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區關懷

「有心」的阿里山團隊 「五星」的評價肯定

聖馬爾定醫院阿里山醫療站把愛送上山,獲各界肯定,連民眾也給「五星」評價。醫療站主任洪健智醫師笑著說:「我們的GoogleMap評論拿到『五星』滿級分,表示民眾真正感受到醫療團隊的『有心』服務。」(「有心」台語諧音五星) 阿里山醫療站365天24小時全年無休,醫療團隊日夜接力守護不中斷,即使颱風停班停課,醫療站仍是照常服務。洪健智主任回想之前冒著風雨上山,有次車子被落石砸中、輪胎受損,也多次頂著濃霧密佈低能見度前進。「風雨無阻使命必達,因為病患正等著我們的醫療服務!」 阿里山醫療站24小時全年無休,即使半夜急診,按電鈴就開診。 時刻應付突發狀況 醫療站主要服務對象為在地住民與上山遊客。有次進香團巴士不慎撞上山壁,9名傷患就近送至醫療站,洪主任趕緊檢傷分類,先處理重傷民眾再交由救護車送下山到醫院進一步治療。洪主任說,最後所有人都順利救回,醫療站發揮功能,幫重傷患者爭取更多救命時間。也曾經有遊客感覺噁心嘔吐,原以為是暈車,檢查後發現是心肌梗塞徵兆,趕緊聯絡救護車送下山做心導管治療。 洪健智主任說,當地民眾對疾病治療的觀念比較薄弱,身體不舒服大多能忍就忍,除非撐不住才來就醫,甚至已經很嚴重且錯過黃金治療期,相當令人不捨。有位阿伯覺得頸部痠軟無力,忍無可忍才來醫療站,檢查發現血壓超過200mmHg「已經爆表」。 除了白天看診,也有民眾半夜按門鈴掛急診或是打電話求助。有次跨年夜不平靜,一個晚上陸陸續續來5組病人,處理完一組又來一組。洪主任說,民眾跨年夜出遊發生不幸事故,醫師也徹夜未眠,算是陪民眾一起守歲跨年! 如同朋友的醫病關係 也有位阿嬤曾經三番兩次半夜打電話到醫療站諮詢睡不著怎麼辦?洪主任知道阿嬤其實是獨居孤單心情不好才失眠,於是教阿嬤放鬆也陪她聊聊。洪主任說,雖然半夜被吵起來變成他睡不好,但是患者願意找他們聊心裡話,表示他們被需要、被信任,是患者的寄託,照顧患者身心靈健康就是他們的天職。 「病患真的把我們當家人,閒話家常分享生活近況,也分送自家種的蔬菜水果,或是真心的微笑、真誠的一句感謝,讓我們覺得溫馨感動。」看到病人經過治療症狀改善,檢查數值轉好,成果看得見,真正解決民眾的健康問題,感覺很有成就感。洪健智主任說,「我想這就是阿里山醫療站的意義和價值!」

阿里山居家醫療貼近民眾需要 遠距視訊拉近醫療落差

「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聖馬爾定醫院阿里山醫療團隊不只「把愛送上山」,而且還進一步「送到家」。醫護聯手主動出撃到宅巡診,貼近山地偏鄉高齡、獨居、臥床或行動不便長輩的醫療需求。阿里山到宅醫療貼近民眾需求 阿里山居家醫療服務深入達邦、特富野山地部落,每月一次,每次3至5戶個案。阿里山醫療站主任洪健智醫師親自開車,兩位護理人員陪同,帶著簡易器材到府看診,名符其實「家庭醫師」。 單趟車程大約一、二個小時,深山道路蜿蜒崎嶇狹窄,會車不易,尤其怕颱風、梅雨遇到坍方落石、天雨路滑,或是濃霧能見度低,開車膽顫心驚。洪健智醫師說,在旅遊旺季、櫻花季為避免塞車,得趁著天未亮摸黑出門,早出晚歸,看診兼駕駛,一整天下來已筋疲力竭。 「對的事就要堅持做下去!」醫療團隊心繫病人的健康,每次上山即使路途遙遠勞頓,都還是振作精神使命必達。「我們不是做做樣子的家庭訪問,而是真正幫個案長輩解決健康問題!」洪健智醫師說,到宅看診能實際瞭解病人在家生活情形、服藥狀況、居家環境安全與衛生、照顧者的照顧與互動,再給予真正適合的治療處方與照護指引,也可以現場同時向病人及家屬一起做衛教。 有些長輩長期看病拿藥,到宅看診才被發現藥剩一堆,未按時服藥無所遁形。有些久病臥床,居家巡診發現病人已經壓瘡發炎感染。有次一位家屬指著床鋪說,阿嬤最近睡眠比較好,都睡很久很沉。洪醫師檢查一看不得了,阿嬤嚴重低血壓,是意識昏迷而不是熟睡,趕緊聯絡救護車送下山到醫院治療。洪健智醫師說,這些都不是在診間可以看到的真實情形,但是對病人健康卻至關重要。 阿里山居家醫療不只到宅看診,連領藥也幫忙送到家,甚至依照病人情況先磨粉或分藥,由居家照服員或社工協助送藥,真正貼近病人需求,貼心服務。 除了居家醫療,阿里山醫療站近幾年推出遠距視訊會診服務,藉由網路科技也能做專科檢查。眼科郭淑貞醫師與家庭醫學科莊政達醫師合作,提供每週眼科遠距看診與檢查服務,民眾在阿里山醫療站由莊政達醫師協助操作檢測,檢查畫面透過網路連線,同步傳送至聖馬爾定大雅院區診間,由郭淑貞醫師即時線上解說病情。在山上的家醫科醫師會診山下的眼科醫師,提供專業便利的醫療服務。 郭淑貞醫師說,跨科醫師合作的遠距醫療門診,克服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提升民眾就診檢查的意願,對於病況追蹤控制或及早發現治療,都發揮良好效果。

阿里山上的救命燈塔 安全感的存在

提起和阿里山醫療站的緣份,羅大姐心中滿是感恩,她和兒子先後遭遇重大意外,還好有醫療站提供及時救治,穩住了傷勢,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事件過後,每當有醫護人員前往羅大姐開設的餐廳用餐,她總是熱情招待,不是打折就是多送幾道菜,和醫療站醫護人員早已形同一家人。半夜急診可說是阿里山醫療站的日常 燙傷幸有醫療站日夜換藥 阿里山醫療站於1998年成立,隔年羅大姐就因燙傷成了醫療站的「常客」。當時羅大姐參加兒子幼稚園舉辦的親子火鍋餐敘活動,因家中開設餐廳,個性古道熱腸,她主動為參加的師生及家長續湯加菜,沒想到端著熱湯走出廚房時,竟不小心滑倒,大家立刻朝著她的傷口沖水,並將她送到5分鐘車程外的醫療站急救。 阿里山醫療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醫護人員每天早晚兩次為羅大姐的傷口換藥,長達兩個半月,即使過年期間也沒有間斷,才使她的傷口不致惡化。羅大姐說,如果早個兩年沒有醫療站,她不敢想像自己會讓偏方折騰多久。 只要按門鈴就開門 燙傷事件經過兩年,羅大姐家又遭遇意外,這次是兒子被急駛而來的車子撞上,當時她的先生一把抱起孩子衝向醫療站,醫療站雖然已拉下鐵捲門休息,但她猛按醫療站的電鈴大喊救命,醫療站也馬上敞開大門,經過一番搶救,終於救回孩子一命。 經過這兩次意外,更加凸顯阿里山醫療站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專業的醫師和護理師在山上守著,居民遇到需要和時間賽跑的病症時該怎麼辦?下山最少也要一個小時的車程,搶救生命分秒必爭,對居民們來說,有醫療站在,才有安全感。阿里山醫療站24小時全年無休,默默守護山上居民的健康。

腦麻患者勇敢克服逆境 聖馬爾定復健科悉心助力成長

腦性麻痺大多合併動作障礙,必須靠長期復健加以矯正及控制。22歲的小穎是聖馬爾定醫院復健科的「老病號」,憑藉堅強的意志力突破復健瓶頸,肢體行動已進步到不需依賴輔具的程度。小穎努力克服身體障礙,畢業後立即投入職場,甚至主動擔起照顧家人的責任,令治療師們佩服不已,希望藉由調整復健治療方案,幫助她及早適應職場環境,在新的人生階段走得更順利。 職能治療訓練手部精細動作 物理與職能治療雙管齊下 小穎一出生即被判定為腦性麻痺,除了四肢不協調,還有斜視問題,幸好認知功能沒有受到影響,智力與一般人無異,也順利讀到大學畢業。她從10歲就開始到聖馬爾定醫院復健,醫師為她安排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雙管齊下,每週一次的療程持續到現在,12年來從未間斷。 腦麻患者的肢體關節硬化,需透過拉筋維持其運動功能,但拉筋的疼痛感常令患者抗拒,不少人因此半途而廢。小穎不僅忍痛在醫院認真復健,回到家後還會照著物理治療師的指導,加強自我訓練,無形中慢慢進步,目前已不用依靠輔具就可行走。 物理治療加強肢體肌耐力 積極面對悲慘的命運 小穎努力克服天生殘疾的同時,也勇敢對抗命運的不公。從她有記憶以來,媽媽即臥病在床,爸爸也離家不知去向,近日扶養她長大的外婆還不幸罹癌,使原本艱難的生活雪上加霜。但小穎並未因此自怨自艾,一畢業即投入職場工作,賺錢養活自己也補貼家計,下班回到家還主動幫忙照料媽媽和外婆,一家人雖然過得辛苦卻不喪志,相互鼓勵樂觀面對人生。 調整復健計畫幫助適應職場 而隨著小穎畢業進入社會,生活發生改變,醫院為她制訂的復健治療計畫也將進行調整。物理治療師打算為她加強小肌肉及下肢穩定站立的訓練,以協助她順利適應職場需久站的環境;職能治療師則將側重空間相對位置的訓練,希望能幫助她克服斜視困擾,進而有能力使用電動車拓展工作場域。 物理治療師楊鵑蔓表示,腦麻兒復健突破的關鍵在於青春期,因為此時身體快速成長,如果肌耐力跟不上,肢體障礙的狀況很容易惡化。小穎憑藉自己的努力,配合治療適時調整復健治療方案,終於順利邁過青春期。此外,腦麻的孩子可能在肢體、語言或視力方面受損,但透過早療與不間斷的復健,可以將身體功能發揮到最大,也提醒家長不要輕忽。

有溫度的照護及陪伴 聖仁失智照護家園關懷服務

失智症的海嘯正向許多家庭席捲而來,本院陳美惠院長深刻了解到嘉義市是一個失智人口偏高的地區,必須有一個符合人性又兼具科技的照護中心,於是歷時6年籌建募款,心中理想的「聖仁失智照護家園」終於落成啟用,院牧部也開始提供關懷服務,希望走入失智長輩的世界,療癒他們的心靈。 為失智長輩提供靈性關懷 照顧失智的長輩,真的不是表面上看來這麼簡單。院牧部的關懷師在接受失智照護課程,包括與失智者的溝通與技巧、精神行為危機處理、照顧技巧、視訊課程以及家屬的悲傷陪伴等培訓後,正式進入聖仁照護家園陪伴這些老小孩。 院牧部不只關懷醫院的病人、家屬、員工,也走入社區,給予長輩靈性的關顧。每位失智長輩背後都有一篇生命故事,有些章節他們已經忘了、模糊了,可是有些章節卻記得非常清楚,而他們記得的人事物當中,可能是美好的,也有的是悲傷的。 失智症的初期、中期及晚期的症狀落差非常明顯。當我在聖仁陪伴這些長輩時,特別感到心酸,因為外面還有好多失智的長輩無法進入這個有溫度、有愛與關懷的團體家屋。我們不與長輩爭辯,不責怪長輩忘記,長輩不願意動也不勉強,但會適時與他們說說話,拉他們動一動;長輩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我們就在旁邊聽著然後真誠的回應;長輩視幻聽,便想辦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我們只給予鼓勵、重複練習及情緒的支持。 修女以遊戲方式和長輩互動,藉機鍛鍊腦力。 信仰讓情緒找到出口 我們也特別把耶穌帶進長輩的日常生活當中,雖然前一秒剛說過,後一秒他們全忘了。但是,我相信耶穌正在用祂的方式陪伴與治癒這些長輩。有一位阿公聽完耶穌誕生的故事,知道耶穌是為了愛我們而來到世上,他告訴修女聽完後很想哭。從阿公的言談舉止中,我發現他的心中有一些哀傷,當我更進一步了解,才發現他極度需要孩子們的關心、陪伴以及尊重;雖然他故作堅強,還有輕微失智,但對於關心與愛的需求是不會消失的。當我們給予聆聽、同理後,阿公的情緒得到很大的紓解,雖然他一直重複所有的故事情節,但卻讓他的情緒有一個出口,當把心中不為人知的一面說出來後,臉上展露出終於被理解的表情,讓我看了也好想掉淚。 聖母媽媽陪伴及代禱 在聖仁家園裡,不可或缺的當屬我們的聖母媽媽,院長特地放了一尊法蒂瑪聖母陪伴所有的長輩。照顧人員告訴我們,另一位阿公從一開始到聖仁家園,每天都坐在聖母像前看著聖母,阿公一直說這位仙女好漂亮,他想買回家。院長知道聖母的陪伴及代禱是多麼重要,失智長輩的靈性照顧很不容易,陪伴的人要很有技巧的引導以及更多的同理心、耐心地聆聽。我們的使命就是要讓這些居住在遺忘星球的居民身、心、靈都獲得平安,希望在他們最後的記憶中,裝的都是耶穌給他們滿滿的愛。 法蒂瑪聖母置於聖仁家園一角,帶給長輩支持的力量。 失智長輩在聖仁家園,如同在家一般自在。

永遠的「李大夫爸爸」 仁醫典範長存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榮譽副院長李豫安一生奉獻醫療,視病猶親,對同事也傾其所能付出關心,是大家眼中既嚴厲又溫暖的「李大夫爸爸」。2023年1月31日因病辭世,享年77歲,留給病患及親友無限的懷念。李副院長在病中寫下回憶錄,細數行醫過程,有不少難忘的瞬間;而他對於外科手術的全心投入、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更足以作為年輕醫師學習的榜樣。 李豫安副院長照料病人無微不至 自學麻醉創手術零失敗紀錄 畢業於國防醫學院的李豫安醫師,在軍醫院接受過10年紮實的外科訓練,1984年退伍後,選擇到聖馬爾定醫院服務。當時醫院沒有外科主治醫師,整個嘉義市外科醫師都非常少,也沒有麻醉科醫師,所以在排手術時,都會請在外流動的麻醉護士處理,臨床醫師還要承擔麻醉的風險。在此情況下,他強迫自己學會脊椎硬膜上、尾椎及臂神經叢麻醉,練就從麻醉到手術一手包辦的硬實力。 李豫安在軍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曾遭遇腎臟手術失敗而失去病患的憾事,為了救回每一位病患,他開始深入研讀有關泌尿外科的手術,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攝護腺的手術,以至於後來他到聖馬爾定醫院服務近40年期間,創下腎臟摘除術零死亡率的紀錄。 印象深刻的病患 令他印象深刻的有一位40歲左右的婦女因急性腹痛入院,經檢查左腎有巨大的腫瘤併出血,此前3個月病人才在北部醫學中心開過子宮摘除手術。在全身麻醉下,他採用胸腹切開的模式,才將一個籃球大(約3公斤)的左腎腫瘤順利摘除,最後病理切片報告為腎臟癌,還好及時發現沒有擴散。至今已過了30年,這位病人的癌症未曾再復發,安然無恙活得逍遙自在。 還有一位中年左右的老師因急性腹痛入院,白血球超過3萬,血壓只有60mmHg左右,命在旦夕。經理學檢查,腹脹有明顯壓痛,在此種情況下已來不及做進一步檢查,和家屬溝通後,緊急執行剖腹探查手術,進入腹腔內時鮮血湧出,因病人並無外傷病史,判定為主動脈破裂,立刻採取大量輸血及止血動作,30分鐘灌注1萬CC的血液,止血後判定為腎臟下3-A破裂,隨後病人血壓立刻恢復正常,順利存活過來。 全能型外科醫師 李豫安是台灣少見的全能型外科醫師,先後取得外科、消化外科、乳房外科及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資格,早期還曾至台北榮總胸腔外科進修,完成多例手術。80年代聖馬爾定民權舊院時期尚無骨科醫師,當時他曾拜託學弟前來幫忙,從中學習到不少骨科知識及技術,之後他甚至獨自開過不少骨科手術。 除了本身勤奮好學,他對於各項手術更是追求極致。不管是到醫學中心繼續進修,或是到美國學習顯微手術,都是他主動爭取,並且事前做好準備功夫,因此可以很快進入狀況,學習效率驚人。當他回到嘉義時,為了使技術更加純熟,甚至自己飼養天竺鼠,自我訓練持續半年,之後超過百例洗腎病人的動靜脈廔管,他都用顯微手術順利完成。 李豫安回憶,在行醫過程中秉持著術德兼備的原則,不論黨派、宗教、貧富皆給予最適切的檢查及治療,讓病人健健康康的出院更是他最大的願望。他很少要求病人自付材料費或醫療費,對於弱勢族群盡力幫忙,也曾幫助本院及外院許多的醫生處理併發症,消彌不少醫療糾紛,不但義務幫忙還得承擔責任,因此他捫心自問,一生行醫已做到仁至義盡,問心無愧。 亦師亦父令人不捨 在院內,大家都稱呼李豫安為「李大夫」、「李副」,比較熟識的晚輩則親切稱他「李爸」。一般外科主任吳東龍醫師與他有著亦師亦父的情感,吳東龍說,他從初出茅廬到成為一位成熟的主治醫師,是李豫安慢慢帶著他成長,遇到臨床上的疑難雜症總是不厭其煩、隨傳隨到,生活上也常帶著他去釣魚、打球來疏壓,不但是他的恩師,更像是慈父。 李豫安多年的跟診助理曾佩嫻與林淑娥說,李豫安自己是個急性子,對病人卻相當有耐心,所以大部份病人都很「死忠」。雖然對他們工作上的要求相當嚴厲,私下卻展現細心而溫暖的一面,例如李豫安平時愛好麵食,經常親自下廚做葱油餅、水餃,或者做滷味、炒小魚乾辣椒,都會特意準備分享給他們,還會記得每個人的口味,讓他們既驚喜又感動。 李豫安照顧病人無微不至,卻忽略自己的健康,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仍掛念病患,叮囑其他外科醫師接手治療。李豫安獻身醫療半世紀,不斷散發光和熱,救治無數病患,如今斯人遠走,但他留下的精神與典範將永遠留在大家心中,令人無比感念。 李豫安醫師(中)與外科醫療團隊同儕。 在醫師節感恩彌撒中代表獻蠟燭,象徵為病人點亮希望之光。

追思良醫李豫安醫師 師法聖路加愛主愛人

「願天使領你進入天國,殉道諸聖前來迎接,護送你到天父仁慈懷抱,永享安樂!」我們於主曆2023年2月11日,齊聚嘉義市聖若瑟模範勞工天主堂,送別了聖馬爾定醫院榮譽副院長,也是摯愛的路加弟兄~李豫安醫師。 院長在李豫安醫師的追思彌撒中追憶往昔,痛失一位好友與良醫。 路加精神彰顯天主 本堂司鐸滿思定神父在證道中說:「李豫安醫師在10年前接受洗禮,加入天主教會的大家庭。前幾天我給他臨終傅油,他一點也不害怕。我相信他透過外科手術服務,救治許多寶貴的生命,改變了這些病患的一生,李醫師真切地活出路加的精神,他為病患所做的一切,就是面見天主時,已呈上最好的禮物。」 滿神父說:「教堂已經很少看見如此多的追悼盆花了。這些盆花綿延了通道兩側,大都是醫院同仁表達的感恩與哀弔之情。李醫師就如聖經上撒瑪黎雅人的故事,他一生在其專業上盡心盡力地治癒病人,以工作與祈禱來彰顯天主聖名。他扮演好醫生、老師、父親三個角色,更在外科醫療上有著極大的貢獻。」 陳院長追憶暖心往事 聖馬爾定醫院院長陳美惠修女在公祭禮儀上分享說道:「李豫安醫師初次來到民權院區聖馬爾定醫院時,我特別叮嚀他,他是天主派來的人」。而李醫師也不負叮囑盡心竭力成為天主手中最好的工具,不管前一天手術到多晚,第二天仍可以看到他早上七點準時查房的身影,所有的病患均能體會他溫暖的照顧。 李豫安醫師為了精進自己的醫術,主動提出想自行前往美國進修,於是我安排他前往美國芝加哥聖方濟各姊妹醫院,學習微創手術三個月。他在美國的表現,更是受到該醫院院長再三讚賞,還說我是慧眼識英雄。李醫師在返國前面見院長時,致贈了一包未加包裝的「蘇打餅乾」,據該醫院院長後來在來信中表達,李醫師當時向院長說,他身邊沒有多餘的錢買禮物,他如果有錢也是以病人為優先考量。 其實外科手術常常壓力極大,李醫師調適自己的方法就是去釣魚,並把漁獲和旁人或修女分享。有次修女撞見他剛釣魚回院區,也詢問他今天漁獲如何?他二話不說地去市場買了魚送給修女,並未明說當天沒有魚兒上鉤。 行醫待人榜樣永留心中 李醫師就是如此地心細,讓在追思典禮的聖詠團中,曾在民權院區跟診的護士許禎莉小姐,也特別遠從台中前來送別,並以詠唱聖歌表達的心中的不捨與感謝。 醫院的一切,其實就是李醫師的世界,天主也照顧好他的家庭。如今一對兒女健康優秀地成長,醫師娘李太太加入天主教會之後,也長期擔任醫院的志工,他們是聖家生活的楷模。 李豫安副院長在醫院跨年晚會活動中,接受院長表揚。 院長在醫師節慶祝活動中,親自至李豫安副院長診間送咖啡表達感謝。 如今我們的路加弟兄李豫安醫師,蒙主恩召獲享永生,結束了他旅居塵世77年的時光。他一生有如聖保祿宗徒所說:「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弟後四7)雖然他離開我們,他行醫待人的精神與榜樣永留於我們心中。

十年磨一劍 呂昌秀以CPR救回車友一命

本院值班護理長呂昌秀服務30年來致力推廣心肺復甦術(CPR),擔任教學已逾10年,在院內、外講習授課不計其數,日前卻在一次支援單車活動的隨行救護中,首度遇上倒地不起的病患。她坦言即使身懷急救專業與經驗,但單打獨鬥仍會緊張,還好迅速冷靜應對,當機立斷為該車友施作CPR,搭配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與消防局連線指導,最後順利將人從鬼命關前救回。 呂昌秀護理長平時是院內的CPR講師 院內同仁定期需接受CPR訓練及認證 推廣急救訓練不遺餘力 呂昌秀具有豐富的護理資歷,曾服務於急重症病房,目前是本院專任值班護理長及心肺復甦術種子教師,不僅擁有高級急救訓練ACLS認證,也擔任台灣急救推廣學會基本救命術BLS指導員。平日除了繁重的護理工作,還兼任院內教育訓練課程講師,教導新進同仁急重症及外傷護理技術,以及院內、外心肺復甦術的推廣教學與在職訓練。 熟練的CPR派上用場 儘管在院內已有多年的急救經驗,在院外,呂昌秀卻是第一次遇到急救案例,原本熟悉的CPR果然派上用場。當天她到蘭潭支援一場單車騎行活動,擔任救護車隨行護理師,當時接獲民眾呼救通報,一名車友倒地不起口吐白沫,她立刻進行CPR急救,再以隨車的AED電撃心臟,全程以手機與119連線進行「DA-CPR線上指導心肺復甦術」。急救數分鐘後,該車友恢復呼吸與意識,由隨後趕來的救護車送醫繼續治療。 回想這段救人過程,呂昌秀內心久久無法平復,一直掛念車友癒後情況,也思考如果發生在高速行駛的高鐵上或其他場景,又該如何因應處置?呂昌秀希望將這次親身經歷當作教材,在日後的CPR推廣課程與學員分享。 隨時做好準備才能臨危不亂 在醫院服務30年,急救病患可謂身經百戰,但是在院外沒有醫護團隊與儀器設備的奧援,單憑一己之力難免感到緊張心慌。救人的重要關鍵是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呂昌秀在使命感驅使與熟稔經驗的加持下,很快穩住陣腳,一面為病患壓胸CPR,一面請路人打電話連線119,順利完成DA-CPR,救助車友脫離險境。 經過這次救人經歷,呂昌秀更加深刻體會推廣CPR的重要性。她說,一般人可能一輩子都不必幫人進行CPR,一旦遇到了,就要隨時做好準備,「越是熟悉,越能臨危不亂!」除了一技在身,還要經常複習,緊急時可以真正派上用場。呂昌秀也期許自己,持續推廣CPR,希望藉由他人的手,去幫助更多的人。

支持「暖個好冬」活動 讓弱勢家庭有個安全溫暖的窩

獨居的謝大哥棲身在老舊古厝三合院一側,因糖尿病沒有穩定控制血糖,右腿截肢了,加上雙眼有嚴重白內障,僅剩一隻眼睛殘留微弱的視覺功能。行動只能依賴助行器,但木造的老房子,有許多門檻,對謝大哥來說,行動相當不便,有時天色昏暗,加上家裡的燈泡亮度不夠,時常跌倒,左鄰右舍幾乎都已搬離,想呼叫鄰居幫忙也喚不了,只能靠著自己力量,撐著助行器,慢慢爬起。 社工探訪了解謝大哥的困境,將請水電師傅到宅檢修,改善居家安全。 謝大哥因糖尿病截肢,不良於行,獨居生活處境艱苦。 沒有熱水器的冬天 隨著氣溫日漸下降,靠海的六腳鄉寒風直入,超過60年屋齡的老厝沒有熱水器,謝大哥在屋外用臉盆接冷水,毛巾簡單擦個澡。夏天時還能稍微減緩一些悶熱黏膩感,但難以想像怎麼用冰冷的水熬過刺骨冬日……。 老舊電線暗藏危機 除此之外,家中電線早已變質老化,部分插座無法使用,垂掛在房屋各處,廚房水管破裂、牆角空洞,下大雨總會漫淹廚房。老舊裸露的電線、木造房,加上濕漉漉的空間,一不小心就可能觸電,或電線走火引發火燒厝的危險…….。 基金會社工真的很擔心謝大哥的居住安全,連忙請水電師傅到宅檢修,確認電線、電壓、熱水器安裝,趕在冬天來臨前,讓謝大哥能洗個暖呼呼的熱水澡,不用擔心電壓不足常跳電或觸電的風險,安心的住在老厝裡。 用愛溫暖500戶弱勢家庭 在歲末年節前,基金會將為近500戶嘉義偏遠山區、濱海地區,像謝大哥這樣困境的弱勢家庭,整修老舊電線、汰換家電,讓老老相伴或獨居長輩,能安全使用家電。我們將再添購保暖衣物、手套帽子、年菜及豐富的生活物資,有了熱呼呼的年菜、暖暖的冬衣,今年冬季不再寒冷,還有著滿滿的愛與關懷,過個溫暖又安全的好年。 邀請您一起支持「暖個好冬」活動,讓他們有個安全又溫暖的家 捐款800元 致贈關懷生活物資一份。內有:白米、麵條、奶粉、罐頭、衛生紙、棉被等。能讓300戶獨居、弱勢等兩老相依的家庭過一個好年。 捐款1,800元 致贈保暖衣物福箱一箱。包含:圍巾、止滑襪、小毛毯、帽子、手套、羽絨被心等,社工親送到200戶家庭,暖暖過年。 捐款2,500元 協助個案居家用電檢修。水電師傅為80戶獨居、弱勢家庭檢修更換家中開關/插座、電壓表、重新配置和汰換電線管路,減少電線走火風險。 支持大修繕遮風避雨有個家 基金會所扶助的家庭中,阿里山達邦部落兩戶長輩家中因火災房屋全毀,及身障等弱勢家庭房屋破損嚴重,急需大規模修繕。 支持暖個好冬,更多資訊請連結以下網頁https://solc.eoffering.org.tw/contents/project_ct?page=1&p_id=9

「到宅醫療」縮短看病距離 居家照顧不再孤立無援

場景一:64歲男性患者,因突發出血性中風,手術後意識仍呈木僵狀態,手腳肢體僵直,生活大多仰賴外勞照顧,由於患者不便就醫回診拿藥,因此申請到宅醫療。醫師與護理師到宅訪視時,發現患者腳部及尾底骨處有壓瘡,下半身有大片濕疹,四肢關節攣縮。在診視過後開立外用藥膏及口服藥物,配合傷口照護衛教及居家復健的申請後,傷口復原,疹子消失,且攣縮情形改善。 場景二:72歲男性患者,住偏遠地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每當天氣變冷,病情會急性發作而有呼吸喘、痰變多等情形,家屬常因此需要搭20分鐘計程車至急診就醫。申請到宅醫療後,當患者有喘的症狀時,醫師先至其家中評估疾病嚴重程度,抽血檢查,並開立藥物治療,減低家屬頻繁跑急診的次數。 場景三:82歲女性患者,過去有中風、高血壓、胃潰瘍、糖尿病等多重慢性疾病,照顧者是同為高齡的先生,在不同醫療院所門診拿藥,而每種藥服用的時間不同,往往回家就弄不清楚服用方式,因此常有慢性病用藥漏吃的狀況。到宅醫療介入後,將藥物做整理,並教導家屬使用藥物分類盒來改善這些情況。 醫師至病患家中看診 高齡社會與就醫不便的影響 人口老化是全球趨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7%為「高齡化社會」;佔14%以上為「高齡社會」;而20%以上為「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預計在民國115年會進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的社會中,年長者的健康問題以慢性病為主,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關節退化等,這些疾病造成的失能有可能使患者就醫不方便。目前衛福部辦理的居家醫療政策,希望能因應下列常見的問題: 多重用藥:很多長者都會在3種科別以上,甚至是不同院所看診,用藥常在8種以上,有時回家後會有忘記服用或是重複吃的情形,不但影響疾病的控制,甚至造成其他後遺症。常見到止痛藥服用過量造成腸胃道出血,或鎮靜安眠藥物造成白天昏沉等情形。居家醫療可了解到服藥順從性,並檢視重複或潛在不當用藥,讓患者能更正確服用藥物。 慢性病的追蹤控制:對於就醫不便的慢性病患者,常無法定期至醫療院追蹤,在居家醫療訪視過程中,血壓、血糖常一量發現高出標準值甚多,而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三高控制,又是影響慢性疾病的關鍵。因此會教導照顧者如何正確定期量測血壓、血糖,並且在定期居家醫療的時間幫患者抽血檢驗相關數據,如:糖化血色素、膽固醇、腎臟功能、肝功能,並依照結果調整治療的方針,讓慢性病的照護品質更佳。 急性病症治療:有些患者急性的病症,如:發燒、咳嗽痰多、呼吸喘、腹瀉或皮膚紅疹,雖然這些症狀的嚴重度輕重不一,對於行動不便患者,在移動的過程就要費一番工夫,甚至需要計程車、復康巴士接送就醫。在居家醫療的介入後,患者有狀況時可先連絡團隊,由醫師詢問病史、理學檢查、抽血檢驗,先做初步的評估,若疾病嚴重度較輕,可先開立藥物作初步治療,再囑咐照顧者,後續需要轉診作進一步處置的時機。 出院的銜接:患者經過住院治療時,由出院準備小組擬定計畫,出院後若經各專科診治,病情較穩定後,可由居家醫療團隊根據原本治療的方針,做後續的銜接。 在地老化:家是不少人成長的地方,也是心靈的歸屬,居家醫療的照護,是希望能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幫助患者能在自己的熟悉的環境安度晚年。 居家醫療服務對象 ▶一般居家 失能或疾病而外出不便 有明確醫療需求 居住於家中 ▶重症居家 病人自我照顧能力有限,清醒時50%以上活動限制在床上或椅子上。 有明確之醫療與護理服務項目需要服務者。 罹患慢性病需長期護理,或出院後需繼續護理之病人。 ▶安寧居家 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得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護之末期病人。 經診斷或轉介之末期狀態病患,其病情不需住院治療,但仍需安寧居家療護者。 病人之自我照顧能力及活動狀況符合ECOGscale2級以上。 如何申請居家醫療? 住院中:洽詢本院出院準備服務小組 服務專線:05-2756000轉分機1831、1832 在家: 1.洽詢本院居家護理所,服務專線:05-2253961 2.洽詢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洪健智醫師 家庭醫學科 主治項目:一般內科、兒科疾病、健康檢查與健康諮詢、老年慢性病、居家照護 我要掛號

真人真事改編公益影片 籲支持失智症照顧家園籌建

瑞德阿公剛確診時,大兒子不願相信自己強勢的父親,有天會因失智伴隨的失禁,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不知所措。為了不讓父親太快忘記家人,在客廳貼起相片牆,甚至還用數位相框播放,加深他的記憶,並且為父親記錄生病歷程,了解原委;但當時的他們,一邊照顧罹患淋巴癌的媽媽,一邊照顧失智越來越嚴重的父親,加上要外出工作,簡直分身乏術。 家人佈置相片牆找回阿公的記憶 於是他們帶著父親來到日照中心以及聖母家屋接受服務,漸漸地瑞德阿公的作息穩定了,氣色也越來越好,家屋成為他們一家溫暖的樹洞,接住他們的憂傷、痛苦、得以喘息的出口。 「團體家屋」延緩失智症 基金會所照顧的每一位失智長輩都有一段艱辛的照顧過程,還好他們很幸運的,在台灣極少數的失智照顧資源─「團體家屋」照顧下,逐漸穩定,和失智症和平共處。文獻顯示,「團體家屋」是延緩失智症最有效的照顧方法,但全台僅12家。因供不應求,基金會專責失智症照顧的團體家屋早已額滿,家屬等待期最久為1年6個月。 金鐘陣容演繹「用日常記住你」 為紓解龐大失智症照護需求,基金會正進行籌建失智症照顧家園的募款,於是邀請到葉天倫擔任總監製,陳怡妤導演,永遠的金鐘視帝龍劭華、金鐘視后苗可麗、戲劇男神JR紀言愷共同拍攝「用日常記住你」公益影片,將真人真事搬上螢幕,並搭配荒山亮扣人心弦的主題曲「趁我還會記」。 龍劭華飾演的瑞德阿公罹患失智後,個性從大男人變成體貼暖男,回到家時會主動到床邊牽太太的手、為太太蓋被子。太太離世後,偶爾仍以為「厝裡有代誌」,想要回家照顧罹癌的太太,但看見神主牌,才又恍然大悟,太太已經不在身邊了,不言而喻的情感在龍劭華的演繹下更感人肺腑。基金會期望透過這支「用日常記住你」公益影片,呼籲社會大眾能用行動支持失智症照顧家園,幫助更多需要的失智長輩及家庭。 龐大資金缺口待補足 籌建中的失智症照顧家園是失智症長輩、家屬、照服員共營的「家」,也是第一個兼具「日間照顧中心」與「團體家屋」的複合式照顧場域,目前已完成主體結構,後續將進行內部裝修及設施設備進場,預計111年9月正式投入服務。 籌建中的失智症照顧家園 超過五年的募款,仍有4,200多萬的資金缺口,千萬塊的砌家磚瓦需要您來支持一同建造,邀請大家一起幫忙,盼解決失智家庭最痛、最難的照顧難題。 【捐款資訊】 線上捐款:https://reurl.cc/Nr36pq 郵局劃撥捐款:帳號:31561904戶名: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請註明:支持失智家園籌建) 捐款專線:05-277-8388分機3322 【用日常記住你_我們攜手回家】公益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mECHhWAIc 改編自聖母家屋的真實人物故事,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的所在。

弱勢兒童課輔班建造「愛的城堡」 給孩子一雙高飛的翅膀

「長大後的天空會不會變?還是現在看到的那片天空嗎?」 「如果我和其他人有點不一樣會不會被笑?」 「爸爸媽媽分開了,是不是都是因為我?」 望著教室窗外的天空,孩子們的心裡藏著好多秘密,想找人傾訴又不知該如何開口?在這群孩子身上,想要「長大」卻多了些辛苦與被迫面對許多家裡、家外待解的難題…。 弱勢兒童的困境 阿欽來自身障家庭,在家排行第九,父母偶爾會到市場販售漁貨,但收入常常不如預期,一家十一口就擠在一張大通鋪上度過,經濟困境壓得父母沒有太多心思關心這群孩子,去年暑假阿欽剛來到課輔班時,常對著窗外發呆,詢問下才發現阿欽已經餓了兩餐,更不知道該怎麼完成暑假作業?然而這樣的情況,卻是社工用了一整個早上的時間,才一步一步理解阿欽的心思。阿欽平時鮮少開口與父母、同儕交談,口語表達能力比同齡的孩子還要慢,不知道如何說出自己的感受,也有好多想說的話悶在心口…。 為了補足阿欽落後的學習進度,課輔老師利用教學空檔進行一對一指導,當同儕完成作業玩桌遊時,阿欽正拿起課本練習拼音,對著課文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社工也不定期與課輔老師討論如何提升阿欽的學習能力,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阿欽從一開始只會從1數到10,到現在可以寫出來,拼音方面也會試著認讀與書寫。開心時,能說出當下的喜悅;不愉快時,也能學著用完整的句子說:「老師,我昨天被罵了」,這樣簡單的句子,是課輔班和阿欽一起努力後最棒的禮物! 課輔班解決晚餐與課業問題 去年基金會一共陪伴孩子395堂課程,總共1,987小時,超過1萬人次的課後輔導,這當中有超過4成的孩子來自單親家庭,其次為弱勢邊緣戶、隔代教養家庭,以及中低收入戶、新住民家庭,顯示出本會課輔兒少之家庭功能,相較一般家庭之支持更為不足與艱難。課輔班的設立,解決過往超過5成的孩子因家庭因素,無家人陪同用餐或無晚餐可享用的困境,更協助超過7成的孩子,其家人因工作和自身能力等因素,無法偕同學習陪伴,以及給予課業指導的狀況。 當孩子們各自帶著生命中的課題來到課輔班,在「愛的城堡」裡,我們及時接住了一顆顆受傷、渴望愛的心,在風雨飄搖的原生家庭,我們是孩子們安心成長的力量,撐起保護傘,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生命中的暴風雨,直至看見燦爛的陽光。下一步,我們想為孩子們帶來更多感受生命的機會,讓孩子們可以盡情的自我探索,明白世界的寬闊,企盼有天孩子走出「愛的城堡」時,能自信的昂首闊步,給他們一雙飛越「世襲貧窮」的翅膀,為自己也為可能的下一個新生命,帶來不一樣的轉機。 藉由團體遊戲增進人際溝通 解決弱勢孩子有一餐沒一餐的困境 請支持基金會弱勢兒童課輔班計畫! 劃撥帳號:31561904戶名: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 捐款專線:05-2778388轉分機3322 課輔班捐款:https://solc.eoffering.org.tw/contents/project_ct?page=1&p_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