為她移除突出的椎間盤軟骨,使其不再壓迫神經,徹底解決張女士腰椎及雙腿疼痛的問題。 內視鏡微創手術已是治療坐骨神經痛的主流 用盡方法還是痛 張女士從事市場工作,長期需搬重物,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已持續多年,剛開始只有輕微的痠痛感,隨著年齡增長,疼痛感轉移到骨盆、臀部、大腿和小腿,甚至一坐下或躺在床上,想站起來都很困難。雖然有服用抗發炎及止痛藥物,嘗試過復健牽引、熱療、電療、深部超音波,也試過按摩、推拿、針灸,但效果都很有限,只是短暫舒緩一下,不久又痛回來。 破壞小、恢復快的內視鏡手術 經X光及MRI(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發現,張女士的椎間盤軟骨突出明顯,腰椎也有滑脫現象,已嚴重壓迫神經。於是裴有成醫師為她施行新式的腰椎微創融合手術,在內視鏡放大的清晰視野下,進行椎間減壓,移除壞死、退化的軟骨,並以骨釘及支架固定。張女士術後疼痛立即獲得緩解,到恢復室時就可自行活動雙腳,隔天即下床行走,住院3天,返家後持續在骨科門診追蹤,恢復情況良好。 裴有成醫師指出,民眾普遍對於脊椎手術的風險疑慮高,患有椎間盤突出的病人多傾向於不開刀,只想靠吃藥或復健等保守治療來控制病情,臨床上也曾見因嚴重椎間盤突出,導致不良於行,甚至大小便失禁的案例。一旦保守治療無法改善,就應該考慮進行手術,避免造成神經壓迫或永久性的神經損傷。新型的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對肌肉組織的破壞程度較小,因此更為安全、恢復更快,可提供民眾作為手術的新選擇。 肌力訓練保護脊椎 脊椎分為頸椎、胸椎和腰椎,人體各種活動都需靠脊椎來協助。裴有成醫師強調,預防脊椎退化或病變,最重要的是養成運動習慣,鍛鍊肌肉及腰部的柔軟度,平時則應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例如勿過度負重、搬重物不要直接彎腰、避免久坐、長時間低頭滑手機等動作,如果有持續不適的症狀,也應儘早就醫治療。 裴有成醫師 骨科部主任暨骨關節重建科主任 主治項目:一般骨科、關節炎、脊椎骨刺、五十肩、脊椎矯形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 我要掛號

爆裂性骨折動彈不得 雙通道內視鏡術後迅速復原

40歲的陳小姐騎機車不小心與對向車輛相撞,強大的撞擊力將陳小姐彈出車外,當下覺得全身都動不了,經診斷為脊椎爆裂性骨折,聖馬爾定醫院骨科部林宗志醫師以「雙通道內視鏡微創手術」為她治療,隔天陳小姐便可下床行走,3天後就出院恢復正常生活。 內視鏡放大手術部位,提供醫師更好、更清晰的手術視野。 雙通道脊椎融合手術減少破壞 雙通道脊椎融合手術是經由微創方式,在內視鏡放大的視野下進行脊椎減壓、脊椎骨復位及重建,比肉眼看得更清楚,手術因此更仔細也更安全。內視鏡手術精準治療病灶,只需要幾個一公分或更小的傷口即可完成,無須破壞大量骨骼及軟組織結構,減少傳統脊椎手術可能發生腰痠背痛、無力的後遺症,對於脊椎治療有相當大的優勢。 不論是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長骨刺、脊椎狹窄神經壓迫,雙通道內視鏡技術可以精確、安全的達成椎間盤切除、脊椎減壓、脊椎椎體護架植入、脊椎融合等脊椎相關手術,對於年長、高齡、多重內科疾病、手術高風險患者,幫助極大。 爆裂性骨折常伴隨神經損傷 陳小姐日前車禍被救護車送到聖馬爾定醫院急診中心,一路上直喊腰痛,全身幾乎動彈不得,一度擔心自己會變成終生殘障。經安排脊椎核磁共振造影(MRI)檢查,發現她的腰椎第一節呈爆裂性骨折,需要動手術復位,在與家人和醫師商量後,決定採用新型的雙通道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 林宗志醫師指出,爆裂性骨折是一種嚴重的脊椎創傷意外,除了脊椎骨的骨折爆裂,常常伴隨脊椎神經的壓迫或是損傷,因此陳小姐才會痛到無法起身,需要進行脊椎內視鏡融合手術,植入骨釘及椎體護架(俗稱珠子),以支撐爆裂的脊椎節段。 傷口小恢復迅速 林宗志醫師表示,過去治療爆裂性骨折需要大範圍切開患處,至少需要橫跨上到下三到五節的脊椎節段,往往造成脊椎結構與脊椎旁核心肌群的傷害。如今採用微創固定融合手術,手術傷口僅約一公分,不只感染率較低、出血量少、對脊椎肌肉筋膜的損傷小,所以也大大縮短復原的時間,這也是陳小姐可以很快坐起、下床練習走路的主要因素。 林宗志醫師提醒患者,術後雖然症狀改善,但要避免復發,平常仍要維持正確的姿勢與習慣,適度運動和增加肌力訓練,一旦有持續不適的症狀發生,建議要及早就醫診斷,若因害怕隱忍,時間拖得愈久,反而會讓神經肌肉有萎縮麻痺的變化,此時就算開刀治療,恢復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林宗志醫師 脊椎骨科醫師及骨關節重建科醫師 主治項目:關節重建置換及矯正手術、微創脊椎手術,微創脊椎內視鏡單,雙通道手術、肩,膝,手,踝關節內視鏡手術、手外科,及微創手外科內視鏡手術、骨質疏鬆治療及相關骨鬆治療手術、創傷骨科手術,運動醫學手術 我要掛號Facebook粉絲專頁

羅莎手術置換雙側人工膝關節 一併拉直長短腳圓夢

59歲的柯先生因「長短腳」導致膝關節退化嚴重,聖馬爾定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黃立人醫師以羅莎機器人手臂輔助系統,為他置換雙側人工膝關節之餘,連帶將側翻彎曲的左腳拉直。40多年來,柯先生首度體驗雙腿正常行走的滋味,他形容自己的人生簡直從黑白變成彩色,對未來滿懷信心與希望。 柯先生40多年來首度感受雙腿一樣長,可以正常行走的滋味,感恩黃立人醫師妙手回春。 精準定位重心軸線 黃立人醫師表示,借助羅莎機器人手臂系統精準算出病人的重心軸線,定位軟組織的平衡,是使柯先生的「長短腳」復原的主因。這次他為柯先生同時置換雙腳人工膝關節,不用像傳統手術分兩階段進行,且因傷口小、流血少,恢復速度相對較快,柯先生隔天就可下床;第三天開始練習從病房走到護理站,用走路來復健;兩週後傷口拆線後就不用再回診。 拉直長短腳美夢成真 羅莎手術不僅消除柯先生退化性關節炎的僵硬及疼痛感,最令他驚喜的是,困擾42年的「長短腳」竟奇蹟般變得一樣長,這是過去只在夢境中出現的情景,如今透過手術,終於讓他美夢成真。 柯先生的「長短腳」起因於17歲發生的一場車禍,他回想當時騎摩托車摔倒,導致左腳骨折,因早期鄉下醫療觀念薄弱,家人帶他到國術館「喬骨」,接骨師打包票說沒問題,沒想到傷勢復原後變成長短腳,兩腳相差超過3公分。從此以後,他成為跛腳,走路時兩腳經常互相碰撞,穿的長褲都要量身訂做,必須將左邊褲腳裁短,還要在左腳墊上鞋墊,或是以鞋底加厚來平衡雙腳。 長短腳引發退化性關節炎 除了生活中的不便,因長時間依賴較長的右腳當作重心,較短的左腳便逐漸萎縮側彎,最後雙腳都引發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擔任聯結車司機的柯先生在上下車的當下,常感到疼痛吃力,外出時走一小段路就要休息,無法走完全程,只能在終點坐著等人。他曾嘗試吃止痛藥、打玻尿酸針劑來緩解疼痛,但都沒有效果,直到動了羅莎手術後,才獲得大幅改善。 柯先生開心地說,之前因行動不便無法出國旅遊,如今終於可以大步走出去,他想好好享受接下來的人生,工作之餘帶著太太到處走走,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也將加強鍛鍊身體和腿部肌力,讓手術後的雙腳一直維持在最佳狀態。 黃立人醫師 現任本院運動醫學科主任 主治項目:機械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脊椎手術、關節手術、顯微手術、關節鏡手術 我要掛號Facebook粉絲專頁

雙通道內視鏡減壓融合手術 解除高齡阿嬤下背痛

80歲的阿嬤因年紀大合併骨質疏鬆症,害怕動手術,一直強忍著下背痛及雙腳麻痛的不舒服。近兩個月痛到晚上無法成眠,白天更是寸步難行,還好聖馬爾定醫院脊椎骨科主任鄭錦昌醫師,為阿嬤施行「雙通道內視鏡減壓融合手術」,迅速解除疼痛感,阿嬤終於能睡個好覺,術後3天就開心出院。 內視鏡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對高齡患者相對友善。 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 阿嬤近半年來因下背痛,引發雙腳酸麻疼痛,看遍嘉義各大醫院及診所,不論吃藥或復健治療都無效,雖有醫師建議手術治療,但因年紀大,加上患有骨質疏鬆症,阿嬤和家人都擔心手術效果有限,尤其想到脊椎手術更害怕癱瘓不起,因此便一直忍耐。直到近兩個月實在痛到受不了,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可以說受盡病痛折磨,才認真考慮動手術。 阿嬤的家人四處探聽,得知聖馬爾定醫院有內視鏡微創脊椎手術,比傳統脊椎手術較安全,恢復也快,因此帶阿嬤前來求診。脊椎骨科主任鄭錦昌醫師為阿嬤進行X光及MRI(核磁共振)檢查,確認腰椎第3、4、5節呈退化性滑脫,合併脊椎狹窄,評估結果確實需要手術,否則無法改善症狀。 雙通道內視鏡減壓融合手術 鄭錦昌醫師考量阿嬤的年紀與骨鬆問題,建議安排雙通道內視鏡減壓融合手術,椎弓鋼釘特別使用骨鬆專用的鈦合金骨釘,並以骨水泥灌注加強穩定,在放大30倍的內視鏡視野下,清除所有骨刺及椎間盤,並植入俗稱「珠子」的椎體間椎籠,增加脊椎的穩定度。 內視鏡微創手術傷口小,術中流血極少,病人不必輸血,手術後雙腿麻痛也全部消失,隔天即可坐起,術後第2天可下床走路,術後第3天即出院。阿嬤和家人非常驚訝以一個80歲的老人接受脊椎手術,竟能恢復如此快速,還笑說早知道內視鏡脊椎手術這麼簡單,就早點來開刀,不用多痛半年。 對高齡病患相對友善 鄭錦昌醫師表示,高齡患者因身體機能較差,恢復能力較慢,很多還合併其他慢性病,手術風險比一般人更大。內視鏡微創手術對高齡者相對友善,因為不會破壞整個骨骼結構,而是從側邊肌肉進入,好比清理房子不必將屋頂通通掀開,只從門窗進去就能清好,因此術後恢復速度更快,安全性也更高。 鄭錦昌醫師 現任本院脊椎骨科主任 主治項目:微創內視鏡脊椎手術、微創脊椎手術、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脊椎側彎及駝背矯正、脊椎腫瘤及感染、脊椎骨折、坐骨神經痛、下背痛、骨質疏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我要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