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創新服務

聖馬爾定提供「長者量六力」免費評估 避免失能風險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變老,不要因失能而臥床,主要關鍵就是維持「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情緒)」六大功能。80歲的郭先生因獨居及重聽,缺乏社交互動,記憶力愈來愈差,聖馬爾定醫院衛教師以「長者量六力」評估收案後,主動介入治療及關懷,不但改善郭先生的身體功能,並引導他參與社區活動,讓他重新恢復樂觀開朗的心情。 營養師評估長者日常飲食並指導改善 及早發現衰退徵兆 郭先生早年經商,退休後賦閒在家,原本夫妻倆共同生活,幾年前因太太生病需人照顧,搬到外縣市與兒子同住,郭先生便獨居在嘉義市。郭先生長期配戴助聽器,患有三高慢性病,日常生活就是往返醫院和住家,偶爾找以前一起打桌球的球友聊天解悶。 最近郭先生到聖馬爾定醫院慢性病防治中心就診,衛教師主動為郭先生進行「長者量六力」功能評估,發現郭先生走路有小碎步情形,肌力和平衡感不佳,聽力和視力也不好,還有疑似憂鬱現象。他告訴衛教師,記憶力日漸退化,很多事一下子就忘記,整天躺在沙發不想動,完全提不起興趣出門,連助聽器故障也懶得去修。 跨醫療團隊介入治療 衛教師將郭先生轉介到復健科,發現他疑似罹患早期巴金森氏症,建議至神經內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接下來物理治療師、營養師、衛教師等跨團隊成員也積極介入,除了告知家人主動關心,並鼓勵郭先生參加病友團體,為他報名高齡健康講座暨共餐活動,提高社會參與度,教導他在家可以做的復健運動,增強肌耐力預防跌倒。之後郭先生的身體及精神狀態明顯獲得改善,終於願意主動去修好助聽器,恢復和家人及朋友的互動。 維持六力降低失能風險 聖馬爾定醫院門診護理組洪憶雯護理長表示,慢性病防治中心為65歲以上長者提供「長者量六力」免費評估,針對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情緒)等六大功能,進行專業的檢測,幫助長者及早發現衰退徵兆,早期介入運動訓練、營養飲食及社交互動,降低失能風險。此外,醫療團隊也會為多重慢性病的長者進行用藥整合評估,協助穩定控制病情。 (左圖)測試長者連續抱胸站起的能力、(右圖)衛教師評估認知功能之定向力 「長者量六力」免費評估不需掛號,可直接持健保卡到聖馬爾定醫院2樓慢性病防治中心衛教室,請民眾多利用每週一至週五下午1:30~4:30的時間,洽詢電話:05-2756000分機3311、3321。

本院創新一站式出院服務 大幅提升就醫便利性

為簡化出院流程,避免病患及家屬久候,聖馬爾定醫院創新一站式出院服務,可同時辦理繳費、領藥及開立診斷證明書,病患及家屬不必再奔波不同樓層及櫃檯辦理繁瑣的出院手續,只要在病房護理站就能輕鬆完成所有出院流程,大幅提升就醫的便利性。 出院病患及家屬只要在病房護理站,就能輕鬆完成所有出院流程。 30分鐘內搞定出院流程 對於病患與家屬來說,過去出院時的最大困擾,莫過於來回奔波病房護理站、批價櫃檯與領藥櫃檯的層層關卡,而且每一關都要大排長龍,不同樓層還要上下樓梯或等電梯,可說耗時又費力。 聖馬爾定醫院體貼病患及家屬,將出院繳費、領藥及開立診斷證明書,通通集中在病房護理站辦理。一旦醫師開立出院醫囑後,民眾只要在病房等待醫院發出的簡訊,然後到該樓層的護理站辦理相關手續,30分鐘內就可以完成所有出院流程。 病房領藥面對面衛教 一站式服務最大的變革,在於出院領藥不必再下樓到藥局,而是由護送人員將藥傳送到護理站,再由護理人員親送至病房,並且進行用藥衛教與出院注意事項說明,病患及家屬可同時聆聽,如有疑問也可以當面請教護理師,讓病人及家屬更了解出院後的照護,用藥也更安全。 護理人員為出院病患進行帶藥衛教 疏解急診候床壓力 一站式出院服務,不只讓出院病人省時省力、快速便利,也可以有效提升病房的利用率,縮短下一位住院病人的候床時間,尤其是急診候床的病人,可以儘快安排到病房靜養或是準備後續治療或手術,大大紓解醫病雙方的壓力。 聖馬爾定醫院從細微處看見民眾的需要,不斷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創新一站式出院服務,對出院病人而言,能儘快完成所有出院手續,更迅速返家休養;對醫院而言,提供更便利、更有效率的高品質服務,打造最暖心舒適與方便安全的友善就醫環境。

嘉義市運動地圖桌遊 預防失能退化保健康

時下年輕人聚會喜歡玩的桌遊,中老年人也能玩!本院創新結合桌遊與運動,創意推出「嘉義市運動地圖桌遊」,藉由遊戲做任務,達到手腦並用,活化身體機能,增進人際互動,有效預防失智症與肌少症。 嘉義市運動地圖桌遊創新玩法,老少咸宜。 腦力與肌力雙重訓練 許多醫學研究都證實,經常動動腦、規律運動可以預防老化,這款桌遊設計的初衷即在於此,尤其經過本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專業指導與認證,43張任務卡分別有助於肌力、伸展、平衡、有氧的運動指令,還有提升反應、知識、專注力的健康指令,可以獲得肌力與腦力的雙重訓練。 任務卡具備各種活化身體機能的功能,可以獲得肌力與腦力的雙重訓練 此外,醫學研究也顯示,多和朋友連絡,經常參與各類社交活動,可有效降低未來失智症纏身的風險。透過桌遊互動,組隊雙方你來我往,邊玩邊運動,還能邊和家人朋友連絡感情,也能在愉悅的遊戲過程中培養好心情,穩定情緒。 這款桌遊的目標對象除了中老年人,年輕族群和小朋友也能一起玩,不同世代可自行升級對抗玩法,共享遊戲樂趣,感情更加融洽。玩法並不複雜,類似於大富翁的競賽方式,最少2個人就可以玩,至多6個人。透過完成卡片指定任務獲得相對應點數,所有人返回終點後,最後積分多者獲勝。 邊玩桌遊邊認識社區健康據點 遊戲的地圖設計囊括嘉義市其中25處運動公園和本院承辦的18個社區健康小站及長照關懷據點,創意來自本院慢性病防治中心,護理長洪憶雯表示,可藉此認識居家附近有哪些地方可以去運動?哪裡有提供顧健康、活化身心課程的健康小站、關懷站及C級巷弄長照站?希望在民眾心中形成認知,鼓勵有需要的民眾多加利用,進而達到預防疾病及健康促進的目的。 遊戲的地圖設計囊括嘉義市運動公園和本院承辦的社區長照關懷據點 除了運動地圖,角色棋和骰子也別具特色,都是採圓角設計的木頭材質,觸感滑順,而且色彩繽紛,造型吸睛。任務卡分為綠色的運動小卡和粉紅色的健康小卡兩類,均為手繪的可愛圖樣,字體大且清晰,對中老年人相當友善。 運動小卡的指令包括:手臂、大腿、膝蓋、頸部、腰部伸展、深蹲、扭腰擺臀、原地、踮腳尖踏步、單腳站立、閉眼走直線、有氧拳擊等動作;健康小卡的指令則有:記憶數字總和、我是神射手、我是猜拳王、唱歌、畫畫、圖形知識、詞彙知識、接殺橡皮筋、心口不一等,足以讓沈寂已久的腦細胞動起來,身心變得更健康。 「嘉義市運動地圖桌遊」如何購買? 統一售價299元,所得將全數捐作「醫院發展基金」,可逕至本院「愛心小舖」購買。 地點:本院二樓商店街 時間:週一~週五9:30~17:00 專線:05-2756000分機1092

本院母嬰照護團隊推動親子共讀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許多醫學研究都證實,親子共讀有助於孩子腦部發育,提升未來學習的專注力及閱讀能力,同時可增進親子關係與情緒控管能力,好處多多,因此本院母嬰照護團隊自2019年起,便在院內推廣從孕期儘早開始親子共讀,鼓勵父母陪伴孩子說故事,為孩子的未來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什麼是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就是「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書籍」,在父母與孩子閱讀童書的過程中,父母透過與孩子的互動,藉由不同的語詞音調、肢體動作或眼神表情,分享彼此的思想、關懷以及感動。 親子共讀可以用很多種形式進行,但不變的核心價值就是在於「共」而非讀。「共」表示父母與孩子並不是上對下的指導關係,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互相影響以及成長。 親子共讀有什麼好處? 有助於腦部發育與未來學習 人類出生後腦部快速成長,一直到兩歲這段時間是腦部發育的黃金時期。早期經驗的互動刺激會影響腦神經的發育,剛出生嬰兒以感覺神經發展為主,接著在一歲以內,語言神經發展達到高峰。隨著共讀時,父母與孩子互動的感覺刺激,主要是聽覺與視覺,會增加孩子的詞彙數量和語文理解力。當孩子的語文理解力好,幫助腦部進行高等認知功能的學習。許多醫學研究都證實,親子共讀有助於孩子腦部發育與未來學習的專注力、閱讀能力。 增進親子關係與情緒控管能力 親子共讀的過程,父母和孩子彼此之間的有許多肢體互動與溝通,能帶來雙向的正面鼓勵,能夠有效的增進親子關係,父母和孩子建立有安全感的依附關係,並增進孩子的自信心,有助於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 另外,父母藉由閱讀圖畫書來引導孩子理解外在世界的不同事物,陪伴孩子隨著故事情節感受各種不同情緒,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父母不斷的引導與支持,可以協助孩子排解負向情緒,增進孩子的情緒控管能力。 閱讀習慣的養成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閱讀,需要大人帶領,讓幼兒從模仿行為而內化為生活習慣。孩子從出生就接觸圖畫書,一開始將圖畫書視為玩具,會咬書、丟書或撕書,但在共讀時,父母不只輸送給孩子生命經驗分享,更傳遞父母對孩子的滿滿關懷,讓孩子對書籍有美好的學習經驗,以後也會自然地親近書籍,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要如何進行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可以從懷孕就開始,準父母可以唸書、唱歌給胎兒聽,這樣做可增進親子情感的連結,降低懷孕的壓力和焦慮,促進胎兒的腦部發展,並培養共讀的好習慣。 從寶寶出生後,全家都可以一起進行親子共讀。尤其父母的聲音是寶寶最熟悉的,所以寶寶最喜歡聽父母的聲音。日常生活的任何活動,例如喝奶、洗澡、按摩、哄睡覺,只要和寶寶多說話就是進行親子共讀,父母對寶寶說話時,寶寶會感受父母的語調起伏與不同情緒,只要父母說得開心,寶寶就會聽得開心,不用太拘泥於唸哪本繪本,共讀時可以邊指著圖畫說明來讓孩子認識,並和生活經驗產生連結,刺激孩子的思考與想像力。 勿依賴3C電子保母 希望父母能打破「依賴3C電子保母」的壞習慣,建議父母開心地和寶寶互動,可以聊日常生活、說故事、唱童謠,父母用自己熟悉的母語來吸引寶寶,刺激寶寶的腦部發育,經由父母溫暖的懷抱和熟悉的聲音,和寶寶建立有安全感的依附關係,奠定孩子未來人格發展的基礎。 親子共讀從生命之初就可以開始,懷孕時讓寶寶聽見幸福的樂聲、待產時讓媽媽紓緩生產的心情、生產後讓全家享受親密的互動。希望所有的寶寶都能與父母、全家人建立愛的連結,一起展開人生的幸福旅程。 李欣蓉醫師 小兒科 主治項目:小兒內分泌疾病、兒童健檢、疫苗注射 我要掛號

本院引進最新達文西手術系統 組專業手術團隊服務在地鄉親

達文西手術系統正式啟用,聖馬爾定醫院也邁入醫療新紀元。 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不惜重資,引進目前全世界最新型的第四代達文西手術系統,提供病患手術新選擇,不必再大老遠跑到台北或大都市。院長陳美惠表示,先進的達文西手術系統加上最優秀的醫療團隊,使聖馬爾定醫院手術再升級,幫助病人就近獲得好的治療,快速恢復健康,造福更多在地鄉親。 做到醫學中心的優質頂尖技術 陳美惠院長表示,達文西系統是目前全球最精良的智慧手術系統之一,在台灣也幾乎是醫學中心等級的醫院才會購置。聖馬爾定醫院是小而美的區域教學醫院,引進達文西手術系統,不僅做到醫學中心的優質頂尖技術,也帶動提升雲嘉南在地的醫療水準,對聖馬爾定醫院更是立下新的里程碑,相當具有指標意義。 手術預後效果更佳 以達文西手術系統與傳統開刀手術比較,可以有效減少失血量、傷口小、降低疼痛、減少手術風險與合併症、降低術後感染風險、術後恢復較快、縮短住院天數,達到更好的預後效果。其優勢可展現在早期癌症、深層組織病灶或是複雜度高且精細的治療,聖馬爾定醫院已運用在一般外科、泌尿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及耳鼻喉科等方面的手術治療。 改變長時間站著開刀的模式 以前傳統的開刀手術,醫師開一台大型的刀可能就要站上將近十幾個小時,現在有了達文西系統,醫師全程坐著,可以避免長時間站著消耗體力,減輕疲勞,醫師可以在最好的身心體力狀態下,執行複雜且難度高的手術,更專注有效率,縮短手術時間,同時還能延長外科醫師的手術職涯。 醫師坐在控制台操控達文西手術系統,一改過去長時間站著開刀的情況。 超越人手的極限 達文西機器手臂能做出像人類的手部動作,甚至靈活度還超越人手的極限,可以做到540度、7個象限的轉動。在手術時能夠深入人手難以觸及的狹小空間,還可以活動自如,醫師再搭配高解析度的3D立體影像,就可以讓機器手臂做出非常精細的動作,達到精準精確的效果。 另外,機器手臂的穩定度非常高,不會有人手出現抖動或顫動的狀況。因此,透過機械手臂,手術的傷口小、出血量小,在手術時可以精準避開血管和神經,手術切割更細膩,減少流血,病人的恢復也就比較快。 開創聖馬爾定醫療新紀元 聖馬爾定醫院引進達文西手術系統開創了醫療的新紀元,啟用祝福典禮由院長陳美惠率領副院長陳美足醫師、鍾瑞容醫師、王中敬醫師、周詠欽醫師及外科部主任莊茂德醫師等共同揭幕,主禮神父趙永吉偕眾人至達文西機械手臂專用開刀房,為開刀房及達文西機器系統灑聖水祝福,祈禱天主的恩寵降福,與達文西機械手臂高精準的技術,提升病人手術品質安全,降低風險,幫助更多需要的民眾治癒身心。 院長陳美惠(左二)表示,先進的達文西手術系統加上最優秀的醫療團隊,使聖馬爾定醫院手術再升級。 神父為達文西專用開刀房及設備灑聖水,祈禱天主恩寵降福。

本院自助繳費機正式啟用 醫療E化再升級

好不容易挨到看完診,差最後一步批價繳費,就可以離開醫院了!沒想到一抽號碼牌,還要再等好幾十號,心情瞬間跌落谷底。現在起,您可以不用再排隊等候,到自助繳費機簡單點幾下,就能輕鬆完成繳費,除了為自己節省一些時間,還能幫其他無法使用自助繳費的人縮短等候時間,自助也助人。 本院新設自助繳費機,節省批價排隊時間。 近日曾到本院就醫的您發現了嗎?本院新設3台自助繳費機,分別位於1樓大廳服務台前及2樓電梯對面,獨一無二的塗裝設計及亮麗色彩相當吸睛,希望藉此吸引更多門診病患多加利用。 本院用心提升服務品質 本院批價採自助繳費機與人工櫃檯分流方式,有效提升醫療效率與服務品質。一方面縮短批價繳費的等待時間,提升醫院收費作業效率,降低人工櫃檯的壓力;另一方面紓解醫療尖峰時段的人潮,減少大廳壅塞,讓出動線與空間給看診民眾輕鬆的環境,讓民眾感受醫院的貼心服務。 持「門診快速自助繳費單」可使用 當您拿到印有QR碼的「門診快速自助繳費單」時,代表可以使用自助繳費機。使用自助繳費機只須4個步驟:(1)掃描繳費單QR碼並確認畫面資料(2)投入紙鈔或零錢(3)取出找零(4)取出收據,即可完成缴費,不必排隊等叫號,省時又便利。自助繳費機的操作方法簡單,長輩也能輕鬆上手,如有任何問題,現場隨時可找到服務人員幫忙解決。 當天看診者請多利用自助繳費機 自助繳費機限門診當天看診的病患使用,現階段只能使用現金支付,繳納費用限2萬元以下,使用時間為週一到週五9:00~17:00、週六9:00~12:00。至於急診、住院、非當日看診、有欠款、需開立診斷書、需出示證件優惠減免醫療費者,因自助繳費機尚無法判別,仍需抽取號碼牌,使用人工櫃檯繳費。

病人安全不漏接 電子紙提升團隊溝通時效

為提升醫療照護品質,本院持續發展智慧醫療,於重症加護病房全面導入電子紙資訊看板,取代傳統人工製作的床頭卡,整合病患資訊與醫療護理系統,即時更新病患資料。此舉可減輕護理人員交班時負擔,更提升照護團隊溝通的時效,使醫療團隊能快速而完整的掌握病患現況。 改善後資訊清楚且即時更新 運用資訊提升照護品質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世界各國積極投入健康資訊科技領域,藉由資訊化來提升醫療品質、促進病人安全、降低醫療成本、改善醫療可近性等。多項研究指出,護理資訊的建立可以增進護理評估的完整性,並減少人為因素造成不一致、不完整的病人資訊傳遞,因此本院將護理資訊和其他醫療資訊進行整合串聯,提升醫病溝通的品質,也達成無紙化環保節能。 完整交班保障病人安全 交班是醫療照護工作相當重要的環節之一,交班包含觀察、醫療訊息、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照顧需求,需有結構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有組織性的思路和語言。傳統的紙本交班方式,護理師需花費許多時間在書寫交班單,若因忙碌趕時間、字跡潦草等因素,易導致不完整交班等問題;不完整交班恐影響病人安全。 手工床頭卡易遺漏病人訊息 重症加護病患因疾病複雜性高,護理師交班時往往需要提醒特殊照護事項。過去會在病人床頭放置提醒標示牌,均為手工製作,有由醫院委外製作,或由各單位自行印製,若照護標語皆沒有符合護理師需求,再以手工書寫於便條紙,或在床頭卡加上文字註記。 由於書寫格式皆依據護理師個人經驗或習慣,常出現字體潦草、書寫顏色不一、重複塗改等現象,因而容易出現資訊錯誤,且無統一溝通用語,造成標示用詞不一致,而可能出現會錯意、遺漏等情形,無法落實醫療人員訊息傳遞的即時性。 未電子化前的病人床頭卡問題如下 訊息反覆塗改,易出現資訊錯誤。 負責護理師照護牌需每班更換,遺漏更新,造成病人或家屬無法獲得人員訊息。 須依醫囑執行更新照護訊息,尋找適合的標示牌,增加護理人員來回走動尋找的時間,形成額外負擔。 特殊照護標示牌用詞不一致及雜亂,不易辨識。 特殊照護標示牌委外製作成本高。 改善前以各式標示牌,甚至書寫方式呈現。 改善前各式資訊雜亂,用詞不一。 導入電子紙自動化管理 為了改善上述問題,本院著手整合醫療與護理資訊系統,建置後台資料庫,並在內、外、兒科加護病房使用電子紙資訊看板,提升醫療照護的行動性和即時性。電子紙為醫院的加護病房提供全面自動化管理,如值班醫師及負責護理師資料,皆由後台排班系統直接導入及時更新,更針對病人資訊共享醫療照護加以註記,為團隊溝通平台提供即時性訊息。 統一用詞減少溝通障礙 此外,電子紙後台有共同且統一的資料庫語言,護理師可依病患個別化的照護需求,執行交班特殊照護要點選取。於交班及檢視病人時有共同的語言及照護介面,可降低關鍵照護資訊解讀錯誤,達到團隊溝通不漏接的目標。且電子紙建置後,護理師不必再花時間尋找和抽取標語牌,亦不需額外耗費心力製作「特殊照護標語牌」,使照護工作更有效率。 完整的電子紙床頭卡資訊內容

「旅遊醫學特別門診」 讓您出國旅遊、留學好安心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各類交通工具的進步,國內、外旅遊風氣日漸盛行,觀光旅遊人數逐年成長,隨之而來的醫療保健相關照護之需求也日益受到重視。 圖片來源/Pexels 尤其是前往非洲或中南美洲,以及東南亞地區旅遊的風氣,在最近這幾年更是興盛;但不可諱言的是,這些地區中有許多國家,仍然處於許多傳染病的威脅之下,像是黃熱病、A型肝炎、傷寒、流行性腦膜炎、日本腦炎、瘧疾等。由於台灣醫療及公共衛生發達,這些傳染病多數早已根除或極少出現,使得一般民眾並沒有自然免疫的防護力,一旦前往上述國家,便會暴露於疾病的風險之下。 嘉義市唯一「旅遊醫學特別門診」 有鑑於此,本院家庭醫學科特地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建置了嘉義市唯一的「旅遊醫學特別門診」,提供相關醫療與諮詢服務,並接受衛生福利部委託,實施特殊疫苗的評估和注射,以提供高品質的旅遊醫學全人照護,使嘉義市民在享受旅遊的樂趣之餘,也能遠離傳染性疾病的威脅。 除了旅遊相關的疾病預防之外,近年來在國際化的趨勢下,出國就學或就業,已經形成新的潮流,但民眾在前往就學或就業地之前,往往會被要求要完成許多相關的檢查和疫苗注射,本院家醫科為服務在地嘉義市民,也於旅遊醫學門診中,提供就學和就業的相關醫療服務,歡迎民眾多多利用。 旅遊醫學門診服務項目 根據目的地評估相關疫情、分析及提供個別醫療諮詢。 提供各式疫苗注射及建議(包括疫苗施打的銜接)、瘧疾預防藥物的開立。 出國留學及工作之健康檢查、必要疫苗注射、一般健康評估。 常備藥物之準備與諮詢。 提供旅遊地相關資訊及旅遊健康護照(給旅行者隨身攜帶)。 回國民眾的疾病評估、治療及追蹤。 目的地的醫療制度及緊急醫療體系之資訊提供。 高山症的預防性治療。 時差調整。 旅遊醫學門診服務對象 一般短期出國民眾(旅遊觀光、商務、會議)[小於30天]。 海外長期滯留民眾(留/遊學、探親、工作、移民、替代役)[大於30天]。 特殊目的出國民眾(朝聖、醫療、遠洋漁船/貨輪)。 預約諮詢的團體。 疫苗注射項目 A、B型肝炎、黃熱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狂犬病、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德國麻疹、痲疹、腮腺炎、日本腦炎、小兒麻痹、水痘、肺結核皮膚測試、傷寒。 門診時間及地點 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1:30~4:00,於本院六樓健檢中心 諮詢專線:05-2756000轉分機3302、3303 張世強醫師 現任本院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執行長兼健檢中心主任 主治項目:一般疾病診治、慢性病長期追蹤治療、健康檢查規劃及後續追蹤處理 旅遊醫學門診

結合AI人工智慧 開啟「智能健檢」新時代

本院健康管理中心自2003年搬遷至醫療大樓6樓,至今已將近20年,為使健康管理中心的服務品質更加提升,本院於2019年底將其空間重新盤點並進行裝修,順利於2020年6月正式啟用。為減少顧客體檢時的緊張感,以居家休閒的風格搭配科技化的看板,打造全新健檢環境,並且搭配本院HACCP認證通過之廚房供應檢查餐,期望給受檢顧客不一樣的體檢方式。 近年來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為AI)在各大產業均被提及,各種人工智慧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發芽,本院健康管理中心為了提升服務品質,帶給顧客更好的感受,自2018年全面建置智能健檢,包含利用智能手環、自動報到及叫號系統、檢查數值自動上傳、健檢流程數位化、採血自動備管機、檢體高速傳送設備、智能異常追蹤管理系統及人工智慧電子問卷等等。 民眾從報到開始,整個健檢流程數位化,既快速又正確。利用檢體高速傳送設備,提升檢查報告效率。 智能健檢項目說明如下 1.智能手環: 顧客報到時與系統配對對應之手環,於各項體檢關卡,只要請顧客將手環靠近接收器即可於電腦螢幕上,呈現顧客基本資料及健檢流程,由於手環內含RFID之晶片,可以做為顧客定位使用,減少顧客迷路或找尋顧客的時間。 2.自動報到叫號系統: 顧客報到時,填入身分證號碼核對基本資料後,即可在單位內各體檢關卡之看板呈現報到狀態,以利工作人員執行檢查,減少顧客等待時間。 3.數位化流程及自動上傳系統: 以往各關卡如體溫、身高、體重、血壓及視力等,顧客量測後之數值,由健康管理中心人員填寫於紙張後再登打於報告系統;更新系統之後,顧客量測之數值皆可自動上傳於報告系統,可減少填寫錯誤或登打錯誤之風險。 4.採血自動備管機: 用於顧客執行抽血檢查時,利用檢驗系統自動合併健檢及門診之檢驗資料,並搭配自動備管機,由機器手臂自動將顧客資料貼於對應之採血管上,可避免貼錯顧客採血管之錯誤。 5.檢體高速傳送系統: 為減少運送顧客檢體上下樓層及等候電梯之時間,由歐洲引進檢體高速傳送系統,自六樓健康管理中心傳送至二樓檢驗科只需13~17秒,減少顧客等候報告之時間。 6.人工智慧電子化健康問卷: 為減少顧客填寫多份問卷所耗費之時間,建置人工智慧電子問卷,只需填入顧客身分證號碼或者病歷號碼,即可呈現最近一次問卷內容供顧客查核,如無須更改只需存檔即可。 7.智能異常追蹤管理系統: 顧客執行相關體檢結束後,相關之檢驗、檢查數值自動轉入異常追蹤管理系統,如屬於高危險之顧客,立即以簡訊傳送開立醫囑之醫師及單位內之健康管理師;一般異常之顧客則由系統自動區分為新案或者舊案,後續由健康管理師進行追蹤,除了管理報告異常之顧客,系統自動轉介健康促進相關部門,例如:戒菸需求轉介社區醫療部、BMI過高轉介營養室營養諮詢、B、C肝患者自動轉介保肝小組等。 預防勝於治療,近年來民眾自費體檢意願大幅提升,對於檢查的品質及內容更是不可馬虎,本院健康管理中心透過客製化的健檢套餐,舒服居家的受檢環境,再加上最新科技人工智慧的輔助之下,希望能帶給受檢的民眾更好的品質。 陳美足醫師 現任本院醫療副院長 主治項目:一般內科、消化道疾病、肝膽胰疾病、肥胖症疾病 我要掛號健康管理中心

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您必須正視! 正子檢查-篩出早期癌症的「照妖鏡」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台灣地區平均不到5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癌症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儼然成為國人最大殺手!正子檢查可說是腫瘤現形的最佳利器,堪稱早期癌症的「照妖鏡」。 正子檢查具有以下特點: 『準』─結合正子與電腦斷層檢查,提高腫瘤診斷準確性。 『好』─非侵入性、不過敏、安全性高。 『快』─掃描時間縮短,且一次全身性造影。 正子斷層掃描檢查 正子檢查常見Q&A 一、正子掃描可以查出什麼問題? 正子掃描主要應用在偵測癌腫瘤,或是作為高級健檢項目,以早期發現腫瘤,方便後續切片或手術,以及手術後放療、化療的追蹤療效。這就好像衛星雲圖發現颱風一樣,或是拿望遠鏡看哪裡有長草一樣。需要符合的標準稱為標準攝取值,是由兩次掃描比較得來的,但是各種癌症腫瘤太多,特性也不太一致,需要經驗豐富的專科醫師才能正確區分。而各種檢查方法都有不同的優點,常常在CT(電腦斷層)或MRI(磁振造影)無法確定時,正子掃描(PETCT)就發揮功用了。 二、做正子檢查有什麼好處? 正子檢查可以查出身體健康狀況,如癌症與發炎,或是腦退化與腦中風位置,甚至心血管鈣化程度。但是目前主要應用於九大健保給付的癌症,在治療及追蹤病情上都非常有幫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是它的最大特點。做正子檢查的好處就是,它是國際公認對於癌症早期發現的利器,如果CT是黑白的級別,PETCT就是彩色的。 三、檢查會有誤差嗎? 正子檢查跟其他檢查一樣也會有誤差,不過它的正確率達到九成以上,其他檢查約只有八成,誰好誰壞當下立判,尤其是對癌症的偵測,號稱21世紀癌症照妖鏡,因為它與生俱來有這種能力或功能,是其他檢查無法取代的。 四、哪些人適合做正子檢查? 在如今,台灣癌症毎5分鐘就有一人的情況下,毎位成年人都可以接受正子檢查,但是有家族癌症病史、近半年體重減輕很多,以及有不良嗜好,或需經常熬夜、頭暈,還有不明病痛、不明發燒者,更為需要優先考慮;另外,抽血腫瘤指數高的人,與無故出血者,也是要注意身體的高階檢查。 洽詢專線:05-2756000轉正子造影中心(分機3250、3251)轉健康管理中心(分機3302、3303) 門朝陽醫師 現任本院正子造影中心主任 主治項目:核子醫學各項影像檢查、RIA檢驗、正子影像檢查 正子造影中心

本院640切電腦斷層掃描儀 提供低劑量心臟血管及肺部檢查

隨著健康管理意識逐漸抬頭,民眾對於自身的健康越來越重視,健康檢查推廣主要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為目標,並鼓勵患者勇敢就醫,才不會延誤小病變成大病。 本院引進與醫學中心同等級的640切電腦斷層掃描儀,具有超高速度、低輻射量及高準確度的特點,呈現多角度、三度空間立體及血液動力學檢查影像,提供更精確的診斷資料,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及血管電腦斷層影像檢查,不僅可提供低劑量心臟血管及肺部檢查,亦是評估急性腦中風、心臟冠狀動脈鈣化的一大利器,有助於發現早期病灶,提前預防及治療。 高階的640切CT,具有超高速度、低輻射量及高準確度的特點。 冠狀動脈鈣化分析 心血管疾病多年來高居國人死因前列,隨著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改變,更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些人第一次發病便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嚴重的甚至猝死。要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就要重視冠狀動脈的健康,重要的觀察指標就是冠狀動脈鈣化的程度。冠狀動脈狹窄常因斑塊的沈積所引起,而沈積的斑塊常會鈣化,因此測量冠狀動脈的鈣化量亦可預估冠狀動脈狹窄的可能風險。 冠狀動脈鈣化評估篩檢是非侵襲性,且不必注射顯影劑,是以多層次電腦斷層掃描取樣,經過特殊軟體重組計算出鈣化指數。研究顯示,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與鈣化程度成正比,鈣化指數越高,冠狀動脈狹窄機率越高。舉例來說,如果鈣化指數為0,表示冠狀動脈狹窄的機率很低,2~5年內冠心病急性發作的機率很小;如果鈣化分數超過100,表示鈣化指數高,每年冠心病急性發作的機率會大於2%。 建議檢查對象 對於無症狀但屬於冠心病高危險群,例如有冠心病家族史、長期抽菸、高血壓、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年齡超過40歲、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及生活作息不正常者,或有疑似冠心病症狀者,例如不明胸悶、胸痛等,透過冠狀動脈鈣化指數的篩檢,可以顯示冠狀動脈鈣化斑塊所在的位置及程度,幫助受檢者及醫師做出正確處置。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 隨著國人壽命延長,癌症的發生率逐年升高,而肺癌更是頭號殺手。肺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讓患者不易察覺,而錯失早期發現的良機。肺癌和其他癌症一樣,是由不正常的細胞不斷地分裂增殖,並破壞周圍正常組織而形成,但若能早期發現,在腫瘤很小的時候予以切除,病人可以有很高的存活機會。 傳統上是使用胸部X光來篩檢肺癌,但其偵測病灶的能力極限為1公分,當肺部病灶小於1公分時,不容易在胸部X光上呈現。近年來則發展出一種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的篩檢方法,相較於一般X光片或痰液細胞學檢查,有更精準與更敏感的偵測率,而且電腦斷層影像沒有死角,無論病灶在肺部何處,都能做很好的型態與大小分析。 肺癌治療的成功率和早期發現有很大的關係,一般建議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胸部X光檢查。另外,對近親有肺癌病史或長年抽菸的高危險群,若經濟能力許可,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無疑是一項篩檢肺部疾病不錯的檢查工具。 建議檢查對象 家族有肺部疾病史 吸菸或暴露在二手菸環境者 工作環境多煙塵者 經常待在通風不良廚房的家庭主婦 檢查利器讓病灶無所遁形 除了上述冠狀動脈鈣化分析及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640切電腦斷層掃描儀對於腦部病變與全身腫瘤也能診斷,可同時完成頸部、腦血管狹窄偵測及全腦血液灌流功能性造影;針對腦血管病變、中風患者,提供臨床醫師準確的診斷及用藥、血管支架放置或手術的參考,還可偵測出極小部位的癌症病灶,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目的。 希望藉由高端儀器的引進,搭配完善的健檢服務,造福更多社區民眾,讓大家都能擁有高品質的健康生活。

膝十字韌帶重建的新選擇─異體捐贈的阿基里斯韌帶

一名35歲蘇姓男子,因騎機車閃避路人導致車禍摔車,造成左膝撞擊後,嚴重疼痛,無法行走。先至急診就診,初步X光片檢查並無骨折異常,但仍無法行走,因而轉至本院骨科求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左膝前後十字韌帶皆斷裂,膝關節不穩無法負重行走。主治的骨科副主任黃立人醫師在與患者討論後,建議蘇先生可使用異體韌帶(捐贈的阿基里斯韌帶)進行內視鏡前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 異體韌帶全程低溫保存運送以異體韌帶進行內視鏡重建手術 韌帶重建的三種選擇 黃立人醫師指出,現行重建韌帶的選擇有自體韌帶、異體韌帶及人工韌帶,目前台灣民眾多以自體韌帶為主。但自體韌帶需以患者本身的大腿後肌來進行重建,關鍵在於患者的肌腱常不夠粗且脆弱,加上要多開取大腿後肌的傷口,形同額外再傷害,復原與復健時間也相對拉長。 而人工韌帶在台灣已使用十幾年,是由強力尼龍線組成,但效果不一定比自體韌帶好,原因在於重建自體、異體韌帶皆會與骨頭結合成長,人工韌帶卻需以強硬的鈦合金螺絲,固定在脛骨與股骨端。因此,人工韌帶與骨頭若連接不夠結實,就會導致韌帶鬆脫、脛骨不癒合而造成關節不穩定。 因蘇先生前後十字韌帶皆斷掉,若皆取自體韌帶重建,則需再取另一支健康的腳或其他部位的肌腱來重建,術後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活動限制。黃立人醫師與蘇先生詳細討論後,並考量蘇先生需盡快回到職場(自家瓦斯行扛瓦斯)的需求,決定以捐贈的阿基里斯腱進行重建手術。 異體韌帶重建傷口小、恢復快 黃立人醫師解釋,異體韌帶最適合患者需求,且不會有自體韌帶不夠粗、不夠長的缺點;此外,固定異體韌帶使用兩年內可吸收的螺絲釘,可以提高重建韌帶與骨頭的密合度。以異體韌帶進行十字韌帶重建,主要優勢是美觀、傷口小,不需額外取韌帶,疼痛度大大降低,初期立即有穩定的固定效果,手術時間短,約30~40分鐘即可完成,且癒合也較快。而且異體韌帶是最接近病患原本十字韌體結構的移植物,術後復原生長狀況會最能夠回復到受傷前的狀態,異體韌帶的強度甚至比自體肌腱還強。 本院醫療團隊相當看重這次內視鏡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為了保險起見,決定開兩次手術再決定重建韌帶的選擇。第一次手術採取內視鏡觀察前後十字韌帶傷勢範圍及損傷狀況,隔日再進行以異體韌帶做前後十字韌帶重建手術。黃立人醫師表示,在歐美國家幾乎都已採用捐贈的異體韌帶,因為來源多、迅速且有保險給付;台灣則直到近年才開放。手術當天,本院將異體韌帶從人體組織庫以負40度以下低溫保存,運送到開刀房進行手術替換,藉由高端溫度紀錄器全程監控,並每隔10分鐘由儀器自動記錄,嚴格把關管理流程。 蘇先生在術後數天出院,隨即展開行走及運動復健,恢復期只需穿戴活動式膝關節護膝約六個月。這次的十字韌帶重建手術不但傷口小且恢復時間短,術後經由門診追蹤結果復原良好,令病患及家屬都感到十分滿意。 選擇信賴的醫療團隊 儘管以異體韌帶重建的效果佳,但年紀大與骨質疏鬆症患者並不適用,因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是需要強壯的骨頭做基底,才能提高手術成功率。不管患者選擇何種重建韌帶,最重要的是與醫師做詳細的評估與討論。 前後十字韌帶受傷常見於各類激烈性的運動傷害,同時在各種車禍意外高速撞擊下屢見不鮮,本例的蘇先生就是機車行駛中,為閃避突然闖出的牽腳踏車行人,才在高速下摔車。 目前內視鏡十字韌帶重建術是一項普遍且成熟的手術。隨著醫療科技與技術的進步,十字韌帶重建以關節鏡手術來治療,不僅傷口小,且比以往有更多的選擇,因此,術前與執刀醫師詳細溝通討論,選擇符合自身狀況的治療方式,便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只是一時的,但盡快恢復行走,重返職場與生活卻是一輩子的,對患者而言,找到信賴的醫療團隊幫忙治療,才是患者真正需要的。 患者(左)現身說法,感謝黃立人醫師(右)及醫療團隊協助他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