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尋
搜尋「防疫」有 2 項結果

健兒門診安全性高 常規疫苗不可少

受COVID-19疫情延燒影響,許多父母不敢帶孩子到醫院,而有延遲接種常規疫苗的情形,其實醫院的「健兒門診」專門施打疫苗,會與病童分開看診,減少交叉感染,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場所。如果未按時接種疫苗,將可能危及幼童免疫力,造成防疫缺口,或者引發疾病的侵襲,反而得不償失。 圖片來源/freepik 什麼是健兒門診? 「健兒門診」顧名思義就是為了健康的兒童所設立的門診,主要的功能是為兒童健康「量身訂作」一系列整體性評估,包含理學檢查、生長發育評估、預防針接種評估及疫苗施打。從小寶貝呱呱墜地之後,在出生的幾個月一直到二、三歲,從只會躺著哇哇大哭到會說話、會跑會跳,是一生中生長發育最迅速,學習發展的黃金時期,所以這段時間必須定期帶小寶貝給小兒科醫師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潛在疾病或發展遲緩的問題,以便早期診斷與治療。 把握公費健檢時機 家長按時帶小寶貝來醫院接種疫苗時,醫師會為小寶貝做身體檢查、生長發育和神經學發展的評估,若有任何問題,再轉介適合的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目前國民健康署為每個孩子補助7次的預防保健檢查與評估,其時程分別為:出生至10個月有3次;10個月至未滿1歲6個月有1次;1歲6個月至未滿2歲有1次;2歲至未滿3歲有1次;3歲至未滿7歲有1次。在兩歲之前,小寶貝有許多疫苗需要接種,父母們可以善加運用預防保健時程,或配合預防接種的時間,讓小寶貝接受定期健康檢查。 在此要提醒家長的部分,小寶貝在兩歲多之後,會暫時休息到五歲才需再接種疫苗,但這段期間孩童在飲食習慣、如廁訓練、語言發展、視力發展…等,有許多的學習和成長變化,還是需要父母多加觀察和注意。 疫情期間勿拖延打疫苗 「健兒門診」是為了保障每個孩童能在乾淨又獨立的環境接受檢查;而按時接種各項常規疫苗,及早建立幼童完整免疫力,與預防COVID-19感染同樣重要。家長如對於前往人潮較多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有所擔憂,可採預約的方式,屆時再攜寶寶前往,可減少等候的時間。如因接受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而延遲接種疫苗者,於解除檢疫或隔離日後,可儘速攜帶幼童回診檢查並完成常規疫苗接種。 李欣蓉醫師 小兒科醫師 主治項目:小兒內分泌疾病、兒童健檢、疫苗注射 我要掛號

防疫在家「藥」維持 慢病好控制

疫情期間,許多人因待在家裡無法到醫院就診,其中也包括需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提醒病患仍要遵照醫囑按時服藥,病情穩定的病患,不妨多利用醫師開立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減少頻繁移動可能的感染風險。 圖片來源/pixabay 慢性病勿貿然停藥 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慢性病的藥開始吃之後,就必須長期服用,並不是因為這些藥不好,有成癮性,而是因為慢性病這個疾病本身的關係。慢性病跟急性病的差別,在於慢性病的病程漫長,可能長達數年或數十年,通常沒辦法痊癒,因此需要長期用藥物控制,避免可能的併發症發生。 一旦停藥,代表疾病沒有獲得控制。以高血壓來說,很多人會覺得血壓高一點好像也不會怎樣啊!也不會覺得哪裡不舒服。沒錯,短期來說血壓高一點似乎不會產生明顯的症狀,所以大家易疏忽高血壓的危險性;然而現代醫學告訴我們,血壓如果一直處在高檔沒有控制,就有可能發生像是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等等的併發症,所以不建議自行停藥,除非吃完藥之後感覺更不舒服了,這時候就要趕快回診找醫師幫你做進一步檢查。 善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是在醫師評估後,認為病人的病情穩定才會開立的一種長期處方箋,開立天數可能兩個月也可能三個月,對病人來說,兩、三個月再回診追蹤就好,可以減少看病等候的時間,只要處方箋上載明的領藥日期到了,就可以憑著健保卡和處方箋到藥局領藥,不需額外繳費。因此大家可以去選擇方便領藥且信賴的藥局,除了領藥之外,如果有任何用藥上的問題,也可以即時找藥師來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