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令人困擾的「強迫症」
情景一
門診時,跟診護士按了診號,但無人進來,然後開門叫了xxx小姐,結果進來了一位年輕的小姐,看起來焦慮且有點畏縮。請她坐下她不肯,病人主訴為怕髒,只要碰了自己沒有清潔過的東西,就一定要洗手,即使自己知道東西並不髒,但還是要洗手;甚至家人及親友碰到自己的東西皆要清潔,不但造成自己的困擾,且人際關係出現裂痕,工作效率也出現問題。家人建議她來就醫。
情景二
一位約二、三十歲的男性,主訴為焦慮、心情不好,且工作又丟了。已經是第三次了,個案每次上班都會遲到,明明從家裡到公司只要15分鐘,但他都會超過一小時。因他出門關了門,過了5分鐘會覺得門沒有關好,所以又回來檢查一次確定關好,但是出門一下子又覺得沒有關好再返回檢查,來來回回,使得上班時間太長而遲到,被老闆開除已經有3次了。因此造成自己很大的壓力,甚至出現憂鬱症。
上述兩種狀況在臨床稱為強迫症(OCD)(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強迫性思想(obsession)是一種重覆和侵入的思想,患者明明知道這種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荒唐的(如上二例的髒、害怕門沒有關好),患者自己知道並沒有那麼不乾淨,門也關好了,但是就是控制不了會去想。
圖片來源/pixabay
典型的症狀
強迫性思考會使患者出現焦慮、緊張、不舒服,所以會用一些行為(強迫性行為)來降低心理壓力,但不一定有效。常見的症狀有下列四種:
怕髒之強迫性思考,繼而出現強迫性行為(清洗,避免接觸)。
病態性(不合理)之懷疑,繼而出現檢查之強迫性行為。
只有強迫性之思考(intrusiveobsessivethought)但無重覆之強迫性行為,最常出現是喪事有關、攻擊及性相關的想法。
要求對稱及精準,繼而出現重覆整理、修改造成延遲。
流行病學及共病
成年男女性罹患此病之比例相當,但是青少年男性比青少年女性多。平均得病為男性19歲、女性22歲;85%發病在35歲以前。
強迫症病人會併發下列疾病
67%憂鬱症(depression)
25%社會畏懼症(socialpholia)
其他會可能出現恐慌症、酒精之濫用、飲食及人格障礙
病程及預後
50%是突然發生且在壓力事件之後,如懷孕、親戚死亡、性問題等。
病人不想被人發現,一般在發病5~10年後才來就醫。
強迫症的處理
A、藥物治療
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事實上就是抗憂鬱劑,但治療劑量為憂鬱症的兩倍左右。
傳統之三環及四環抗憂鬱劑。
如果無效可加入情緒穩定劑,甚或第二、三代抗精神藥物。
B、可併用行為治療及心理治療
C、最嚴重的可用電氣痙攣法(ECT)
一般而言,20%~30%會得到顯著改善;40%~50%會得到中度改善;20%~40%保持症狀甚至惡化。
最後要強調的是強迫症(OCD)及強迫性人格(OCPD)是不太一樣的。強迫性人格(或稱完美型人格)也是會有怕髒、要求整齊清潔、要求完美而重覆檢查,但不會出現焦慮、緊張等症狀,也就是這些想法及行為是與自我同調(ego-syntonic);而強迫症則是與自我不同調(ego-dsyntonic),所以會造成焦慮、緊張、人際關係障礙,甚至社會功能受損。
楊志強醫師現任本院精神部主任
主治項目: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焦慮、緊張、強迫症、恐慌症等精神官能症、兒童及青少年心理保健諮詢、過動兒、思覺失調症、憂鬱症、躁鬱症、妄想症※失眠神經衰弱特別門診、青少年心理諮商特別門診、精神官能症門診、老人失智特別門診
我要掛號