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控制高血壓 遠離心血管疾病

藥劑科 / 蔡晉晟 藥師

  高血壓是聲名狼藉的「健康沈默殺手」,一開始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有些患者可能有頭痛、頭昏、心悸、脖子僵硬、肩部痠痛、抽搐等情形,若長期未妥善控制,容易增加腦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等重大疾病的發生機率。根據統計,台灣的高血壓病人僅約3到4成達到血壓控制目標,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一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中。

圖片來源 / freepik


血壓多高算是高血壓呢?

  根據2022年最新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高血壓診斷標準為:居家採電子式自動血壓計血壓(Home BP)高於130/80 毫米汞柱(即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

  居家血壓測量,建議參考「722原則」:連續測量7天(或至少4天)、每天測量血壓2次(即早晚各一次,分別在早上起床後一小時內且在進食和吃藥之前,以及晚上睡前一小時內)、每次間隔一分鐘至少測量2遍,若有心房顫動的病人建議至少3遍,最後取平均值。

高血壓病友的控制目標

  不分年齡,血壓值應控制低於130/80毫米汞柱。但腦中風、冠心症、周邊動脈阻塞、糖尿病、腎臟病等病人,建議應控制低於120/80毫米汞柱。

定時服藥控制高血壓

  最重要的就是遵照醫囑,定時服用降血壓藥物。藥物有多種類型,包括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利尿劑(Diuretic)、硝酸鹽(Nitrate)、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直接血管擴張劑(Direct Vasodilator)等。

  忘記服藥時如果和下次劑量間隔一半以上時間應立即補吃,例如一天需服藥兩次,兩次之間相隔10小時,如果忘記時間不超過5小時就趕緊補吃,若超過或接近下一次服藥時間,則直接服用下次的劑量即可,不可一次服用雙倍藥量,以免造成血壓過低。如果有藥物過敏或是懷孕、腎功能不好等情況務必告知醫生,勿自行停藥或調整藥物劑量。

調整日常習慣改善高血壓

除了定時服藥,適時調整及改變以下日常生活習慣,絕大多數的高血壓症狀都能獲得改善。
  • 避免重口味、重鹹:
    每天減少1克鈉攝取,可以降低3毫米汞柱的收縮壓,建議每天鹽攝取量控制在5~10克,例如冬天吃火鍋應盡量少喝湯。
  • 限制酒精攝取:
    不論什麼酒精,就算是常聽到會保護心臟的紅酒也不例外,都應該減少攝取。
  • 適度減重:
    肥胖者(BMI 27.0~29.9)未來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性為正常人的2.5倍,建議BMI控制在20~24.9,每減重1公斤大約可降低1毫米汞柱的收縮壓。
  • 戒菸:
    不論是香菸或是電子菸,對身體都有害無益,建議及早戒除,保護你我。
  • 運動:
    建議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適度的有氧運動可降低收縮壓。運動前要先暖身,運動後不要馬上停下來,應做適度緩和運動。另外,神經放鬆的相關運動,例如太極、瑜珈等,也有降血壓的效果。
  • 飲食調整:
    遵守得舒飲食原則及減鈉飲食,採低鹽、低脂、低糖,減少紅肉攝取,多吃水果及蔬菜,補充鉀和鎂,可幫助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1週最好攝取4~5份植物性蛋白質,包括豆子、豆莢和扁豆等,都是低脂且不含膽固醇,又能提供大量鎂、鉀、纖維質以及植物化合物。另,堅果及種子類食物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預防冠狀動脈疾病,應適量攝取。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